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谌容赏析 论《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形象63

2017-07-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研究课题:论<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形象摘要:谌容的<人到中年>通过对一个普通中年女医生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中几乎溘然去世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研究课题:论《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形象

摘要:谌容的《人到中年》通过对一个普通中年女医生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中几乎溘然去世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典型。文章通过她艰苦的生活和奋发的工作以及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强烈对比,表现出她强烈的事业心、对祖国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她身上具有的革命世界观。

作品深入到她的精神世界去探索,挖掘她性格和灵魂中闪动着的异彩珍宝,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她对社会不平抗争和生活的强烈的正义感以及她对知识的渴求、对理想的追求,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一个真实的、一个可敬可爱的社会主义新人,她就是陆文婷。

关键词:谌容 《人到中年》 陆文婷 形象 社会主义新人 谌容的《人到中年》是发表于1980年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普通的中年女医生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中几乎溘然去世的故事,尖锐地批判了尚未摆脱“左”倾思潮影响的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冷漠与歧视。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强烈呼吁,闪耀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

《人到中年》里德陆文婷是谌容的一个独特发现与创造,这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典型。不同于过去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品打破了对人的机械的阶级划分,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定性。于委婉细腻的心态描写中展示了一个普通、平凡的知识分子的圣洁灵魂,她是一个闪烁着壮丽而崇高的精神美的社会主义新人。 ㈠艰苦的生活和奋发的工作精神。

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展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家通过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所处的地位、生活条件、命运、苦衷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了陆文婷这个地位很低,而心灵高洁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的地位逐渐开始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的知识分子发奋地为祖国做出贡献,但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社会主义需要一批知识分子,党所培养的知识分子地位也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另一方方面,这些知识分子生活艰苦,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地位,使他们愤愤不已。

但是他们又对党对人民是无限信赖的。陆文婷的业务水平“按规定,如果凭考试晋升,她们早就应该是主任级大夫了。可是,实际上她们不仅不是主任级大夫,连主治大夫都不是。”而是住院医。

陆文婷是党所培养起来的一个新型知识分子,她把全部精力和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在大学读书时,“天不亮,她就起床背外语单词。铃声响她夹着书本去听课,大课小课密密麻麻的笔记。接着是晚自习,然后在解剖室里呆到深夜。”为了学得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她没有别的私心杂念,甚至对于每个青年必然遇到的爱情问题,也置之度外。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来信,没有约会。她似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少

女。”“爱情似乎与她无缘。”这一切,正是她倾心于学业的标志。医学院毕业走上社会以后,她又把全部精力献给了眼科医学事业。当上住院医,二十四小时呆在医院,四年之内不能结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在医学的山上攀登。

”她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对于决心要离开祖国的老同学姜亚芬,她是那样殷切地规劝:“不能不走吗?”简单的话语表现了她对同学真挚的友谊,也表现了她对祖国的深沉的爱。陆文婷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和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不是陆文婷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这更显示出她的质朴无华的本色。

对于生活,她没有过分要求,“一间小屋,足以安身,两身布衣,足以御寒,三餐粗饭,足以充饥。”有了这个条件,他们就感觉“日子美得很。”为了掌握精湛的技术,他们在一间只有十二平方米的小屋里,摆开了两个摊子,陆文婷占去唯一的一个三屉桌,借助于外文词典,阅读国外眼科医学文献,贪婪地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有用的资料。

她的丈夫傅家杰在床边的一叠箱子上,把一本本参考书摊在床上,研究他的金属断裂专题。即使在夏日的夜晚,邻居们都在院子里乘凉、香茶、团扇,徐徐的晚风,明亮的星星,有趣的新闻,海阔天空的闲扯,都不能把这一对“书呆子”从闷热的小屋吸引出来。这不仅表现出他们的事业心,也显示出他们的精神境界。

如果说,这些属于中年知识分带有普遍的共同特点的描写,还不足以显示出陆文婷性格的话,那么,作者对于这个人物个性特征的描写则充分地刻画了这个人物的灵魂。陆文婷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人,不只是忠于职守,因为这是一般的医生都能做到的,而在于她具有一种公而忘私的高尚品质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活的重担沉沉的压在她的肩上,只要看看她中午的紧张战斗就足够了。每天中午,不论严寒和酷暑,陆文婷都要往返奔波在医院和家庭之间,放下手术刀拿起切菜刀,脱下白大褂系上蓝围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分秒必争的战斗。从捅开炉子到饭菜上桌,这一切必须在五十分钟内完成。这样园园才能按时上学,家杰才能踏车赶回研究所。她也才能准时回医院,穿上白大褂坐在诊室里迎接第一个病人。

遇到特殊情况,佳佳生病,在托儿所里要妈妈,但她思索再三还是没有抛下病人,而是看完病人下班后才去接佳佳看病,回到家来不及做饭,宁可让孩子买个饼充饥,自己啃个干硬的冷烧饼去上班,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不缺勤,不渎职。尤为可贵的是,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她总是牺牲个人利益来保护集体利益,满足别人的需要。

在这里,特别是佳佳生病这件事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形成了如此尖锐的矛盾,陆文婷总是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自己的利益更为重要。只有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具有革命世界观的人,才能真正正确处理这种矛盾,这正好现实了陆文婷的时代特点。

这是过去时代,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所不能比拟的;也是那个时代,如高晓声笔下的李顺夫、陈奂生等这样的人物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只有陆文婷这种思想品德和情操才能代表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进方向。

㈡灵魂中闪着异彩的珍宝

首先,从她对焦副部长的态度来看。当她接受了为焦副部长动手术的任务后,她没有过多的喜悦,也很平静,她也不想受到别人的称赞和感谢,后来,她受到焦副部长夫人的冷遇、质疑和失望,她“心平似镜,一如往常。”这位“马列主义老太太”对她颐指气使,眼睛“闪着两道不信任的亮光”因为她不是党员,因为她资历短。

但陆文婷并没有把秦波的刁难视为凌辱。她总是那么从容、平静。当她发现焦副部长是她“文革”中救过的一个人,她没有用“救命恩人”这个头衔去寻求报答。

在焦副部长知道此事之后责备她不早说,并要感激她,陆文婷知识淡淡地说了一句“那没什么”她始终不把自己对别人的好处当做谋取报答的手段,当做交换的条件,在这件事上,陆文婷的心灵像水晶那样纯洁、透明。

在陆文婷的心里,不论贫还是富,只要是病人,他们就是平等的。她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在对待乡下来的张大爷,她也是真心实意的,他们并不沾亲带故,也没有利害关系,但她却苦口婆心地劝张大爷留下并接受了治疗;对待小女孩王小曼的哭闹、害怕,她像以为妈妈一样去呵护她,并在疲乏不堪的情况下又为小女孩做了手术。

对待这三个病人手术的描写,绘声绘色地显示出陆文婷作为一个医生同时也是作为一个革命者的高尚、善良、认真负责,对社会不同地位的人们的病人一视同仁的崇高品德。

这些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流毒与影响,在社会上不正之风蔓延,高低尊卑的等级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毒害尚未肃清的时候,陆文婷纯洁、无私、不分高低贵贱。以平等态度待人,这种品德和情操不正是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吗?

㈢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女性

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她的道德情操不仅表现在革命工作中的献身精神,而且表现在她处理家庭私人生活的领域中,社会上有一些女性,当她还没有成家的时候,她可以在事业上奋发有为,一旦成了家,就蜷缩在家庭的小天地里。陆文婷则不然,她爱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她对丈夫体贴入微,对自己孩子关怀备至,然而她并没有因为家庭而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就算很艰难,她也对照字典看国外眼科书。

“躲在布幔后面,把自己隔离起来直至深夜。”并鼓励自己的爱人去追求理想。这些事都足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对知识的渴求,对理想的无限憧憬,令人产生无限的敬意。

㈣强烈而鲜明的社会正义感

温柔、宽容、沉静寡言、轻声细语是陆文婷个性的显著的特点,但如果认为,陆文婷只是个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弱者,那显然是对她的性格的误解,至少是理解得不全面。尽管陆文婷往往是用她独有的方式来表达对事物的态度,但是,她对待社会不平的抗争和对生活的正义感是强烈而鲜明的。

还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身披破旧棉袄,脸色憔悴,精神不振,孤身一人来挂着普通门诊”的病人来看病,她就安排他来门诊动手术,当时造反派给陆文婷刷了打标语,说什么“陆文婷的手术刀为大叛徒焦思成服务,是对无产阶级的彻底背叛!

”陆文婷毫不畏惧“包庇叛徒”罪名,以特有的语言:“请你们出去!”顶住了“造反派”的狂风恶浪,完成了这个手术。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容易的,这难道是弱者所能做到的吗?陆文婷的正义感有时也在不多的话语里,透露得很有分量。当

姜亚芬夫妇就要离开养育自己的祖国到异国去的前夕,姜亚芬夫妇和陆文婷、傅家杰夫妇一起开了一次“告别宴会。”几个人自我解嘲地对知识分子的遭遇议论了一通。

刘学尧说:“陆放翁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呀!我是个无名医生,可我不敢忘却国家大事。我请问:谁都说中年是骨干,可他们的甘苦有谁知道?他们外有业务重担,内有家务重担;上要供养父母,下药抚育儿女。他们所以发挥骨干作用,不仅在于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才干,还在于他们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包括他们的爱人和孩子也忍受了痛苦,作出了牺牲。”

陆文婷呆呆地听着,轻轻说了一句:“可惜,能看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

陆文婷说这话的时,还是那样轻声细语,然而,这句话里却包含着很重的分量,她指出了有许多人看不到当前的问题。这也是她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观察与分析。因此,也不能说她与世无争。当然,如果从更严格的要求来说对于陆文婷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她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能够有更深一步的挖掘,陆文婷作为社会主义新人的特点会更鲜明一些。但是如果把她写得像乔光朴、丁猛那样的一种性格也就不成其为陆文婷,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物了。

从《人到中年》所刻画的陆文婷的完整形象来看,她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富有壮丽崇高的精神的人,一个可敬可爱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谌容研究专集》何火任编 1984年5月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十八所高等院校当代文学教材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