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实印光 萧平实:关于印证 开悟印证的标准
我们悟得真如法身之后,去把了义经拿来对照,看能不能印证?如果能够印证,那我们所悟的就是真的。《禅---悟前与悟后(下)》
明心的人,我们通常指定他读《维摩诘经、金刚经、心经》。但见性之后还要读《楞严经、圆觉经、法华经》来印证自己亲身体验之真如佛性,还有一部《大般涅盘经》也要读。(《禅---悟前与悟后(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简称《楞伽经》,是大乘佛教中极重要之经典;既是法相唯识宗之根本经典,亦是中国禅宗开悟圣者自我印证及悟后起修之依据经典;故初祖菩提达摩大师以此经典连同佛钵祖衣一并交付二祖慧可大师,以为传法印证。禅者可依此经建立正知正见,避免错悟大师误导参禅方向,未来证悟可期。”(《楞伽经详解自序》)
2、印证的标准
《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此经文乃是佛门照妖镜,悟者皆应以此经文自我检查,若所悟本心不能与此经文完全符合,即非证悟,应重新再参。
若所悟本心能印证「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此一本心同时亦能印证「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两方面皆符合,乃是真悟。(《生命实相之辨正》)
3、所悟与经典一样,就是佛为你印证
当年因为他(指圣严法师)不为我勘验,实际上他也没有能力勘验与印证我,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去求证于经典:能确实通过经典的印证,也就是佛所印证的嘛!如果你悟的跟经典中佛说的完全一样,那就是佛为你印证的。(《起信论讲记(六)》)
4、以佛语自我检查所悟对错,不必争论
“又自己所具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刹那相续,变换不停。”……“种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若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这一段佛语,你们明心的人一读就懂了,可是悟错的人读《楞伽经》到这一段时,全部死于句下,不能通达。我跟你们印证为悟了,你以此段佛语自我检查,就知道所悟对错,不必争论。(《明心与初地》)
二、自悟者须见真知识
自参自悟的人,应当要去见真正的善知识,即使真的善知识很不容易寻觅,我们也要一个一个去见过,所有的善知识都见过了,才能够算数。如或不然,错把妄知妄觉当作真如佛性,自己就以为无事可做了,等到无常来的时候,叫苦连天,天也不理,地也不应,又无法开口说话,那个时候能求谁呀?只好又轮回生死去了。(《禅---悟前与悟后(下)》)
三、经善知识印证后,仍然应当阅经印证
明心的人要印证自己所悟究竟真与不真,必须要读《维摩诘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因为此三部经,可以说是禅门之照妖镜。诸位来此共修,悟了之后,也不可以在我给你印证之后,你就当做一定没错。对我有信心当然很好,但是自已仍然应当再去阅读此三部经典来印证自己所悟的能否与之相符合。(《禅---悟前与悟后(下)》)
阅读导师有关印证开示的体会
作者:平常
体会之一:经历“双重印证”方更加可靠
导师云:“如果你悟的跟经典中佛说的完全一样,那就是佛为你印证的。”以此类推,所悟之心若能贯通六祖说的五个何期自性,就相当于六祖为你印证。阅读公案若能真正贯通,就相当于祖师们为你印证。阅读导师著作并能贯通,就相当于导师为你印证(注意,是相当于)。导师的著作能不能用于印证?我认为能。《坛经》都可用于印证,更何况导师的著作?
刚开始了知密意的人,起初有可能不太确认。这棵心是真心吗?真的是这个心吗?随着一则则公案的贯通,末那不断被说服。古人如是,汝亦如电;俱胝一指如是,忻州打地如是,霍山礼拜如下,雪窦划一如是,渐渐的末那就被说服了。通过比对佛经、公案及导师的著作,你对“不会是菩提”及“知是菩提”均能明了,亦能体验观察,亦能明了“机发像起,咒力起尸”的含义,渐渐的你就可以确认所悟之心为真。因此说,自我比对经典印证极其重要。
若只经历了善知识的印证,而不比对经典自我印证,有些被印证之人,难免会有所怀疑。到底他说的对不对?不对吧?这棵心是真心吗?好像不对吧?自我比对经典就可渐渐消除这种怀疑。因此导师会说:“悟了之后,也不可以在我给你印证之后,你就当做一定没错。对我有信心当然很好,但是自已仍然应当再去阅读此三部经典来印证自己所悟的能否与之相符合。”由导师的论述可知,经典的印证是根本性的认证。只有比对经典自我印证,意根才能彻底地被意识说服,从而真正走上相见道的修行之路。
若有人已了知密意,自己的末那始终不能确认,又不能阅经自我印证,非要经过他人的印证末那才可确认,那也只好寻找善知识了。实际上,古代的祖师们,大多经历了自我印证与善知识印证这二个过程,也就是说经历了“双重印证”。若有人一念相应而了知密意,应当先比对经典自我印证,再等待未来面见善知识印证,也就是说最好经历“双重印证”,如此方更加可靠。
体会之二:无缘面见善知识,可先阅经自我印证
永嘉大师在未见六祖之前就已经开悟了,古代有这种情况,现代也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故不可说未被印证,就一定是未悟。永嘉见六祖,只是为了再次确认罢了。
根据已被印证、已了知密意、未了知密意三种状态,可以将学佛之人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人,为已被善知识印证为悟的人。目前,大陆中的一类人极少极少。第三类人,为根本不知真心之所在,不了知密意的人。介于第一类与第三类人之间,尚有第二类人的存在,即已了知真心之所在、已了知密意尚未被善知识印证的人。显然,已了知密意的二类人与未了知密意的三类人相比较,他们在智慧上相差极大极大。二类人阅读导师的著作会备感亲切,阅读一些明心的公案也会心知肚明,阅读导师的公案拈提,更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由于导师在著作中将正法讲得极其明了、极其直白,故在大陆的佛子中,渐渐会出现一些了知密意的人。因为大陆毕竟信佛者众多。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类人群的人数会缓慢地增加着,故知未来的正法之缘仍在大陆。
二类人应当如导师所说,先比对经典、公案、导师著作自我印证,同时极积护持正法,未来再面见善知识印证。部分二类人,为了相互交流,就有可能常常来到正法论坛发贴(俺不常发贴噢!)。所以,笔者现在越来越不敢轻视在正法论坛发贴的人。“我不敢轻视于汝,汝等皆当作佛。”二类人无论将来是否被印证,都应当在成佛之路上毫不回头地向前走去。
如何培训、引导二类人群,这应是正法团体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一件挠头之事。因为二类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自的习气又千差万别。或有二类人能守规矩,或有二类人不守规矩。但无论如何,二类人不应泄露密意。
体会之三:为正法做贡献,才有被印证的可能。
三类人有可能变成二类人,二类人为一类人的后备力量。据说目前大陆有寺庙2万多个,实际的数目要远大于这个。故大陆需要极多极多的正法人才。一类人与二类人,就是未来正法的人才。为正法做出贡献,才有被印证的可能。大陆中被导师印证为悟的几位师兄,好像都是为正法做出贡献的人。故已了知密意的人,应当努力为正法做贡献,如此未来方有机会被善知识印证。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或有不当。
开悟印证的标准
《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此经文乃是佛门照妖镜,悟者皆应以此经文自我检查,若所悟本心不能与此经文完全符合,即非证悟,应重新再参。
若所悟本心能印证「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此一本心同时亦能印证「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两方面皆符合,乃是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