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鹏的老家 景海鹏22年回2次家 母亲称他首先是国家的儿子

2017-09-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景海鹏22年只回两次家 母亲称他首先是国家的儿子东杨家卓村,是晋西南运城市的一座偏僻的小村庄,这个只有200来户人家村子,在这段日子变的开始热闹起来了,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位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员.9月19日下午5点,算上我们,景海鹏父母已经在这一天里连续接待了5拨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从9月4日起,每天都有记者来,今天是最多的一天!"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说告诉我们,他和老伴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开始收拾家里,准备接待前一天约好的记者们.景海鹏的弟弟景海龙,这段日子,除担当父母的"

景海鹏22年只回两次家 母亲称他首先是国家的儿子

东杨家卓村,是晋西南运城市的一座偏僻的小村庄,这个只有200来户人家村子,在这段日子变的开始热闹起来了,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位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员。

9月19日下午5点,算上我们,景海鹏父母已经在这一天里连续接待了5拨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从9月4日起,每天都有记者来,今天是最多的一天!”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说告诉我们,他和老伴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开始收拾家里,准备接待前一天约好的记者们。

景海鹏的弟弟景海龙,这段日子,除担当父母的“联络员”外,也成了记者们采访的对象,一家人忙的不亦悦乎。

“大叔和大婶这段日子的确很辛苦,但大家都很高兴,我们也因为景大哥成为航天员而自豪,这是我们全村人的荣耀!” 东杨家卓村村主任样保庆说。

父母:景海鹏22年只回过家两次 他首先子是国家的儿

就在我们采访当中,一架飞机从景家的上空呼啸而过。“这里是一条航线,每天都有飞机飞过,海鹏刚刚上航校时,我们一看到飞机就激动,感到非常的亲切,总想着那是不是我们家海鹏在上面,邻居们也常常会说,啥时候能坐一坐海鹏开的飞机!”说起做飞行员的儿子,同为66岁的景靠喜、王珍玲夫妇非常的自豪。

1966年出生的景海鹏其实是景家的第三个孩子,那时候的医疗条件不好,前两个都先后夭折了,所以景靠喜、王珍玲夫妇对他特别疼爱。“这小子一生下来就7斤半,非常可爱,其后有了海龙和景燕芳,三个孩子中,海鹏很文静,也很听话,老二是最调皮的,经常叫我们训斥,老三是个女孩子,但性格和她二哥比较像!” 景靠喜说。

在父母眼中,景家三个孩子中,景海鹏是最犟的,“性格内向,他认定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考军校也是这样子的!”

景靠喜的祖父、父亲一直到他三代都是农民出身,贫困的生活给景靠喜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为了让孩子们不再重复他们的艰辛,景靠喜夫妇下定决心,不管再苦再累,一定要让三个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农村。

80年代,加工高粱扫帚是运城人的主要副业。为了补贴家用以及三个孩子的学费,景靠喜夫妇把农闲时节都用在了加工扫帚的作业上,“那时候每个扫帚3到5毛钱,我们每天能加工一百多只,最多的时候甚至达两百只。靠卖扫帚,家里的花费还可以保证!”景靠喜说。

王珍玲说,那时侯,海鹏在放学后常常会主动做些家务,但总是被她们拒绝,她和丈夫认为,孩子们只有好好读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几乎就是从那时起,景家家里的三个孩子,都被她们要求把学习搞好就是对她们夫妇最大的安慰。王珍玲一直希望海鹏能考上名牌大学,但景海鹏似乎并不希望这样。

1986年保定航校在解州中学招考飞行员,一直对当兵梦寐以求的景海鹏瞒着父母偷偷的报名参考,而当他戴着墨镜(招考飞行员体检需要进行瞳孔放大,检查完后不能直接见光)回到家,把飞行员录取消息告诉母亲时,王珍玲才相信,孩子们要走的路是她所不能左右的。就此,景海鹏走上了从军路。而这一走就是7年。“海鹏他首先是国家的儿子,其次才是我的儿子。” 王珍玲说道。

景靠喜说,从1986年景海鹏考上保定航校至今,他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1993年回家结婚,一次是2005年春节回家探亲。

1993年冬天(农历9月24日),儿子结婚的喜讯传回来前,家里弟妹为哥哥嫂子结婚,专门修建了一间新房,但小两口婚后只在家里呆了三天,就匆匆返回部队,走时还下着大雪。母亲王珍玲对此伤心不已,“当兵后在部队工作的怎么样,做什么工作,他从不主动告诉家里,我们也问不出个一二三,最后索性不问了,但我们心理明白,儿子是在给国家做事情!”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飞天成功的消息,轰动整个世界,而那一刻,村里人才从电视里知道,当年的小海鹏竟然在站在了航天员的梯队里。

神州六号飞天成功,也给景海鹏带来了回家探亲的机会。

2005年春节景海鹏带着妻子和儿子返回了12年未归的老家。这算是一次“长假”,景靠喜说,他们一家三口在家呆了5天,这一年,他家的春节过得比任何一年都快乐。

5天的时间里,当年的老同学在运城市为他们准备了宽敞的酒店套房,可景海鹏还是选择和家人挤在自家的小屋子,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和父母兄妹们彻夜长谈了。

父母和儿子在一起的5年:近在咫尺,却不能每天相见

景海鹏的两次归家都是短暂的团聚,而景靠喜夫妇和儿子一家呆得最常的时间还是他们的孙儿出生后,他们在一起呆了5年。

1997年8月,景海鹏的儿子降生了,景靠喜夫妇欣喜万分,他们被邀请去北京照看孙子,这也是他们平生以来首次进京。但与儿子一家团聚的心情比来到首都更激动。

近在咫尺,却不能每天相见,王珍玲说,景海鹏每到周六周日才能回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而平日里她和老伴也很少走出居住的航天城,虽然离市区很近,但那里的管理非常严格,每位亲属都配有一个胸卡,“不带那个,你出不来,更进不去的!”

“在那里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他工作的特殊性,海鹏的性格一直很内向,我们虽然在一起,但说话的机会却甚少,对他工作上的事情,更是一字不提。”景靠喜说,但很快乐,在周末的日子里,海鹏总是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陪他们逛京城。

住在航天城父母都不知道儿子要当航天员

坐在一旁的王珍玲脸上一直挂着喜悦,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只知道海鹏在部队做开飞机,即使在北京那么长时间,我们也不知道他要当航天员!”

景靠喜说,2005年10月神州六号飞天成功后,还是村里人告诉他们,海鹏是航天员里面的替补队员,但在那之前,他们竟然不知道航天员是做什么的。“也是从那时起,我和老伴才开始关注电视,看新闻联播!”

当记者问景靠喜夫妇,“你们知不知道您的儿子现在已经被确定为航天员?”,景靠喜说,“知道,但不相信,只有发射前一天在新闻里看到了,那才真相信!”(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