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朋友圈里的约翰逊博士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余光中先生的<沙田七友记>,跑上来第一个就是宋淇先生.他说,"宋淇谈天说地,全凭兴会,所谓娓娓,往往升级为侃侃,终于滔滔","他不但学识广泛

余光中先生的《沙田七友记》,跑上来第一个就是宋淇先生。他说,“宋淇谈天说地,全凭兴会,所谓娓娓,往往升级为侃侃,终于滔滔”,“他不但学识广泛,而且舌锋凌厉,像是我们这圈子里的约翰逊博士”,“他交游既广,涉猎又多,兼以记性特强,所以话题层出不穷,舌锋至处,势如破竹”。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也说,“李拔可、郑振铎、傅雷、宋悌芬、王辛笛几位,经常在家里宴请朋友相聚。那时候,和朋友相聚吃饭不仅是赏心乐事,也是口体的享受。”悌芬,是宋淇的笔名。也是在“宋淇饭局”上,傅雷夫妇认识了钱钟书夫妇。

我听说宋淇这个名字,是二十年前责编一本港台暨海外学者散文选的时候,编者陈子善选了乔志高吴鲁芹林以亮等一批我闻所未闻的学者作家,吴鲁芹的“数字人生”“喝汤出声”,现在还记得其中一句,“人生已经沦落到只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林以亮的“秀才人情”,我当时也作为候选书名,推荐给子善老师,林的文章以武功论学术,别出心裁。后来才知道,林以亮就是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宋淇。

《宋家客厅??从钱钟书到张爱玲》(宋以朗着,花城出版社2015年4月版)一书,作者从自己的祖父宋春舫,写到父母的朋友钱钟书、傅雷、吴兴华、张爱玲等。我奇怪的是,书中所有的页脚都写着“宋淇传奇:从宋春舫到张爱玲”,显然是出版方在临出书前,更换了现在这个并不确切的书名。

书里引了钱钟书1989年给宋淇的最后一封信,“客来亦多不见,几欲借Greta Garbo‘I want to be alone’为口号,但恐人嗤我何不以尿自照耳。呵呵!”钱先生当年就“呵呵”了,也可算是“呵呵”的前辈吧。

在当代学者中,宋淇赞美最频的是钱钟书与吴兴华,认为国人研究西洋文学,精通西洋语文,罕能及此二人。胡乔木说得更坦诚,同钟书谈话是一大乐趣,但是他一忽儿法文,一忽儿德文,又是意大利文,又是拉丁文,我实在听不懂。

胡乔木也是“博学深思、勤奋笔耕”的大学问家,王蒙在《不成样子的怀念》中回忆第一次见他,就觉他“知识丰富,思路清晰,字斟句酌,缓慢平和”,从温庭筠一路说到爱伦坡。两人谈到对于典型问题的看法,胡乔木说,“典型”是外来语,然后他讲了英语stereotype,他说这本来就是样板、套子的意思。

他发挥说,比如说高尔基的《母亲》是典型的,但高尔基最好的小说不是《母亲》,而是《克里姆?萨木金的一生》。然后如数家珍地谈这部王蒙认为“长而且怪的、没有几个人读得下来”的小说。看来,胡乔木谈到兴头,也是夹带外文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