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良院士 09科学院院士增选 校友王永良(西电硕 博)加油
搞错了,把王师兄的资料发成姚师兄的资料了,现在纠正一下。 1994年王永良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毕业后去清华大学做博士后,1996年下半年出站,到空军雷达学院工作。回顾这七年来的工作经历,感触很深,其中有几点关键因素一直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1996年博士后出站时,我面临着多种选择带来的考验,但我还是选择到空军雷达学院工作。
我当时作为学校唯一的一名博士后,院首长和同志们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筹建了“雷达兵器运用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组建了雷达信号处理和阵列信号处理两个科研小组,积极拓宽科研渠道,争取了多个科研项目;开设了瞄准学科专业发展动向的博士生、研究生课程;在当时学院还没有博士点的情况下,我积极与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以及空军工程大学*合培养博士生,多方位培养年轻的教师与科研人员。
目前,我担任了学院科研部副部长并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被学院聘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首席教授,在国防科技大学与空军工程大学两个不同学科方向兼任了博士生导师,现在我正负责和参与国防前沿性高难度课题十多项。
勤奋、团结、创新是实现理想的三把钥匙。想起在清华做博士后的那段时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常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我所发表的每篇论文都要经过5次以上的认真修改和仔细推敲。
在做博士后期间,我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22篇学术论文,其中有3篇进入SCI,10多篇进入EI。除了完成日常繁重的科研工作以外,我还协助指导了3名博士研究生,负责了清华大学信息学院的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并担任了本科班班主任工作。
在出站两年后,我被评为第二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至目前,我已发表及录用的学术论文95篇,其中许多论文在IEEE汇刊、IEE汇刊、IEE快报等国外著名刊物与IEEE主办的国际会议以及《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有30多篇已收入国际三大检索,研究工作得到了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的鼻祖、美国著名科学家I.
S.Reed教授,著名雷达专家、德国国防研究所的R.Klemm博士以及英国《IEE雷达、声纳、导航》杂志的主编H. Griffiths教授等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指导了6名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 我的辛勤工作和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和认可。早在1996年,博士后出站时,空军将我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我首批入选“空军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998年我分别被国防科技大学和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聘为“通信与信息工程”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评为“空军十佳科技干部标兵”,并享受“国务院government特殊津贴”;2000年被聘为“全军科技进步奖”评委,被雷达学院聘为“首席教授”;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被空军评为“空军优秀研究生导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