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幕陆幼青 陆幼青妻子时牧言访谈:说感谢永远不迟
古琴曲送别黄丝带迎归 明天《死亡日记》作者陆幼青上海安迁入土 明天,是上海人陆幼青骨灰下葬的日子。这个消息由他的妻女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带到北京,只是,她们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说法———“陆幼青入迁人生后花园”。
陆妻时牧言携10岁的女儿陆天又,3月25日向抗癌协会捐赠《生命的留言》2000册,并于下午在北京图书大厦为读者签名留念。历时两小时的签名,数百人在这对相貌平凡的母女面前默默站成长队,其中的不少人,握着自己家中的《生命的留言》从远处赶来。
同事卢北峰、曾鹏宇和我,我们站在一旁。这个下午我们分别从北京的不同方向赶到这里,一如去年12月11日那个早晨我们分别从北京、南京赶往上海,那是陆幼青告别人世的日子,那一天我们都没赶上跟他说“再见”。
24日晚上,北京电台的邢云给我打来一个电话,陆幼青去世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她那里录了一期有关陆幼青的节目。电话里她说:“我们那个节目,我给翻了一盘带子,你想不想明天拿去送给时牧言?知道吗,今天翻带子的时候我居然还是边听边哭,怎么会这样,都过了这么长时间……”道过谢,放下电话,从书架上拿下我那本《生命的留言》,看到扉页上陆幼青2000年11月22日为我写下的字迹———就一个字,“缘”,然后,我也哭了。
对时牧言的采访,是25日签名活动结束后挤在送她们母女赶路的汽车里做的。小天又依旧酷酷的不爱讲话,累得伏倒在母亲膝头,而我与时牧言执手而坐,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听得到她最轻微的叹息,看得到她每一次说陆幼青的名字都微笑。
■暖色粉刷旧居 □记者:最近怎么样,过得?这段时间你是怎么过来的?我想大家都想知道。 ■时牧言:一言难尽,我想永远别问人家过得怎么样,问我,我肯定会说“还好”,可是这个“还好”里面有太多的经历。
怎么说呢,我也是慢慢才明白了这个过程再坚强的人也要经历,我们是经历了所有失去亲人、继续活下来的人共同的一种心路历程,开始的时候我和天又两个人都不愿意单独呆在家里,后来我们发现我们能够慢慢谈论陆幼青,而且能够笑着谈他。
所以到现在我还是非常感激陆幼青,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确实远远大于物质财富,他那种精神是我们能够尽快走出那场磨难、那种孤独和无奈的最大动力。
□记者:今天来看你之前我看他的书,看到他在《与妻书》中嘱咐你:“我走后,可请工匠将家里重新装修粉刷一遍,去除点病气,换个新颜。” ■时牧言:这两天正在做,家里请了工匠在粉刷房子,因为3月31日要将他真正的入土为安,所以我想赶在这前面把他关照的事情都做好。
□记者:这个决定大概不容易做吧? ■时牧言:确实是这样,其实心里话我一样都不想动,我觉得就留着挺好的。我一直愿意是原来的样子。这房子原来是我们两个共同设计的。
可是很多朋友都劝我,我想还是稍微给孩子添一点温暖一点儿的床罩、窗帘,还有她喜欢的墙纸,让大家感觉温暖一点。 □记者:那墙上的向日葵画还会在吧? ■时牧言:是,那当然要保留。
□记者:还有那时候他指给我看家里面两个娃娃,他说是情人节你们俩一人一个他给买的礼物。 ■时牧言:那也会在原来的地方。我把墙壁的颜色换成了暖色调,原来是淡绿色,现在换成跟向日葵一个系列吧,淡淡的橘黄色,淡淡的橙色。
■旅行慰藉童心 □记者:我看到消息说2月份你们在成都签售场面如何火爆,为签售去了很多城市吗? ■时牧言:没有,就去了重庆和成都,也是他们大家关心,安排我出去走一走。一直到过了年以后了,我觉得也不能拂了人家的好意,成都和重庆读者的热情让我感动得几次掉下眼泪。
□记者:可是对这种签售活动,很多人有个直觉的反应,就是你带着天又是不是一个好选择?这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是对她的体力和学业影响,另外是不是也太残酷了? ■时牧言:我搞的并不是签售活动,我觉得是对关心我们的那么多读者和善良的人们的一种回报。
另外这孩子也从她父亲身上逐渐感觉到她有一种责任。就像她那天流着泪写那篇文章《爸爸您是我的骄傲》,我当时也觉得对孩子来说很残酷,因为她毕竟还小,有时候她不愿意触动这件事。
她肯定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她现在还是不愿意表达,总有一天她会说,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但她又知道有那么多人等着想知道她,关心着我们,她也有一种责任来回报于大家。
所以她还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记者:刚才我问天又“最近好吗”,她用很大的声音回答:“挺好的!”她好像不喜欢这问题,我想她可能被太多人问过了。 ■时牧言:怎么讲,我绝对没有想把她带东带西只是为了卖书这样的想法。
事实是,上次去完重庆后我曾经给安排我们这次出行的方面写了一封信,对他们表示感谢,因为我曾经在去年陆先生病重、陆天又非常担忧的时候给她过承诺,我说:“妈妈以后带着你,会让你跟爸爸在的时候一样过得很好、很开心。
”那次出门坐上飞机的一刻陆天又跟我说了一句话:“妈妈,好像记得上回我们最后一次坐飞机是到昆明去。”我就知道她坐了飞机就开始想爸爸。所以重庆、成都一圈转下来后,一落虹桥机场我对她说:“陆天又你看,妈妈带着你照样能够让你很开心走完这段旅程。
”所以反过来我是很感谢他们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帮我实现了我对女儿的承诺。 ■友情抵御孤寂 □记者:我想问,从陆先生走到现在,这中间有很多肯定很难熬的日子,比如圣诞节、元旦、春节、情人节,像我是个离家在外的人,我会觉得春节很讨厌,这个时候大家都要团聚,鞭炮和春节晚会都会提醒你的孤独。
每次过这种节日,我就会想,时牧言会怎么样呢? ■时牧言:非常感谢我身边那些朋友、同学和家人,是他们陪伴着我度过了这些日子,圣诞节我们是在家里过的,我们想让陆先生跟我们一块儿过。
春节我也呆在家里面,因为中国人的习惯做七,从头七做到七七,所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家。
□记者:那我想你肯定会很难过的。如果有人在身边当然好些,但是总有大家都走掉的时候。 ■时牧言:确实是这样的,所以我说人不仅仅是惧怕死亡,可能还是继续活下去的人更加惧怕死亡带给人们的那种感觉,这些我都体会了。
就像陆先生在书里写到的,我确实是经历了生与死吧。 □记者:有没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 ■时牧言:有。有孤独感,它会不知不觉地袭来。有时候会在半夜里,有时候会在你开车的时候,那么大部分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感激那些始终陪伴我的朋友,我可以在半夜里给他们打电话,我想慢慢地我会从这里面走出来,而且,尽快的吧。
□记者:我第一次见你,你穿着红裙子在家里,笑声朗朗,第二次见面是陆先生走那天在医院,你一身黑色,胸前全是眼泪的痕迹。
很高兴看见这次你穿的是浅银灰的春装,外套的黄色也很明亮。那之后买过新衣服吗? ■时牧言:买过。陆先生喜欢我穿鲜亮点的颜色,我也很怕穿黑衣服。有段时间我确实是变得比较消沉,我的朋友们就拖我出去,做些女人用来恢复信心的事情,哪怕是买一两件衣服。
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撑。 □记者:我相信你从一开始决定正视陆先生重病这个事情,而且支持他拒绝治疗的决定。你当初肯定对将来有很多的思想准备,你觉得你能支撑所以你才这样做。
但我想真实的事情发生了,可能跟你当初的想像还是不一样。 ■时牧言:对。孤独和可怕,还有那种惨痛一点没有减少,但我觉得这其中多了很多我们自己的信心和骄傲,我觉得这是陆先生赐给我们的,我常常会带着陆天又,很孤独的时候就出去转,往人多的地方转,我常常跟她相互鼓励。
人应该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的,你付出对别人的爱,你会得到别人很多的回报。
■回报莫如给予 □记者:你现在主要做什么? ■时牧言:整理很多物品,也包括整理自己的心情,不断地还要写一些文章,给报纸写,也给网站。我更加愿意做的就是将来可以给肿瘤病人多写点文章。 □记者:我记得采访陆先生的时候他说过曾经想做一个基金,给那些低龄的肿瘤病人做些事情,你现在算不算把他这个事情接过来了? ■时牧言:陆幼青有一个个人的很宏伟的目标,他确实希望这本书在市场上引起轰动,然后借这个契机,通过网络、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人们对整个肿瘤病人生存状态的关心,尤其是低龄的儿童和他这样身负家庭、社会重担的这个年龄层的肿瘤病人的关心。
我理解陆先生,我觉得人到生命最后一刻,其实他有很多想回报于社会的地方。
最近以来我逐渐地在调整自己的心情,我逐渐领悟到其实人有时候回报于别人,是让自己尽快地恢复到良好心态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参与这样一些相关活动,就是想慢慢地实现他的愿望,但确实这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我们总是想给予帮助,那肯定是积善积德的一件事情。
我觉得我们身边太多的人需要帮助,需要那种相互的支撑和支持。 □记者:这次来北京主要就是捐书给抗癌协会是吗? ■时牧言:对。
捐赠了2000册书给肿瘤协会底下的一个癌症康复协会,我想陆先生他应该感到很安慰了,因为我从各个渠道听说,很多的肿瘤病人都在他们的床头放着陆先生的书。我在三次签名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肿瘤病人,他们都特意捧着书赶来,签一个名,道一声问候,我特别感动,还碰到了很多有相同经历的女士们,大家都互相勉励,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淡看闲言冷语 □记者:刚才有记者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非常感动也终于释然,我还记得陆先生去世的那天早晨我在首都机场的感慨:现在陆先生就要走了,面前这熙来攘往的人,又有谁知道呢,谁还会记得他呢?记得多久?今天我看见这么多人自觉地来,排了那么长的队,他们都有着那么朴素的面容。
我觉得看见了民心,看见了大家的感情。
陆幼青和《死亡日记》在网上被说成是“2000年中国民间的特殊事件”,支持者占多数,但网上不断出现文章说陆幼青“沽名钓誉”;社会上闲言说“自残还给人看”,说出版社“没良心赚黑钱”,“拿一个人的生命进行炒作”。
我知道这些曾经带给你很大的困扰。 ■时牧言:对这个我现在看得很淡了,每个人都可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我们觉得这个事,只要我们尽力了就可以了,我们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记者:是不是觉得媒体有的时候挺残酷?比如在陆先生去世的瞬间还有追悼会的时候会有很多媒体围绕着你们,然后有些是不愿意打扰,有些可能就觉得作为一个新闻热点,你们已经过去了,所以你们可能会面临一会儿被围绕得无法应付,一会儿又被人遗忘的感觉。
■时牧言: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心态很好,我都能够理解。就像陆先生说的,媒体也是一份工作。我始终是照着自己的生活轨道在往前面走。对于这些,我看得很淡,但我能够理解的,我还是始终是感动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媒体是以那种对生命关爱的这样一个心情来投入这件事情。
■黄丝带寄情天际 □记者:3月31日,陆先生入土为安。是有一个什么样的仪式吗? ■时牧言:我们觉得不用有太多的发言和说话。
在墓碑落成之后,小天又自告奋勇要为爸爸弹两首古琴曲子,她现在正在练习,一个是爸爸最喜欢的《榕树下》,一个《高山流水》。然后我想在陆先生去世之后那么多的日子,榕树下网站和网同纪念网为他开了一个网上灵堂,有8万多人已经去纪念他,许许多多跟的帖子也非常感动人,所以我们想摘录一些帖子念一下,我自己可能做一个简短的答谢。
最后我有一个心愿就是为陆先生种一棵榕树,然后请每位愿意留言的朋友都在上面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记者:写在黄丝带上然后系到榕树枝头,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美,我还记得第一次听黄丝带故事的时候还在念初中,当时听得泪流满面。可是黄丝带的意义是“归来”呀? ■时牧言:是啊,就是归来,回家。
□记者:我一直在想,陆先生的墓碑会是什么样,上面会有什么字? ■时牧言:写“不怕死,爱写日记”,“生命因为结局而绚丽”,都是他自己的话,帮他刻在上面。这个碑文是我为他组织的,但大部分用了他的原话。
还是体现一下他的风格,满足他的心愿。 □记者:我想陆先生会高兴的。马上清明节要到了。 ■时牧言:对,赶在3月31日,就是我想清明的那天就可以去祭奠他,跟他说说话。 □记者:对你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打算? ■时牧言:慢慢地走,欣赏啊。
这是陆幼青的话,他还说:“时间会把你的真实想法在某一个早晨悄悄地告诉你的,等待那个早晨吧。” ■采写/本报记者吴菲 ■摄影/本报记者卢北峰 写在陆幼青的墓碑上 陆幼青 1963年10月至2000年12月 逝世原因 胃癌并发腮腺癌 个性 平和,追求完美,懂得享受 刻苦,外柔内刚,很强的承受力 事迹 不怕死,爱写日记 格言 生命因为有结局而绚丽 著作 《生命的留言———全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