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桃李劫 《桃李劫》:有志青年结果如此 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

2017-07-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桃李劫>: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本片为电通公司1934年的作品,电通公司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共四部作品:<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风光>.毋庸置疑,这是非常明显的左翼电影,而且传递了很"左翼"的思想.刚看完电影的时候,闭目回想,竟想不到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什么?压抑,虽说有现实主义作品的痕迹,但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一点都不现实,只是为了那个既定的结局强行发展剧情;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悲剧成分偏

《桃李劫》: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

本片为电通公司1934年的作品,电通公司仅维持了一年左右,共四部作品:《桃李劫》、《自由神》、《风云儿女》、《都市风光》。

毋庸置疑,这是非常明显的左翼电影,而且传递了很“左翼”的思想。刚看完电影的时候,闭目回想,竟想不到这部影片带给了我们什么?压抑,虽说有现实主义作品的痕迹,但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一点都不现实,只是为了那个既定的结局强行发展剧情;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悲剧成分偏爱,不过,同样是人物遭遇悲惨,社会压迫不断,郑正秋的《姊妹花》里就以最后的团圆结束,而这也正是左翼和别的电影的区别。

新京报曾报道,贾樟柯导演的《小武》和这部电影很类似,都属于“愤青式”的剧情,最终《小武》没能上映,在我看来,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首先电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东西,要有娱乐性,其次往深了说,进步的电影应该给人带来思考:或居安思危、或痛定思痛、或知足感恩,而不一定非要到达灌输思想的地步,尤其是通过不停歇地展现黑暗、压抑、悲惨,通过疯狂的呐喊,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并企图用一种引领思想的灌输方式,让群众跟随到这一呐喊当中来,这一压抑当中来。

我觉得这让“电影”承载的所谓“教育意义”有点过重了。

再仔细一想,通过这个电影能看出来的东西,其实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老校长看着报纸上的报道这样写着:有志青年结果如此,是谁之过?本身?教育?社会?

我觉得除了教育,本身和社会都有责任。不是说教育是完全正确的,是绝对先进的,只是教育本身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教育这项事业本身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与自我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怪教育,只能说教育仍需要改进。更何况这部影片中的教育也并无过失之处,老校长交给他们的正直和实事求是,是个人需要的,也是社会需要的,是那个年代需要的,也是现在需要的。

有人说这部影片表现的就是理想主义青年的悲剧,我觉得也是社会现实的悲剧。一个情节就可以完全例证我的说法:剧尾,陶建平被铁门阻隔,无法逃逸。

电影之外,说说这部影片的历史意义。首先再讲个缺点:没有字幕,语速过慢。影片第一次吧对话、音乐和音响三个声音元素纳入了整体的银幕构思之中,利用声音元素,拓展画面的空间,参与影片故事的叙述,这也是这部电影被认为是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的原因。

有趣的是,电影中出现了“泰山饭店”,上个月初我刚和我爸去了泰山,不知这个泰山饭店是不是指泰安的那个泰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