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我是创始人 《我是创始人》在第十一期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曾经走过的路也算值得了
对于一档创投类真人秀来说,终于跳出了创业计划、创业点子等实打实的模式思路,而采用“模拟任务”的手法,表现出创投中另一层面的内容,这是理清“虚实”关系的第一步。
同时创投这件事本身非常严肃和枯燥,投融资的过程会很专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词汇以及电视节目无法呈现的环节。《我是创始人》通过“选村长”的任务,折射了创始人寻找原式股东、紧密合作伙伴,分配期权,兑现利益,共同盈利这一个过程,从观众角度来说,更易于观看和理解,这是理清“虚实”关系的第二步。
理清了“虚实”关系,节目就找到了真实商业的枯燥和电视需要有趣内容之间的平衡点,那么在商战中的精彩博弈不仅能在节目体现,也能让观众易理解和被带入了。
魏志成与王自如在密室互相试探
强规则逼迫创始人真实反应
烧脑 谋略才是魔鬼商战
《我是创始人》第十一期节目的任务规则看上去略微复杂:
1、由积分前六的创始人为村长候选人。与剩下的9位村民共计15人每人一票,进行非记名投票,票高者胜,当选村长。
2、每位候选人有30张创业资源卡,可用于拉票,在任务进行至30、60分钟时,各有一次民意调查。民意调查中15名创始人投票表决,票数最多的候选人额外多得3张资源卡。
3、候选人可以随时退选,恢复普通村民的身份。最终当选的村长可以直接晋级,获得当选村长发放的资源卡最多的三名村民可以晋级。其余两个投票名额由投票产生。
4、任务不存在共同优胜的情况,如果候选人出现平票,则票数作废,剩余候选人里票数最多的人晋级。如果所有候选人平票,则普通村民中获得资源卡最多的前4人晋级。
复杂的规则之下是一个包含了信息战、心理战,考验创始人领导力、决策力、亲和力、甄别力等各方位能力比拼的任务。
在节目向前推进的三个环节中,15位创始人之间一度形成了三足鼎立,一方退选,团队分崩,成员出走等各种局面,最后村长候选人战成平局,村民票数最多的四人晋级。
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人性的一面在强规则的任务中展露无遗,商战的烧脑也在谈判、谋略的博弈中格外精彩。可以说这一期的《我是创始人》的确非常精彩。
王自如与王思明轻声讨论
用一季的时间探索正确的表达形式值得不值得
每个节目都应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创业类节目在我国起步的时间并不晚,但成熟的步伐却不快。美国2004年推出创业类节目《学徒》,刚一推出就获得了成功,收视率高达20.7%。
而2003年央视就推出过创业类节目《激情创业》,却并没有太多声响。同年,湖南经视也推出了《创业90天》,该节目只存活了一年便停播。究其原因,在当时一方面国内创业的土壤还不成熟,创业产业链也不完整,另一方面也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引起各界的重点关注。
时隔两年后的2005年,创业类节目再次出击,浙江卫视大红鹰的《天生我才》反响良好。
2006年《赢在中国》得到众多经济界重要人物的关注和支持,连办三季。
2010年创业类节目猛增,例如:《给你一个亿》、《创赢未来》、《爱拼才会赢》、《创智赢家》、《创业影院》、《卧虎藏龙》、《合伙中国人》、《创客中国》、《一块投吧》、《创业英雄会》、《我是独角兽》等等。
创业节目的形式在变,内容变化其实并不大,都以“实”为主,例如节目嘉宾说出自己的创业思路,拿出计划,请商界大咖评估,投资等等。从节目内容角度而言,对于有融资需求的公司来说,更像是来了一次宣传,而后续发展如何,观众不得而知。这其中既存在着商业中的问题,例如不成熟的商业项目过早曝光,也存在着作为一档大众化电视节目收视面过窄的问题。
《我是创始人》选择用真人秀 模拟商战破题,是一次不错的突破。节目前期虽然在任务设置、布局眼界方面略微不成熟,但是却难能可贵的在突出了商界大咖真实的一面。董明珠、王小川、任泉、王凯、张良等人在前期的实战中展现出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商业眼光,让观众感叹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王小川在观察室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我是创始人》还反应出在社会大环境下,人的变化,商业思维的变化,商业环境的变化等等。所以该节目还折射出时代的变革,新旧思维模式之间的碰撞以及商业方面的传承与底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到的不止是商战的精彩,更有如何做人的深层寓意。而这,是分析实际创投案例为主要入手点的创业类节目所没办法表达到的东西。
晋级决赛的后浪选手与“前浪队”在观察室相见
虽然用了将近一季的时间,《我是创始人》才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解锁了商战和电视表达之间的密码。但是对于目前略显浮躁的大环境来说,在一季节目中没有放弃而一直追求更好的节目效果,是最难能可贵。不论从节目表达来说还是从节目立意来说,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节目展示出的自我成长空间也为原创类节目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