“拆迁市长”耿彦波改造大同留下“烂摊子”后 又再造太原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过去的5年,耿彦波在任大同市市长期间,在大同大举造城,尤其是大同造城后留下的巨额债务问题备受争议.2013年2月耿彦波履新太原.他说,他要在3年内再造一个升级版的"晋源新城".简单地将太原正在进行的工作描述为修路.拆迁,显然低估了耿彦波的雄心.改造大同后耿彦波再造太原在山西,因个性鲜明.手段强硬.施政理念超前,耿彦波是另类官员.1995年3月,耿彦波任灵石县长,开始主政一方并打造"王家大院".2000年3月到2004年2月,耿彦波施政山西榆次,在这里修复了"

过去的5年,耿彦波在任大同市市长期间,在大同大举造城,尤其是大同造城后留下的巨额债务问题备受争议。2013年2月耿彦波履新太原。他说,他要在3年内再造一个升级版的“晋源新城”。简单地将太原正在进行的工作描述为修路、拆迁,显然低估了耿彦波的雄心。

改造大同后耿彦波再造太原

在山西,因个性鲜明、手段强硬、施政理念超前,耿彦波是另类官员。1995年3月,耿彦波任灵石县长,开始主政一方并打造“王家大院”。2000年3月到2004年2月,耿彦波施政山西榆次,在这里修复了“常家庄园”。

在本次调回太原任代市长之前,耿彦波有两年时间担任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长(2006年6月-2008年1月).2008年1月,耿彦波开始主政大同,开始其五年之余的“造城运动”,褒贬各异。

2011年12月24日其首次被确定为大同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2013年2月2日,耿彦波被山西省委组织部第二次确定为大同市委书记人选考察对象。

2013年2月份,任满五年的耿彦波调离大同,升任太原市市长。2013年4月13日,耿彦波被正式任命为太原市市长。

有媒体曾经说,从阎锡山那会儿算起,太原城的大格局就没变过。山西省委大院仍旧是城市的中心,红墙碧瓦,坐北朝南,俯视着整个太原。而如今,太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同时开工在建的的工程达到了52个。

今年,在最近一次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耿彦波说:“太原的定位应该是一流的省会城市。来到太原后,我组织力量对全市140多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确定了142片历史遗存保护。在太原古城区,我们就以路为基,把点穿成线、以线形成面,做成‘城市会客厅’,来展示太原厚重的历史文化。”

耿彦波会上说,他要在3年内再造一个升级版的“晋源新城”。

履新太原市长以来,耿彦波已经两次邀请房地产商参加城中村改造项目推介会,最近的一次是在11月7日,目标是晋阳湖片区内的13个城中村。

今年9月,耿彦波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道,“以太原为例,目前拆迁中90%的问题都是过去开发商参与拆迁造成的。开发商参与拆迁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平。老实人被拆迁时开发商往往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而对那些不讲道理的拆迁户,开发商往往高价收购,或者使用‘黑社会’手段强拆。由此导致百姓认为拆迁会侵害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形成扭曲的社会价值观。”

对此,耿彦波开出的药方是“政府拆迁”:“要实行公平拆迁,就必须由政府统一拆迁。”

在政府拆迁的思维下,太原的城建计划正在迅速推行,其中最紧迫的一条便是修路。

资料显示,太原25%的干道道路被封闭,如果加上数量庞大的次级干道、支路,占比达50%以上。

按照规划,太原市今年将新建17座高架桥、13处全互通立交、7条地下快速路,还要保证地铁2号线开工、搬迁武宿国际机场,再拓宽60多条小街巷,修葺17个城郊森林公园。

与可以自由挥洒的大同相比,位于晋中盆地的太原实际上已经很难找到发展的空间。

耿彦波的眼光指向了南部,包括晋源新区、汾东新区在内的南部新区将被打造成为能与中心城区相抗衡的“反磁力中心”,人口容纳量为100万,希望就此把人口、就业和交通从中心城疏解出去,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同时,以太原南扩为契机,原来一直在设想中的太原、榆次一体化进程也开始摆上议程。

今年8月份,华夏时报报道称,简单地将太原正在进行的工作描述为修路、拆迁,显然低估了耿彦波的雄心。

太原市住建局宣传部部长王崇圣的话表示,34个城中村改造、道路新建、改建工程,上这么多大工程,让太原建设一下子狂热起来。

而这一计划的力推者,便是有着“造城市长”之称的耿彦波。

据了解,耿彦波在太原上任伊始,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工地考察,而太原市规划局也成为他的另一个办公地。在规划局五楼会议室,各种规划图纸堆积成山,耿彦波经常会在这里召集调度会。

而今,如火如荼的道路建设,只是耿彦波推动造城计划中的关键一环。在谈及2013年政府的重点工作时,耿彦波表示,扎实推动城市南移、旅游西进,努力打造一流现代宜居城市。

为此,耿彦波一下子推出3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太原此次将打破村与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界限,进行连片改造。”用耿彦波的原话就是——“推倒重来,雕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而城中村改造、道路新建、改建工程,这三大块是耿彦波亲自抓的项目。

据太原住建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太原25%的干道道路被封闭,如果加上数量庞大的次级干道、支路,占比达50%以上。仅太原道路改造一项的投资就达100亿元,这还不算新建50公里的外环路。这将改变太原没有“环城”路的历史,将太原从平面交通带向立体交通。

按照规划,太原市今年将新建17座高架桥、13处全互通立交、7条地下快速路,还要保证地铁2号线开工、搬迁武宿国际机场,再拓宽60多条小街巷,修葺17个城郊森林公园。这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新建13座或简易、或复杂、或菱形、或圆形的立交桥。

众多的新建工程必然涉及到巨量的拆迁,更有人认为,耿彦波在太原一年的拆迁量相当于过去十年。“今年以来太原市的拆迁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拆迁面积700万平方米,等于我在大同5年拆迁量的一半。”对此,耿彦波并未否认。

上任一年,耿彦波的太原,还只是在起步,但太原的财力与大同相比,显然能够满足耿彦波更大的城建蓝图。

今年,太原市开工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1项,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太原市共筹措资金18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4亿元,省级支持资金20亿元,融资110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太原2013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数字为270亿元。

太原市财政局局长陈向阳介绍,审计部门最近已经对太原市建设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目前太原市负债率、偿债率均处于合理范围,债务总体可控。

然而,华夏时报当时报道还称,从太原官方拿到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原GDP达到1138.08亿元,财政总收入为242亿元。而太原市国资局综合处处长王天有表示,即便将今年上半年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太原的城建中,也只是杯水车薪。

据太原住建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太原计划实施城建重点工程55项,年度计划投资288.65亿元。而太原国土局一处长则称,今年开启的27条道路改、扩建工程,仅工程建设费用就累计高达100多亿元。

这显然不是太原的财力能够支撑的。据悉,2012年太原全年的财政收入仅为454亿元,而花钱的地方却有很多,除城建外,医疗、卫生、文教等全靠财政输血。一般来说,“经营城市”思路是“有多少钱修多少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但耿彦波却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即“办多少事筹多少钱”。

不过,耿彦波说,“按照计划经济的眼光看,城建是无底洞,按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城市是个产业。”

不过这些还只是上耿彦波任一年的动作,2014年太原仍然会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工程,也正是耿彦波的新“蓝图”。

2013年11月19日,太原市规划局局长姜波介绍说, 随着一项项道路工程的完工,太原市今年大规模城市建设迎来收获的季节。2014年将会有哪些工程动工,为广大市民所关注。

据姜波介绍,根据初步计划,太原市明年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都将有“大动作”。北部地区实施阳兴大道(滨河东路-阳曲县)、权新线(大同路-泥屯镇)建设工程,以北展城市发展空间。

东部地区实施迎泽大街东延、太行路南延、府东街东延、南内环东延、南中环东延、龙城大街东延、牛驼寨路、东峰路等工程,以东扩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东部地区生态建设发展。

中环线内地区实施建设路快速化改造、南沙河抢险路快速化改造、北沙河抢险路快速化改造、新建北路、千峰南路、五一路北延、双塔南路等工程。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格局、提高道路品质和通行能力,达到功能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形象。

南部地区实施新晋祠路、滨河东西路南延、长治路南延、环湖北路、蒙山大街、通达街、华章街、古城大街、十二号线、通达桥、化章桥、十二号线桥等工程。以南移城市发展空间,实现新城引领。

微循环改造及连接路网实施滨河西路快速化改造。其中包括,(柴村桥互通、规划路互通、汾西路互通、奥体北街互通、蒙山大街互通、迎宾路互通),滨河东路快速化改造(西环高速互通、柴村桥互通、森林公园节点互通、双塔西街互通、亲贤街互通、学府街互通),迎泽东大街微循环路网、迎泽西大街微循环路网,北中环连接路网、西中环连接路网、东中环连接路网、南中环连接路网等工程。

解决交通节点,取消左转向,畅通主干微循环,实现主干持续交通。

耿彦波给大同留下“烂摊子”

时光倒回5年前,时任太原市副市长的耿彦波就提出过宏伟的造城计划。后来他调往大同任大同市市长,至今外界对他在大同任职期间大举造城的举动仍褒贬不一,尤其是大同造城后留下的巨额债务问题。

大同市前任市长耿彦波由于对城市改造的力度很大,被人们称为“造城市长”。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绰号,喜欢他的市民称他“耿菩萨”,但也有市民讽刺他是“耿拆拆”。

2008年,当耿彦波从太原副市长调任大同任副书记时,并没有多少大同人注意到他与前任有多少不同之处,但到了2012年耿彦波调离时,却有几十位老市民在大年初一跑到东城墙和阳门广场上组织签名请愿,要求“耿彦波回来”。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大同城建投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大约近700亿元,仅仅是道路投资就达162亿元,而大同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仅在100亿元左右,这样的城建规模可谓空前。

尽管号称“中国煤都”,但大同事实上并未从丰富的煤炭资源中获益,反而备受其害,煤炭工业带来了重度的空气污染,却并未留下多少财富。大同的煤炭基本为大型国企所有,地方政府能拿到的税赋寥寥,而除此之外,大同却再无其他支柱产业。20年前,大同人的富有让全国羡慕,但20年后,大同的工资水平仍停留在每月2000元左右。在山西省内,大同的经济排名第九,只能算是一座三线城市。

耿彦波到任大同时,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座破旧的城市,更是一座耗尽了发展潜力的煤都。

在地图上,耿彦波很快展开了他的宏大规划,他将旅游观光作为大同未来的希望,拥有云冈石窟、法华寺、善化寺、九龙壁、恒山悬空寺的大同本有着非常优质的旅游资源,但耿彦波并未满足于此,除了拨出巨资修缮寺庙,整治周边环境、打造旅游商业街之外,耿彦波抛出了一个没有任何城市敢想敢为的计划—将大同的明城墙从原址恢复。

以城墙为界,耿彦波希望完全重建大同古城,这涉及到近10万户居民的拆迁。

仅仅是2010年完工的东城墙,工程费用达10亿元,拆迁安置费用更高达20亿,而其后完工的北城墙,工程费用也达到12亿,整个古城的重建涉及资金规模远超百亿。

而在古城的东面,耿彦波则着力打造御东新区。以太阳宫为轴心,大同一口气规划了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共六大场馆,总造价近40亿元。除此之外,政务大厅、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第五人民医院、大同二中等一系列市政建筑也会在御东新区落成。

“一轴双城”,一御河为界,在两岸分别打造两座各具特色的“古城”、“新城”,这就是耿彦波的新大同蓝图。

2008年开始,大同市前任市长耿彦波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以“名城复兴”为目标的“造城运动”。

修复古城墙仅仅是“名城复兴”的一部分。2008年大同市前任市长耿彦波上任后,计划5年内在城建上投入500亿元,以“一轴双城分开发展”为总体规划,以市内的御河为轴,对河西的古城进行整体恢复性保护,对河东的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其中古城修复工程包括修复只剩一层土坯的古城墙,重修钟楼、代王府、华严寺、善化寺、文庙等建筑,拆除古城内的现代建筑等,这涉及8万至10万户居民的拆迁。

如今,大同新城区的气派程度甚至超过了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

经过5年的城市改造,大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

据法制周末2013年8月份报道,根据山西省大同市造城运动的规划,古城内要全部建成仿古建筑。然而新修建的古城墙内部,还有半数以上待拆迁的老房子,大同造城运动的步伐在放缓。曾经轰轰烈烈的大同造城运动遭遇了瓶颈:城市拆迁、建设放缓,拖欠巨额工程款。

媒体调查发现,造城运动涉及到的许多城建工程的工期一拖再拖,不少工程完工后工程款也不能到位。据实际施工的几位包工头估算,仅魏都新城一个小区,政府拖欠的工程款就高达3亿元。而像魏都新城这样工程款被拖欠的小区至少有7个,其中御东新城的欠款最多。这些小区被拖欠的工程款加在一起超过100亿元。

按照计划,大同古城的西城墙将在今年8月合拢,但到目前为止,西城墙余下的缺口仍未有动工的迹象。

尚未拔掉的“钉子”是红旗广场。红旗广场刚好位于西城墙的瓮城,围绕着广场有图书馆、展览馆等历史建筑,更有国企中国联通的办公营业大楼。

不过,尽管被拆迁和建筑工地围绕,但位于西城墙中间的中国联通大楼依旧营业,员工们照常上班,一位员工表示,联通大楼确实要搬迁,之前也多次听说传闻,但具体什么时间搬到哪里仍是未知数。

大同古城内多个建设工地工人均表示不知道负责的工程的完工时间或者期限。

报道还称,据了解,今年以来大同的拆迁也明显少于过去几年,许多本在拆迁范围的街区或者暂缓拆迁,或者取消了拆迁计划。

资金紧张是大同市大小工程难以完工的另一个主因。

大规模造城5年,大同已经是国内负债比率最高的一批城市之一,外界普遍认为,大同的负债在120亿以上,甚至可能已经达到200亿的规模。

这一数字已经隐约反映到大同市的财政数据上。

据大同市今年年初编制的2013年财政预算,大同市2013年还本付息支出为5.5亿,比2012年的4.2亿劲增31.14%,是财政支出中增幅最大的一项。大同市今年(2013)预计财政收入增幅为17.42%,还本付息支出的增幅是收入增长的近两倍。

但实际上大同城建所需资金大部分通过城投债的形式来实现,在政府财政很难完整反映出来。

目前大同市主要的融资平台有大同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大同市经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大同市政府曾下发的一份文件显示,仅大同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在2011年就有银行贷款58.6亿元,除6.12亿元有土地抵押担保外,“其余均为政府信用贷款”。在当时国务院、银监会部署融资平台清查的情况下,该公司被银行金融机构定性为现金流无覆盖。

最后大同市市政府紧急从御东新区划出6000亩土地到城发投公司作为资本才缓解了监管的压力。

而大同经建投的债务更是高于大同城发投。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上的大同经建投公司2012年审计报告,大同经建投除了有25亿6年期公开发行企业债券外,其报表内仍有71.62亿长期借款。

单单两家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累加就已经超过了外界120亿的估算。

而大同市2013年的一般预算收入仅为72.5亿,就算加上卖地收入的50亿预算,也刚好只是120亿的规模,大同市的负债率已经基本超过了100%。

与逐年还本付息的债务相比,拆迁安置更是大同市现任政府面临的更为迫切的难题。

耿彦波为大同定下的拆迁补偿原则是统一的“拆一补一”:征收不足45平方米的房屋,45平方米以内补贴价保障住房;60平方米以内成本价以小换大;超出60平方米部分按市场价结算。征收45平方米以上不足60平方米的房屋,给予成本价加政府限价不超20平方米的优惠,超出优惠的面积按市场价结算;征收60平方米及6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给予20平方米政府限价优惠,超出优惠的面积按市场价结算。

耿彦波认为,这一方案让被拆迁人的利益最大化。

但大规模的拆迁也给大同带来了安置的巨大难题,并且对于许多人来说,被拆迁反而还要赔上一生积蓄去“买房子”,因为安置房的面积普遍都大于大同的“赠送”面积,需要补交房款。

据当地人说,“拆得太多了,来不及建。”今年原本临街的房子都会拆掉,但搬空之后拆迁却迟迟不来,“今年是拆不掉了,他们的房子也还住不上,只能去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