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晟的大鸟 中国人民大学学者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哲学社会科学思考

2017-08-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在SARS防治中得到了一次生动的展现."非典"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研攻关,但它涉及的问题已经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在SARS防治中得到了一次生动的展现。“非典”问题的解决固然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研攻关,但它涉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其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中国人民大学依托其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门类齐全的优势,投入到了这场特殊的战斗中。 勇于担纲 以知识回馈社会 在人们期待着自然科学家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为生命铸造一道最后的防护栏的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积极地行动起来。

在SARS爆发之初,中国人民大学就提出,人大广大师生不仅要抗击“非典”,更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知识回馈社会,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纪念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座谈会上,纪宝成校长向全校发出号召,要求各学科专家学者积极行动起来,贡献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防治非典斗争,深入思考SARS事件引发和暴露出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反思如何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进而把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作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程天权书记亲自牵头组织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对机制研究” 课题,汇集相关学科的青年学者,深入探讨重大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之道;主管科研的冯惠玲副校长在部署学校的非典科研工作的同时,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呼吁:当前我们应重点开展对非典防治中非技术因素的研究,尽快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公共危机应急系统。

学校有关方面还就SARS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多次召开研讨会,动员和布置包括SARS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人大相关的各项科研工作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群策群力 组织联合攻关 在抗击“非典”期间,学校科研处把组织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当作中心工作来抓,两次发出加强对有关重大突发事件课题研究的通知,着力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项目攻关,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整合学校科研力量,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在领导的重视和各院、系、所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一批相关课题纷纷筹备、启动。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由公共管理学院董克用教授牵头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课题已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该课题采用调查实证法、文献研究法、实验室研究和焦点人群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组织领导机制、决策信息机制、物资供应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大众传媒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不同类型的政府应对机制以及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的应对机制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

公共管理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拟在2个月内完成九个分报告,5个月内完成总报告。届时,调查报告将报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北京市政府等部门。已经立项和正在申请中的课题还有商务部委托研究课题“‘非典’疫情的滞后及远期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SARS对中国社会与经济影响及应对机制研究”、纪宝成校长和程天权书记分别牵头组织的“公共应急系统研究”和“思想政治应对机制研究”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针对北京市的政府决策需要的研究课题。

此外,由科研处承办的《问题与思路??中国人民大学社科要论》连续五期推出了相关课题研究报告。

这些报告既有详尽的数据统计,又有严密的理论分析,具有很高的决策参考价值。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与《北京青年报》合作,通过电脑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就“非典”问题在北京市民中进行了主题为“北京市民如何面对疫情”的民意调查。

该调查成功访问了396户北京居民家庭,在此基础上对抗击“非典”中媒体的作用以及应如何发挥影响力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喻国明教授的《来自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民意报告》。而社会学系沙莲香教授的《非典时期民众心态分析报告》则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SARS爆发的社会心理影响”调查的最终报告之一。

该调查包括了时间相继的四次调查,对非典时期的民众心态与信息公布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问题与思路》还陆续刊登了公共管理学院刘瑞教授的《关于重大突发事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思考》、法学院赵秉志教授等人的《“非典”防治时期相关犯罪的刑法对策》、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的《“非典”之下的经济应对之策》。

这些报告及时地报送到了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部门,受到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和高度重视。 进言献策 传播研究成果 在学校统一组织的课题研究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各学科专家学者还根据学科自身特点从不同视角对SARS事件进行思考,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当前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言献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003年5月,纪宝成校长和喻国明教授先后做客凤凰卫视新闻今日谈,分别就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三四万人的社区中如何对抗SARS和媒体在SARS防治中的角色等问题与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阮次山先生展开讨论。

2003年5月27日起,《中国教育报》专门开设了名为“人大学者谈‘非典’带给我们的思考”专栏,邀请人大专家学者发表观点。

哲学系安启念教授的《安启念:从“非典”看人类安全》作为第一篇已在该专栏发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出席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就“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做了专门发言。

并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保险报》 等媒体的采访,针对SARS爆发对我国失业率的影响、SARS事件中的农民工问题、SARS给保险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访谈。

法学院教师以承担研究项目、接受媒体采访、发表文章等方式积极参与防治SARS斗争,充分发挥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强大的整体优势。据了解,在此期间,法学院高铭暄、赵秉志、龙翼飞等十多名教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等媒体的采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条例进行解释宣传,并就“传播突发传染性病原体行为的法律适用”、“非典防治期间相关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韩大元教授和莫于川教授还参加了吴仪副总理主持的国务院贯彻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座谈会。

史际春教授作为北京市人大常委多次参加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防治“非典”的工作会议。 此外,高培勇教授、喻国明教授、吴晓求教授、钱晟教授、谷克鉴教授、毛寿龙教授等还接受了《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等报刊以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台等电视传媒的专访,对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疫情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非典”期间的税收政策、非典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其对策、SARS与中国治道变革的关系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同时,学校还独辟蹊径,为同学们开辟了露天讲座。由校团委组织、校学生会承办的“百家园讲堂”在百家园广场拉开了序幕。社会学系周孝正副教授、郑也夫教授、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分别为同学们做了题为“SARS的社会学思考"、"人类细菌疾病"、“SARS的经济学思考"的讲座。

讲座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也引发了同学们对重大突发事件涉及的众多问题的思考。

SARS给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暴露出了我们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上的诸多问题。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将与自然科学家一起以成熟、理性的学术思考共同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学者也一如既往、群策群力,为最后的胜利而努力。 (黄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