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简介 10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简历及成就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简历及成就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号 U200817051 姓名 谭捷一.简历摩尔根1866年9月出生于美国的列克星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胚胎有幸孕育于1865年--也就是孟德尔那篇经典论文发表的年份.1886年,摩尔根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在这所重视生理学的院校里获得了深厚的生物形态学知识,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91年,摩尔根来到布尔玛林学院担任生物系系主任.1903年,摩尔根受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从1908年开始了针对果蝇的

1933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摩尔根简历及成就

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号 U200817051 姓名 谭捷

一、简历

摩尔根1866年9月出生于美国的列克星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胚胎有幸孕育于1865年——也就是孟德尔那篇经典论文发表的年份。

1886年,摩尔根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在这所重视生理学的院校里获得了深厚的生物形态学知识,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91年,摩尔根来到布尔玛林学院担任生物系系主任。1903年,摩尔根受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从1908年开始了针对果蝇的研究。1910年,摩尔根发现白眼突变,此后研究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获奖成果的研究过程(选题、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摩尔根于1908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蝇室”大规模饲养果蝇。其初衷是希望在果蝇这样的小动物身上也发现德·弗里斯在《突变论》中所说的在植物月见草中发现的“突变”。

刚开始培养的前两年,可谓一无所获。但这个培养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培养果蝇的经验。

到了1910年5月的某一天,摩尔根忽然在一个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色眼镜的突变型。他马上意识到了这只果蝇的重要性,将之贴身携带,并使它与尽量多的雌蝇交配,得到尽量多的子二代。其交配的结果与孟德尔发现的规律相当接近:子二代全乎为正常红色眼,而它们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三代又出现了白眼类型,并且白眼类型接近于红眼类型数量的1/3。至此,摩尔根推断,这个白眼基因应当就是孟德尔意义上的隐性基因。

在计数的过程中,摩尔根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子三代中白眼的果蝇都是雄性。摩尔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实验:白眼这个形状几乎总是出现在雄蝇身上,而很少出现在雌蝇中。由此,摩尔根做出了一个重要推断:白眼基因与性别有关。

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摩尔根都不愿相信细胞学做出的成果,也就是基因与染色体有相关性,而染色体中有可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后来他的同事、细胞学家威尔逊的工作成果,加上自己的杂交试验,这来自两方面独立的实验数据终于使他确信了孟德尔理论与染色体的理论。

摩尔根将这种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这个发现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人们第一次将某个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联系了起来。

而后,摩尔根又陆续发现了多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后来他的学生又发现了位于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被定位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以及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摩尔根指出:基因必定是以直线顺序排列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之间,也是可以发生交换的,并且这个交换的几率,与它们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成正比。这又是一个重要的设想——摩尔根以及他的学生们,就此绘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染色体图,已知的所有果蝇基因都按照实验数据被定位在了某条染色体的某个特定的地方。

摩尔根由于以上针对果蝇的研究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他与他的学生们所开创的一系列的经典遗传学实验方法、技术手段,现在仍被广泛使用着。

三、启示

1.重视实验数据,切忌高谈阔论

从孟德尔开始,遗传学就是实验、统计、推理的科学。摩尔根虽然并未从一开始就信任孟德尔的学说,但在研究思路上却与他如出一辙。这实际上主要是受两方面影响,第一是霍普金斯大学的教育,第二是同事勒布的学术风格(在布尔玛林学院担任生物系系主任期间,摩尔根与严谨的德国生理学家勒布共事,在学术风格上受到了他的巨大影响)。大学开放而严谨的教学与勒布那种唯数据至上的精神,都让摩尔根感到科学的严谨与高谈阔论的无价值。

摩尔根最初并不信任染色体学说,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染色体当时是细胞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未得到更多实验的证明,它们与基因相关程度的实验数据也非常少。虽说这也许会是“保守”的表现,但这种一切用数据说话的严谨态度的确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质。

2.在实验的基础上严格推理,并有丰富的想象力

摩尔根有一位好友,叫德里施,他对自己著名的海胆卵实验的解释是“存在一种神秘的活力”使得分离的海胆卵细胞各自发育。摩尔根虽为其好友,但却是这种“活力论”的坚定反对者。摩尔根认为,这种科学上的神秘论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根本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推理。

孟德尔的统计是一种推理的方法,但“遗传因子”没有实际载体,故而我们须持一种“可信但保守”的态度;而“活力论”根本不是推理的结果,故而我们须持反对的态度。

当我们能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之时,想象力就需要将这个推理发散开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可能性,进而选出最符合观察的推断。

从实验数据观察到基因间有“重组”的现象,进而做出“基因间距”的推断,

这便是一次严格而富有想象力的推理过程。这也正是爱因斯坦所谈及的想象力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之所在。

3.带着批判的眼光接受他人研究成果

摩尔根一开始是不接受孟德尔理论的;在发现白眼基因与性别的相关性以后,也并不认为白眼基因与性染色体有任何联系。他并不是不关注最新的进展,只是保守——他只愿相信自己的实验以及他亲眼所见的同事的实验,只有当身边的一切数据都向着其他人的学说靠拢的时候,才愿意动用他人的学说来解释自己的实验。这种保守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他发表重要论文与获得诺贝尔奖的年份,但也让他的论文一旦发表,便几乎无可挑剔。

这样的态度实际上是把双刃剑。倘若没有人在做相同的研究尚好;倘若有,则稍稍冒进一些的他人可能会抢得先机,夺去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故而这样批判性的眼光需要一个平衡点——使自己接受错误信息的可能性尽量小,而又要尽量快地做出推理解释。

我以为,我们首先应当时刻关注他人的成果(这一点摩尔根还是做得不错的),倘若它们可能与自己的研究相关,我们不妨先尝试着做一次联系——因为他人的成果已经做出来了,无论正误,至少他人有勇气发表,我们不妨一用——能够有一个极好的结果当然好(极好的吻合极有可能成为事实),倘若吻合度不高,那也无妨,继续自己的实验便是。

总之,我们还是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接受他人研究成果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速度,也不至于成为太大的保守派而阻碍他人学术的发展。

4.富有好奇心、充满热情、坚持不懈

孟德尔幼年便对大自然充满着兴趣,我想这也是几乎所有成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共有的童年记忆。这种“兴趣”,不仅引导着我们获得了大量、广泛的自然知识,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成年后、开始枯燥研究工作的我们,对自然界依然充满着好奇心、对枯燥的研究工作保持着良好的热情。

这份好奇心与热情对于需要坚持的科学研究工作来说可谓是不可或缺的。科研工作,大都是单调、枯燥、乏味的重复工作。比如饲养果蝇,也许饲养了好几百万只,也要好几年才能见到一个显著的变异,甚至连一个也见不到。又如生化的许多研究,每天重复着电泳一类的基本操作好几十次,即使是做上几年,也不见得“一定会出成果”。

那么此时对自然秉持的信念便尤为重要了。好奇心带来热情、热情带来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使我们得以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

四、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陈蓉霞 《破译生命密码——诺贝尔奖与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