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策的形象特点 林乐成:跨界为纤维艺术带来新的形象特征和表达方式
2016年9月10日下午,“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谢维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苏丹、马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赵萌,《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发起人林乐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梁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周利群,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钟曦,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洪以及来自美国、英国、瑞士、波兰、韩国、日本、巴西等国家的纤维艺术家及本届双年展评审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颜为昕主持。
现场,本届双年展组委会副主席周利群教授首先作了关于本届双年展的策展、组展的工作报告,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文艺处处长张晋文,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梁宇,美国纤维艺术家南希•柯兹考斯基先后致辞,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谢维和教授宣布“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开幕。
本届双年展共收到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52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作者的报名作品,国内涵盖102所高校,28个省、市、自治区(包含香港、台湾地区),入选作品221件(套),入选率仅为23%,创历史之最。
本届双年展作品入选资格由中国艺术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审查,而获奖作品的评选以国外评委为主,14位国际评委中只有一位中国评委。23%的入选率表明了本届展会相比往届竞争都更激烈,评选的严格程度更高,也更加注重作品的创意和当代意识以及与当代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展览从总体上能够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纤维艺术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作品的创作趋势。从参展作品的整体面貌来看,尽管在材料和形态的表达层面并没有完全脱离我们已知的媒材,但本届展览却涌现出许多非常有意思的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表达方式。
纤维艺术与绘画、雕塑最大的不同在于纤维艺术既包含绘画和雕塑的特征,同时兼备了工艺和材料的属性。相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纤维艺术的门槛更低,但却对材料、技巧和观念的表达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本届双年展的分主题展览,“从洛桑到北京”历届策展人、评审委员及特邀艺术家作品展和琼•舒尔茨纤维艺术作品展、刘欣艺术个展也于当日上午在深圳大学美术馆同期举办。
美国纤维艺术家、诗人琼•舒尔茨在展览开幕的致辞中谈到,“‘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已经走过第18个年头,多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双年展的进步以及中国纤维界和世界纤维艺术的发展演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如此丰富和多样的纤维艺术的创作方法。
今天,材料的新旧已经不重要,艺术家以怎样的方式去诠释和激活材料的语言和可能性成为纤维艺术创作最关键的部分,而纤维艺术表达主题的宏观和国际性及其展示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十六年“从洛桑到北京”,展览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纤维艺术盛事。正是这样的坚守与坚持、信仰与信念、眼光与眼界,形成了纤维艺术的当代话语,为纤维艺术的“当代有为”提供可能。纤维艺术的当代话语源于对全球化、现代性、主体性、公共性、人文关怀、女性主义等诸多当代话题的关照,在材料与观念、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纤维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立自足的艺术表达方式与话语体系,融入当代,关切社会,与时代息息相关。
展览开幕后的第二天,主题为“纤维艺术与当代设计艺术”的本届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担任学术主持。研讨会共分主旨演讲与分组讨论两个环节。在上午的主旨演讲部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维、北京清尚建筑设计院院长吴晞,美国艺术理论家帕克、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尼跃红分别以《“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品牌形象提升之思考》,《关于纤维艺术的产业化》、《国际视野中的纤维艺术》、《我们共同的梦想》为题作主题发言。
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周利群分别与国内外纤维艺术家探讨了纤维艺术的本质特征、评判标准,纤维艺术的实践和未来教育等论题,诸多学者的发言触及到纤维艺术的全球化、产业化、教育及发展等核心问题。
研讨会结束之后,本届双年展迎来最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周密和严格评审,最终,中国艺术家刘兴邦、吕航的作品《象外》赢得本届双年展金奖。该作品源自中国”“天圆地方”的古老思想,以圆为核心视觉元素,挖掘出纤维与光、摄影等其它媒材和手段结合所发散的全新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