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观察:网生一代和票房到底改变了什么?

2018-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严歌苓.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6月17日报道 从6月5日开始,上海国际电视.电影节接连在上海粉墨登场,这场双节盛会还要持续一周的时间才能落幕.纵观两大节,除了明星.剧组如过江之鲫外,其实真正有价值的是各式论坛和研讨会,来自全球的电视.电影人都汇聚于此,纵论市场和艺术现状与方向.只有在这样的时候,中国沸腾的影视市场才被"提炼"出它的各种弊端与焦虑,让人们正视它.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tion")showBod

严歌苓。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6月17日报道 从6月5日开始,上海国际电视、电影节接连在上海粉墨登场,这场双节盛会还要持续一周的时间才能落幕。纵观两大节,除了明星、剧组如过江之鲫外,其实真正有价值的是各式论坛和研讨会,来自全球的电视、电影人都汇聚于此,纵论市场和艺术现状与方向。只有在这样的时候,中国沸腾的影视市场才被“提炼”出它的各种弊端与焦虑,让人们正视它。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中国电视圈目前最大的聚焦点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网生一代。今年第22届电视节上到处在探讨年轻人和视频(网络)内容。综合起来,它们就是“网生一代年轻人”的喜好正在左右着市场的方向和创作人的创作内容。

围绕着这个“商业中心”,几乎每一家大型的影视制作公司和视频网站都捧出诸多“讨好”年轻人的项目,因此,玄幻仙侠题材的IP改编剧在今年已经到达了鼎沸后的“溢”出期,现代剧几乎成为稀缺品。“网生一代”追捧的网剧、网红曾都是边缘化的代名词,争议不断。以网剧为例,网剧兴起之初,粗制滥造是大家对网剧的印象。而短短几年,网剧已成主流,网剧的制作标准已与传统剧看齐。如今,最火爆的剧集一定具有网生背景。“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公司就大张旗鼓地办了场《网生内容模式之变:从网剧、电视剧到全网剧》,将市场已经由视频公司主导的方向高调提出,变成一场业内争议很大的论坛。进击文化传媒总经理陈益韬甚至对记者表示:“不懂IP内容的制片人和导演有罪。”曾制作《花千骨》的制片人唐丽君在论坛上还以数据解释了年轻人的观剧模式对制作内容者的根本改变,“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在新媒体上观剧,2014年的时候,观众在手机端和PC端看剧的比例达到5:5,到了2015年则是7:3,到了年末,《芈月传》播出时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9:1。”基于这个基础,唐丽君分享了制作经验,“为了方便观众的移动收看习惯,我在《重生之名流》里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慢镜头,就连演员的毛孔都能在手机上看得清清楚楚。”

早在电视节期间,国际知名视频网站VIKI的 Ceo Tammy Nam就曾在华策论坛上谈及中国的电影,他表示,“在我们的平台上,中国的爱情剧和古装影片特别受欢迎。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下一个好莱坞,而且是影响力更强范围更广的好莱坞,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正在热烈进行中的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自然印证了这个几乎是人人认同的说法。事实上,中国电影票房已经在2016年的上半年有部分赶超了北美,成为了“世界第一”。然而,如此鼎沸的票房旋风下,难道中国的电影真的可以成为下一个“好莱坞”吗?当然不是。在过热的“唯票房论”面前,中国国产电影的浮躁之气扑鼻而来,它戕害了电影本质,国产电影目前普遍质量低下、创作急功近利的问题,在电影节上频频被提及。不少有识之士,尤其是有着国际视野的杰出的电影人,更是纷纷出面给中国电影“泼冷水”。

本届金爵奖的评委之一严歌苓就对记者表示,“我们太追求票房了,就像民族追求财富一样。”她自称,“我现在一听到票房就害怕。我们不应该太强调票房,让我们回归到为什么做电影的主题之上,用票房来评判电影是非常幼稚,世俗化的。”而著名国际导演李安的发言更是振聋发聩,他在此次电影节的论坛上就毫不客气地表示,“我们人多,超越美国票房是一定的。”李安更对目前市场上的“抢钱”“抢明星”现象表示忧虑,“千万不要忽视观众负面疲乏的情绪在滋长。如果弄到观众审美疲劳,不想再进电影院,那就自食其果了。”李安同时也希望年轻电影人不要太急功近利拍片,慢慢来做好基本功,“不管是怎样的故事,重要的是把你的心给观众看。”而金爵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也表示,“现在人们更喜欢讨论一部电影的票房而不是其意义,但票房不可能代表一部电影真正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