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绍棠 刘绍棠与青年作家 下 ——刘绍棠逝世15周年祭

2017-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3年3月,在组织"当代文学中的爱情问题"学术讨论会,向有关单位发邀请信时,绍棠一再嘱咐笔者:"千万不要忘记给大兴县文化馆倪勤同志发邀请信!"18年里,笔者与绍棠交往中有一条经验,凡事只要他重复地提上两次,那一定大有学问,需特别认真对待.后来经过了解,果然不错,倪勤是北京乡土文学作家群中成绩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向刘绍棠作品学习最认真,受刘绍棠风格影响最深的杰出典型之一,还曾经是被北京作家协会批准的三个合同制作家中的一个.倪勤与绍棠相识于1984年,到绍棠逝

1993年3月,在组织“当代文学中的爱情问题”学术讨论会,向有关单位发邀请信时,绍棠一再嘱咐笔者:“千万不要忘记给大兴县文化馆倪勤同志发邀请信!”18年里,笔者与绍棠交往中有一条经验,凡事只要他重复地提上两次,那一定大有学问,需特别认真对待。

后来经过了解,果然不错,倪勤是北京乡土文学作家群中成绩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向刘绍棠作品学习最认真,受刘绍棠风格影响最深的杰出典型之一,还曾经是被北京作家协会批准的三个合同制作家中的一个。

倪勤与绍棠相识于1984年,到绍棠逝世有13年的历史。原来他在北京市大兴县榆垡乡人民政府工作。1985年春天,倪勤把小说稿《浑河沿的子孙》寄给绍棠,恳求他给提些修改意见。绍棠接到稿子后,十分认真地看了,坦率地向倪勤提了两点意见:李衡通等人物都写得不够深沉,全篇不够简洁。

然后还请倪勤到家里面谈。倪勤得到绍棠的这封信后,信心大增,并根据绍棠的意见,对原稿做了十分认真的修改。不久《北国风》文学杂志发了他的两篇小说: 《浑河船工的情话》和《新娘的绝笔》。

绍棠仔细地看了这两篇作品,为作者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也不休息,在十分紧张的创作之余,还给倪勤写了祝贺信。及时鼓励他的进步:“《浑河船工的情话》写得特色鲜明,光彩照人。……这篇小说,你跳过了一个高度,我相信你仍能跳更高的横竿。”末尾还邀请倪勤春节前夕到家里面谈,并要送给他三本新出版的小说。

淳朴踏实、诚恳认真的农家子弟倪勤,接到绍棠的这封信喜出望外,按约定时间准时到了绍棠家里。绍棠海阔天空、但又始终不离开文学问题的谈话,使倪勤顿开茅塞,他觉得自己仿佛从深山峡谷里一下子来到了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上。

倪勤把一部稿子留在了绍棠那文稿成山的写字台上,走了。他哪里晓得,就在他走后的当天晚上,绍棠最喜欢、尚不足一周岁的孙子雨丝得了重病,一连几天高烧不退。性子容易犯急的绍棠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绍棠天性喜欢孩子,对隔辈的亲孙子更是爱得不行。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为倪勤的稿子到处联络: “……老师为我这棵瘦弱的幼苗出土,可谓用心良苦。我若不自强自勉,怎对得起恩师的栽培?”

青年人的成长常常是突飞猛进的。在绍棠的亲自推荐下,几个月后,倪勤被山西晋中地区文学杂志《乡土文学》聘为“乡土小说专栏作家”。到了这年年底,又是在绍棠的有力敦促下,大兴县人事局发函调倪勤到县文化馆工作,让他变成了国家正式的文化干部。

1987年夏天,四川文艺出版社委托绍棠主编一套“大众小说丛书”,每部十万字。绍棠又想到了倪勤,亲自写信给他,鼓励他试着写一本。这不是约一篇作品,而是约一本书啊!一个初露锋芒的作者,竟然能得到这样一种厚爱和信任,实属罕见。

人总是希望往高处走。到了1988年,一步一个脚印的倪勤,有了人大众文学专业班学习的强烈愿望。为此他给绍棠写信,请老师支持。绍棠积极支持他的这一想法,亲自给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志坚写信,请求批准倪勤学习一事。结果,倪勤不仅顺利地学完了大众文学专业,得到了正式的大专毕业文凭,而且学习费用还享受了特殊的优厚待遇。知情知义的倪勤心里很清楚,这一切都离不开刘绍棠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