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康涛 春风又绿延河岸——记北京大学学生赴延安学习考察活动
1936年,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一个采访边区的西方记者,他在延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大量通讯报道,将中国共产党介绍给西方公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八十年后的春天,近20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的北大交换生,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组织,重走斯诺当年走过的旅程。他们从北京出发,赶赴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实地探访老区的历史人文和社会发展现状。
一、重温历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月21日,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美国等地的同学们从北京大学出发,踏上了赶赴延安的旅程。此行第一站是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曾经是中共中央驻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共中央机关人员曾在此居住。
中共中央指挥共产党人在敌后战场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在这里,历史书上熟悉又陌生的人物瞬间出现在同学们眼前,当年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仿佛变成了一幕幕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出来。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同学们参观了中央领导同志曾经居住过的窑洞,了解了陕北文化的同时,也切实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当年的筚路蓝缕,创业艰辛。正是这些住在窑洞里的卫国战士和革命者组成了当时世界第二大党,并在后来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良作风令同学们深受教育。
随后,同学们又一起参观了枣园。党中央于40年到47年之间曾在杨家岭和枣园之间多次搬迁。相比杨家岭,枣园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仍然十分艰苦。毛泽东曾在此写下了《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并发表了不朽的讲话《为人民服务》。
21日的最后一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再现了1935至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间,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相比本土学生而言,境外学生普遍缺乏对于中国革命史的深入了解。通过参观,加深了同学们对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的了解。纪念馆展现的内容包括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等,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调研民生,看今朝大地披锦绣
22日的活动主题由学习红色历史转移到调研民生和社会发展上来。早上八点,参访团直奔洛川县。洛川因境内洛水而得名,总人口20万人,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和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这里有一次性通过绿色认证的50万亩苹果园,苹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九分之一。
“洛川苹果”色香味俱佳,是驰名中外的品牌。参访团首先来到苹果试验站。试验站技术人员向参访团展示了抗霜冻技术、多重嫁接技术、气象监控预警系统和数百个优质苹果品种;关于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与试验站工作人员展开了互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试验站内的一棵通过嫁接技术培育的,能够同时产出56种不同品种苹果的果树,它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的团结和兴旺。
离开试验站,参访团先后来到洛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就苹果产业的信息化市场对接和产品大规模仓储、配送进行了实地参观。在顶端果业,热情的工作人员邀请参访团师生品尝并赠送了当地生产的优质苹果,希望参访团将洛川苹果的品牌进一步宣传出去。
下午,参访团赴安塞县,就信息化便民政务服务展开调研。安塞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人口十七万,素以腰鼓艺术而闻名。这里虽然地处陕北,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但当地政府的信息化便民服务意识十分超前。参访团先后观摩了中心办事大厅,听取了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介绍,观看了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和微信公众平台演示,并在监督投诉室详细了解了政务服务项目、审批流程、办理时限和监督管理情况。
安塞县将42个政府部门管理的219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力求“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大超市”,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办事行政效率。
令参访团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服务中心的监察系统能够将全县所有行政事务的办理纳入到实时监控考核体系中来,掌握每一事项的办理进程,了解群众满意度,对于办事效率较低的窗口可以随时进行提醒。参访团一行对安塞县政府便民服务意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称赞不已。
回到延安市区,参访团首先来到延安市信息化基础资源服务平台,观摩了延安政务服务体系的硬件支持系统;随后赶赴贵人峁看台,参观通过现代版“愚公移山”所打造的延安新区,看到不少崭新的医院、学校、社区、剧场已经拔地而起,大批施工车辆和人员正奋战在方圆近40平方公里的新区土地上。
当得知延安大学也将在新区山地拓展校园时,香港中文大学的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称赞这一理念很好,因为香港中文大学也是建在山地上,同学们希望将来再回延安新区并看到一个更加充满生机的延安大学新校园。
当晚,参访团召开调研活动座谈会,延安市网信办副主任苏锋介绍了“云上延安、数据延安、智慧延安”的理念与建设情况。在互动环节,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宋梓菡、黄宇彻、杨丽莹、杨可等同学分别就延安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谈了体会和建议。
三、溯源拜祖,颂华夏生生不息魂
23日上午,参访团来到宜川县,拜谒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观赏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在壶口,参访团师生不但感受到了黄河的平静舒缓,也领略到了它的汹涌澎湃,正如中华儿女的民族性格:温良内敛,但在危急关头却能团结一致,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力量。海内外学生在壶口体验到了黄河的脉动,仿佛融入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深受震撼与感染。
下午,参访团来到黄陵县。来自大陆、香港和海外的华夏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踏上了寻根之旅,去拜谒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寝;来自韩国等国家的同学也感受到龙的传人对于先辈和历史的尊重。团队师生先后参观了黄帝庙和黄帝陵。
在黄帝庙,参访团一行看到了历代名家题写的石碑;看到了毛泽东、蒋介石等抗战领导人号召全民统一抗战的碑文;也看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和部分台湾爱国人士题写的碑文。通过参观,来自大陆和香港的同学们加深了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和自豪感。在黄帝陵,参访师生自发进行了瞻仰和拜谒。
24日是本次参观访问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参访团登上宝塔山,一领它的雄姿。宝塔山不但是延安城市的象征,更是延安精神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克服了千难万险,励精图治,领导全国军民艰苦奋斗,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争取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翻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页。
巍峨耸立的宝塔,正象征着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在宝塔山上,参访团师生看到了全国各组织单位和人民团体植下的象征着中国革命事业郁郁常青的松柏,也听到了延安老人高声吟唱的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
在宝塔前,参访团师生合影留念,为本次延安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学们表示,通过延安之行,学习了红色革命历史,感受到延安的蓬勃发展现实,体悟到了赤诚博大的中华民族之魂。
在陕北这片红色热土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交融激荡,正奏出历史与现实的壮美凯歌。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得到了延安市委市政府和延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康涛带队并全程参与了调研活动。延安市委副秘书长杜鹏、延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苏锋、洛川县副县长闫传祝等分别参加了相关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