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红小品 [攀枝花] “红细胞”志愿服务让“小细胞”汇成“大动脉”
四川文明网攀枝花讯(攀枝花文明办)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办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充分调动和发挥辖区居民的热情和一技之长,积极参与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行动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志愿服务工作法,为维护社区的和谐、平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红细胞医疗志愿者送医送健康进社区
556个“红细胞”活跃在社区
家住瓜子坪街道马兰山社区的魏永东大爷,已经74岁了,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到小区文化广场,免费为群众理发。魏永东是攀钢退休工人,1966年,为支援三线建设,魏永东从辽宁鞍钢来到攀枝花。那时没有理发店,头发长了,只有大家相互帮着理。
时间一长,魏永东练就了这门手艺。 6年前,魏永东成为社区的一名志愿服务者,除了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外,平时他还经常上门为小区里的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理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点帮助,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魏永东老人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在瓜子坪街道还有500多名像魏永东这样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红细胞”志愿者。
红细胞志愿者为辖区青少年宣讲中华传统文化
“红细胞”志愿者以瓜子坪街道办事处社区党员为主体,由社区居民、驻街单位职工、学校学生等具有一定特长和服务意识的人群组成,根据居民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统一组织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为此,瓜子坪街道建立起了三级组织网络:在街道设立起“红细胞”指导中心,负责统筹指导检查“红细胞”工程的整体运行;在社区设立“红细胞”工作站,负责各类志愿服务队的招募、培训、管理、考核以及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便民办事大厅、远程教育站点等设施和资源的统筹运用;在各工作室下设党员会客厅和服务队,负责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招募红细胞志愿者等工作。
目前,在瓜子坪街道活跃着“小红帽”、“馨心向荣”、“平安相伴”等36支“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达556人。他们协助街道、社区开展助老、科普、巡逻、环保、医疗、心理咨询、民调、和谐创建等志愿服务。
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搭平台助队伍不断壮大
星期天,在“阳光馨园胡渡海便民服务站”,等待维修家电的居民排起了长队。胡渡海住在阳光馨园,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攀钢朱矿开电机车,3年前开始自学维修家用电器。作为一名“红细胞”志愿者,业余时间,他经常免费为居民修电饭煲、电磁炉、更换灯泡等。
瓜子坪街道借助党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发挥“红细胞”志愿者“造血”、“孵化”的功能,吸纳各类人才加入志愿服务队。在“造血”、“孵化”中,“红细胞”工程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通过组团式、建言式、岗位式、项目式、阵地式为党员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搭建了平台。
社区红细胞党员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组团式就是以志愿组织、文体团队为主要形式,党员参与其中,协助推进党的工作;建言式则是通过‘群众路线意见征集会’、‘地企协调会’、‘民主评议会’、‘居民恳谈会’等形式,共同商议辖区服务事项;岗位式就是设立治安巡逻岗、文明示范岗、社情民意收集岗、法律援助岗等,帮助党员找到服务岗位;项目式就是借助‘群众领袖人物’、‘道德模范’、‘奉献之星’等评选活动,为党员参与服务提供载体;阵地式就是以依托社区党组织,培育发展党员志愿服务。
”目前瓜子坪街道还建成了“四合院社区王显清工作室”、“阳光馨园胡渡海便民服务站”、“永康社区张阿姨工作室”等志愿服务阵地。通过这些阵地的不断“造血”、“孵化”,“红细胞”的队伍日渐庞大。
“红细胞”志愿服务工作法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志愿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党群共建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使每个党员都找到了服务群众的岗位和方向,实现了党内“自我循环”向党员带动、社会参与的“循环滚动”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渗透力,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受惠于“红细胞”志愿服务带来的帮助、方便、温暖的社区居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红细胞’给我们这些体弱多病、孩子常年不在身边的老人带来了希望,有这些孩子们在身边,我都感觉更年轻了,日子更好了,更有趣了。”兰尖社区的徐大爷说出了大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