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和志强 [丽江2 3地震20周年]云南省原省长和志强亲笔回忆抗震救灾往事
[丽江2.3地震20周年]云南省原省长和志强亲笔回忆抗震救灾往事
王家仁,和志强,抗震救灾,丽江
时政报道
总理慰问灾民,视察灾区
1996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我和省委领导向总理汇报丽江“2 3”地震情况。一进总理办公室,总理就问:“怎么云南那么多地震?” 我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地震带上,有什么办法?”记得1988 年澜沧耿马大地震后,也是我到这里向总理汇报灾情,所以云南地震给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总理听完汇报后说:“这次地震震到你们家去了,我还没去过丽江。”正好,我带有一本画册,我就把丽江古城的照片展示给总理。
总理说:“在这么边远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座古城。”我又作了简要介绍。总理说:“那天晚上,接到云南滇西北发生7 级地震的消息后,我很担心那里的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就决定立即派中央慰问团,那时,邦国同志刚出差回到北京,我就给他打个电话,要他率领慰问团赶赴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灾区人民,为灾区人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调动了专机,要他第二天一早就飞丽江。”他说,人代会后到丽江看望灾民。
5月13日,李鹏总理风尘仆仆地来到丽江,一下飞机就直奔玉龙村看望群众。
玉龙村在玉龙山脚下,100多户人家,地震破坏不是特别严重,但也死1人、伤7人,倒房16间。全村600多人都聚集在村子中心的场子上,场上堆放着总理送给灾区的1000床毛毯。群众看到总理,情不自禁地喊着:“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
” 总理面对着一双双滚动着热泪的眼睛,对我说:“我要讲话,你来翻译。”我说:“他们能听懂,请讲吧!”他挥着双手,大声说:“父老乡亲们,你们辛苦了!不久前这里发生的强烈地震,牵动着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江泽民总书记非常关心,今天,我来到这里,看到了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精神非常可贵。
当然你们还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在党、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一定能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总理的讲话温暖了灾民的心,几位纳西族老人向总理赠送一帧条幅,上面用东巴象形文字写着字,纳西老人用纳西语读出来,我翻译说是:“房倒了,人不倒,国家强盛,党有情。”灾区人民表示,要用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感谢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
从玉湖村回城路上,总理在车上详细询问了迪庆州、大理州的受灾情况,总理要省委、省政府转达向他们的问候。随后,总理看了丽江县一中。已是12点了,总理跟我讲,看来不十分严重。
我问丽江地委同志,怎么没有安排看重灾区?他们说,省委办公厅通知,要安排看吴副总理没去过的地方,我生气地骂了一句:“乱弹琴!”这也是我的一点失误,所以我跟总理讲:“最严重的灾区,路较远不安排了。
”我补充汇报了一些情况。原安排中没有到四方街,但我想,我们正在申报丽江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要请总理去四方街看一看。这一建议遭到中央警卫局负责人的坚决反对。但我直接跟总理讲后,总理欣然同意。到了四方街,大家都要来看看总理,拥挤得水泄不通,总理也向群众挥手致意。
总理视察了灾区后,对抗震救灾工作表示满意。总理赞扬地震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总理说:“只要坚持这一精神,在国家的帮助下,一定能够把灾区建设得比过去更美好。”总理指示随同前来视察的国务院副秘书长何春霖牵头,协调组织国家计委、交通部、民政部、建设部、旅游总局帮助做好丽江古城、县一中等恢复重建工作。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专程到丽江地震灾区,深人到重灾区金山乡、中济村慰问灾民,受到了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向刘副主席讲述着解放军夜以继日、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的事迹。刘副主席说: “部队为群众排忧愁、解急难是应尽的责任。
”在灾区举行了向丽江、迪庆、怒江、大理4个受灾地州和希望小学捐赠慰问的仪式。迪庆州委书记格桑顿珠代表灾区向刘副主席敬献了哈达,表达百万灾民对党中央的深深谢意。
随后,刘副主席前往丽江军分区,看望分区和武警支队的官兵,赞扬全力参加抗震救灾的指战员:“干得好,干得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帮助地方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是人民解放军的神圣职责,任何时候,我军将士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各民族团结,为保障社会安宁,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他要求驻灾区部队与群众同甘共苦,为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灾区人民更加振奋精神,更加充满信心地投人到灾区重建工作中,下决心,一定要把灾区建设得更美好。
有序开展重建前的工作
地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是一个庞大的涉及灾区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所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制订重建家园的方案。
震后立即组织了地震局为主的灾害程度调查组,对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科学的评估,这是制订重建家园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由省建设厅为主,组织了重建家园方案组,深入受灾地进行实地逐项调研,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破坏程度进行鉴定,这也是制订重建家园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了及时开展重建工作,指挥部在组织指挥应急抢险工作的同时,抓四项工作,为全面进行重建工作打好基础。
第一项是:重建家园,电力先行,建材先上。指挥部分析了电力破坏的情况后,要求3月底以前,抢修电站,恢复供电,达到丽江、迪庆年供电2.5亿度水平。为此,大理州继续再支持4500万度电力。震后不久,已派出建材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并筹划怎样做到 “建材先行”。
据报告,重建每年需要50万吨水泥、2.5亿块砖。提出解决的途径是,尽快恢复生产能力44万吨的水泥厂,缺口可由滇西水泥厂调入。砖的生产能力约2亿块,缺口5000万块,为此,需要立即建2个年产2500万块的砖厂。此项由省建材公司协助地方完成。
第二项是:确保灾后第一年农业丰收。这对于能否顺利完成三年重建任务至关重要。因此,指挥部提出了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春耕生产,不误农时。指挥部成立了由省农业厅厅长为组长、由省农资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农业小组,支援灾区的农业生产。指挥部于2月15日决定,物资调运从调运抢险救灾物资转为调运恢复生产物资为主。近期增调3000吨化肥等农用物资到灾区。
第三项是:抓紧企业的恢复生产工作。2月12日,指挥部决定成立恢复企业生产领导小组,立即进行恢复生产工作,要求春节后部分企业恢复生产,上半年全部企业恢复生产,为此决定:一、发动企业职工,全力投人恢复生产工作,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生产自救、恢复生产;二、鉴于丽江、迪庆主要是轻工业,特别是皮革、纸浆、纺织、酿酒、制药、林产品加工,因此,轻工厅派出小组,分类指导,具体帮助;三、先拨2000万元作为资金保障:四、关键设备的鉴定优先进行,提前安排抢修和更换:五、省里统一制定给予地震灾区企业的特殊政策。
第四项是:提前明确重建方案的一些重要问题。在研究制订方案中,有些问题要提前确定,以便制订方案。我于2月15日,在丽江汇报会上作了阐述,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即重建中先人民群众、后企事业单位;先学校医院后党政机关;先恢复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建建设项目。
2.大研古城,要按“恢复原貌,重建如旧”的方针来制订方案。
3.对处在地震带上的几个村子,可以实行异地重建考虑方案。
4.重建中要与1994年省政府召开的“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决定的建设项目相衔接。
5.重建费用标准,按1988年发生的澜沧、耿马地震后重建的标准测算。
6.按照总理和吴副总理的指示精神,重建后要比震前好一些。因此,学校要按新标准一步到位。鉴于地区医院地处古城,既难以扩大,也不适应人口已大量转到新城的实际,在新区重建地区医院;搬迁异地重建的几个村,按建设新农村标准,统一建设。
重建方案小组经过认真调研,反复论证,提出了《丽江“2 3”地震重建家园方案》,提交省政府审批。
在这期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纷纷深人灾区慰问灾民,指导工作;副省长牛绍尧、戴光禄在丽江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抗震救灾中的有关问题。3月25日,戴光禄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八届第20次常务会议汇报了丽江“2 3”地震受灾情况、抗震救灾情况,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表示满意,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
审查批准重建方案
1996年4月10日,省政府召开了第23 次常务会议,审查《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会议经过认真讨论,认为《方案》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重建家园的重要指示精神,也符合灾区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可行的重建方案。决定批准这个方案。
《方案》包括七个部分:一、农村民房恢复重建规划;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三、丽江古城恢复重建规划;四、主要系统恢复重建规划,包括教育、卫生、重要工业企业;五、其他系统恢复重建规划;六、抗震设防措施;七、资金筹集及安排意见。
会上,我作了总结讲话:
“一、抗震救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有条件进入恢复重建工作。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地(州) 、县、乡、村各级干部和灾区人民的努力,特别是解放军、武警部队大力支持、参加抢险救灾取得的成果。所以,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全面开始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为了表彰抢险救灾中的英雄事迹和有功人员,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大会给予表彰。
“二、重建家园的方针。云南是地震多发区,要执行既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方支持,重建家园’ 的方针,同时要实行两个结合:恢复重建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恢复重建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相结合。
“三、恢复重建分三个阶段进行。省委常委会议研究了地震灾区的工作,决定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大体分三个阶段。省人大常委会最近听取了省政府关于丽江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汇报,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会议原则同意恢复重建工作按规划提出的三个阶段进行,大致三年完成。
1996年重点是恢复重建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关工作。1997年要以教育、卫生、农田水利为重点,全面开展恢复重建工作。1998年进人扫尾阶段。就按照这三个阶段的要求进行部署。恢复重建不能齐头并进,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要有重点,分步骤进行。
“四、恢复重建的规模和资金问题。会议提出按照需要、可能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参照澜沧、耿马、孟连、武定这几次地震确定的原则和办法。这次恢复重建的资金构成以省财政为主,同时包括各个方面的捐赠款和中央拨款,以及地方、部门、企业自筹资金,群众生产自救等,以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为主体。
总之,是多渠道的资金构成。这次恢复重建与前几次不一样的是,要使用贷款,不用贷款解决不了资金问题。用款总体规模为16亿元,省政府尽了最大努力。
“五、重建家园中必须实行两手抓。一手抓恢复重建,一手抓工农业生产,这样才能为顺利完成恢复重建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通过重建,弘扬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各族人民高尚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民族争光。
“六、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次恢复重建的总盘子和需要的资金差距很大,所以一定要真正把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方针落到实处,动员灾区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苦干三年,完成重建任务。也只有动员起灾区的百万人民,依靠百万人民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完成重建家园的任务。
“七、重建工作要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任到县的原则。按重灾区、轻灾区、波及区分别加以确定。特别是涉及到居民、农民、学校、医院等这一块,任务必须交给县里,把县的责任加大,涉及地州的可以考虑单独划出确定。减少层次,提高效率,责任明确,实行计划管理,按项目定资金。我赞成牛副省长的意见,实行包干责任制。
“八、建立财务管理小组。省恢复重建指挥部下设财务管理小组,由财政厅的一位副厅长负责,统一整个重建家园资金的调度。要实行专户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赵钰同志牵头与省民政厅的有关同志一道搞一个方案。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另外,还要建立审计监察组,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严肃财经纪律,保证资金全部用于灾区,这也要制定相应的办法。
“九、重建家园的政策,原则上参照澜沧、耿马、孟连、武定等三次地震曾经给予地震灾区关于恢复重建的有关政策执行。这次还要增加一项,即对企业的恢复生产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十、继续抓好宣传报道,动员人民、组织人民、鼓舞人民搞好恢复重建工作。这也是为了满足国内外许多朋友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关心的需要,由王天玺同志总负责,由省政府新闻办具体筹办。
“十一、要动员省级有关部门对口支援,指导地震灾区本系统、本行业的恢复重建工作。
“十二、原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过渡为恢复重建指挥部,指挥长由戴光禄同志担任,副指挥长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盛云富、省建设厅厅长郭方明、省民政厅厅长高祖兴、省地震局局长晏凤桐担任,成员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我还就重建中正确处理好民房恢复与新建不平衡的问题,关于重建中尊重捐赠人的意愿问题,灾区的防震设计问题,重建项目与“九五”计划及“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确定的项目统一规划、一并实施、分别记账、资金不混的问题,按照旅游规划会议确定的工程来恢复重建丽江古城的问题等都作了阐述。
会议还决定建立“丽江地震救灾纪念碑”,资金由省政府核拨,不在重建经费中开支。会议责成戴光禄副省长率领省恢复重建指挥部成员,分赴有关地州传达贯彻常务会议精神及重建《方案》,尽快完成部署。
会议号召灾区各族人民行动起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人重建家园工作,奋战三年,完成重建家园任务。会议希望全省各族人民继续支持灾区人民的重建家园工作。省委、省政府要求,通过灾区的重建,使灾区出现一个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面貌。
感受和体会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灾区共投人资金22亿元,完成2020个恢复重建项目,重建民房2346户,修复加固10. 8万户,完成工程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修复重建中小学271 所,修复重建医院、卫生院(所) 98个,完成乡镇公益设施320项,改造、扩建17条500余公里公路,完成水利设施建设57项,完成85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经有关部门检查、审计,丽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程质量良好,资金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民房、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成效十分显著,灾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丽江古城、中甸、鹤庆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并有所发展,灾区恢复重建任务于1998年胜利完成。
三年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艰苦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感受最深的有十条:
1.迅速掌握震情、灾情,快速作出战略决策是取得应急抢险胜利的前提。地震往往是在人们毫无预感的情况下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通讯中断,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种情况下,指挥者应冷静地、及时准确地判断震情、灾情,迅速调集队伍,直奔重灾区,抢救人民生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是处理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突击队、主力军。在省长任期内,我曾经历了澜沧耿马大地震、武定地震、孟连地震、80次列车翻车、滇西洪灾和安宁、玉溪森林大火等重大自然灾害。每次重大灾害,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立即行动,日夜兼程,首先到达灾区,在最危险、最艰难的地方,奋不顾身,英勇奋战,抢救了许多人员的生命,抢救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为抗震救灾立下战功。
在这次丽江地震中也是如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无愧是人民的军队、英雄的军队,是国家的柱石、人民的靠山。
3.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地震首先是使广大人民群众严重受灾。这次死伤的万余人中,大部分也是人民群众。所以,整个抗震救灾中,首先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应急抢险阶段,把安排人民群众的吃、穿、住、医问题摆在首位;在恢复重建中,实行先人民群众后企业单位,先居民住房后党政机关的顺序安排。
4.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人民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灾害见真情,困难考验基层党组织。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在灾情最重的地方,共产党员抢在先,在险情面前,总是干部先上。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风格,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干部形象,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抗震救灾的表彰会上,一批共产党员、一批基层组织、一批基层干部受到了表彰。
5.建立指挥系统,有序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这次丽江地震是历次地震中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内建立了省、地、县、乡四级以党政领导挂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一开始就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匆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了应急抢险工作,并持续到完成重建任务。
6.保持社会稳定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征。地震后难免到处是破屋断墙,有家难守,但有纯朴的民风、团结互助的传统的各族人民,保持了社会安定的局面。在公安、武警部队的努力下,灾区社会稳定,秩序井然,人民群众放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中,使抗震救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7.重视舆论宣传,引起全杜会关注。这次地震是历次自然灾害中宣传报道最及时、最广泛的,这对于鼓励灾区人民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动员全社会献爱心支援灾区,对于各级党政领导的舆论监督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丽江地震是我国一次对宣传媒体开放、深入灾区面向世界、如实报道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8.“两手抓”精神贯彻整个抗震救灾全过程。三个阶段中,都坚持了 “两手抓”。在抢险救灾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两套人马,一手抓抢险救灾,一手抓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在重建家园中,一手抓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在整个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都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因此,完成重建家园任务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9.严格财经纪律,实行严格的审计制度。在这次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投人的资金是巨大的,对丽江地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为了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避免发生舞弊行为,一开始,就建立了一套财经纪律,并按时实行了审计。三年来,经检查,开支符合规定,未发现舞弊行为。而且认为灾区使用资金效果是好的。
10.重建家园实行“两结合”,达到既完成重建任务,又促进经济发展。大灾之年取得了农业增收、工业增产、人民生活安定的好成绩,特别是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丽江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内容,除了抓紧恢复被破坏的旅游设施外,同时增加了一批旅游设施,1996年大地震之年,丽江仍接待国内外游客7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7万多人次;也没有中断丽江古城申遗工作,终于第二年被联合国批准,促进了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回顾这场大地震,我作为指挥长,主要作战略决策和宏观指导。具体部署和组织实施是戴光禄副省长以及马惠全、王家仁、段增庆、和段琪、解毅、和自兴、杨廷仁、郭方明等一大批各部门负责同志及地、县、乡(镇) 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的。他们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并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中,付出了精力,倾注了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流逝,丽江大地震的痕迹已荡然无存,但忙碌而充实的抗震救灾岁月,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摘录自和志强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经济发展宏观决策回顾》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