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董浩3月正式退休 自曝曾两次差点死在工作上

2018-1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董浩 甭管年纪多大,人们见到董浩必称叔叔,董浩叔叔和鞠萍姐姐陪伴..00后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即便如今他们都已年过半百,称呼不会变.今年是董浩的本命年,主持完3月份的节目,六十岁的他就要退休了,而他管退休叫"放学".言外之意,终于可以无所顾虑,撒开欢儿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一时间各种邀约纷至沓来,真人秀.影视剧.脱口秀,还包括录制有声书.独

董浩

甭管年纪多大,人们见到董浩必称叔叔,董浩叔叔和鞠萍姐姐陪伴、、00后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即便如今他们都已年过半百,称呼不会变。今年是董浩的本命年,主持完3月份的节目,六十岁的他就要退休了,而他管退休叫“放学”。言外之意,终于可以无所顾虑,撒开欢儿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一时间各种邀约纷至沓来,真人秀、影视剧、脱口秀,还包括录制有声书、独唱歌曲,“一听说我要退休全找来了,都是老朋友。”董浩说,“不过,我80%的时间要做一个美术专业工作者。”在他的计划里,要将绘制了多年的一组黄土高原油画完成;要和几位知名画家重走丝绸之路,一路开车西行至北欧写生,他还计划邀请国外艺术家来中国写生;除此之外,董浩和朋友在湖南醴陵创办了一家“东豪瓷社”,烧瓷画瓷,烧制的瓷器曾被瓷器博物馆收藏,“我计划办一场展览,希望把我们中国人的瓷器推向世界。”

如此丰富的计划单,让人感觉“孩子王”董浩叔叔一夜之间成了多面能手,其实不然,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妻子的闺蜜写了一首长诗赠他,夸赞之余帮妻子发了点小牢骚,诗中写道:“当你不在家中,妻子双手摸着堆积如山的案头,常常自言自语,你心中有多少蕴藏,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可她又说,她不懂你的画,你已经可以无忧,不用放下话筒就拿起墨笔。你却只是摆摆手,拍拍妻子的手臂,笑着告诉她,你爱画笔。”

董浩年轻时的照片

董浩在微博上叫“董浩叔叔爱书画”,虽然以主持人、配音成名,但在他看来,这些只算是业余爱好,画画才是主业。董浩的父亲董静山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京城著名书画家,曾与陈半丁、秦仲文并称“京城三君子”。不幸的是,在他4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母亲守寡40年,靠织毛衣卖钱养大他和几个姐姐,日子穷苦,母亲教导董浩,要重新光宗耀祖。“妈妈原来养尊处优,织毛活儿是玩,后来靠这个养家,一件毛衣可以挣五。”小时候,董浩写过一篇作文叫《妈妈不睡》,因为很少看妈妈睡觉。“我妈点灯熬油织毛活儿,催我早点睡。她教我笑破不笑补,每周煮一锅黑水,煮一锅蓝水,染好布头熨平了给我们几个孩子补裤子,穿一周颜色掉了,周五回家再染一块补起来。5岁的时候,我就会拿破玻璃碴子给我妈蹭毛衣针,8岁时就会给她取活儿、送活儿了,直到我到电台当播音员,还给她送活儿。”

董浩从小知道,自己是胡同里最穷那家的孩子,但妈妈并没有让他因此少了欢乐,“我妈给我唱戏,教我唱歌、画画、写字。她千百次地跟我讲,爸爸、叔叔、大爷读书的故事和他们的本事。我小时候没拿过99分,都是100,为什么?妈妈从来不睡,我唯一能让她宽慰的就是拿到100分,这样她会高兴。”5岁时,董浩开始学书画,在母亲的指导下,临摹了《芥子园画谱》的很多画。他的启蒙老师是画《开国大典》的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1972年,董浩进入西城师范学校美术班,1975年参加过北京市油画展,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美术老师。

所有这些童年记忆,每逢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董浩都要给孩子们一讲再讲,“所有的记忆都在我灵魂深处。直到现在,我不是什么明星,我就是一个长在西城胡同里的苦孩子,我们家那么穷,难得包一回肉馅儿,我家吃一屉,得包八屉给邻居送去,这就是北京人。我做人做事的原则和规矩都是胡同里那些大爷、大伯、大哥教给我的,什么事必须要做,什么事饿死都不能做。”

董浩自诩北京老炮儿,尤以西城人为荣,“北京人讲究的规矩:厚道、局气、讲理、有面儿。”就连怕媳妇,在他看来也是大大的美德:“北京人怕媳妇,可不是妻管严,那是从骨髓里露出来的,前提是媳妇做得局气,人家做得好又是为咱好干吗不怕点呢?我爱人也是西城长大的,比我小一岁,臭嘴不臭心,300%的对丈夫、孩子好,也像虎妞似的话不好好说。结婚时,我说我带她玩一辈子,她说,这是什么流氓话。这么多年,我俩性格虽然不一样,但我们都挺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