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教会宝宝走路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 宝宝学走路时,是最费力的事,特别是对于父母来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宝宝走路.如果我们把宝宝学走路和游戏结合起来,会让父母轻松不

导读: 宝宝学走路时,是最费力的事,特别是对于父母来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宝宝走路。如果我们把宝宝学走路和游戏结合起来,会让父母轻松不少,宝宝也学得快。

宝宝要学走路了,父母都会买来一些辅助工具给宝宝,如学步车、学步带等,希望宝宝能够更快地学会走路。当宝宝会走路了,你又希望他能够走得稳当,宝宝走的每一步都少不了父母们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宝宝走得更好。

游戏1:大脚小脚

这个游戏适合刚学走路的宝宝,能让他们体会走路的动作感觉。主要是训练宝宝如何迈步,体会走路的动作感觉。

要点:①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地站好,用双手拉着宝宝的手,宝宝的小脚踩在家长的大脚上。②家长边说儿歌边走着,带动宝宝向前迈步。

学走路儿歌:

一二一,齐步走,

妈妈宝宝手拉手,

小脚踩在大脚上,

迈开大步向前走。

游戏2:找爸爸

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宝宝学走路时,能够朝着一定的方向独立行走。

要点:宝宝和爸爸分别站在场地两端,爸爸叫宝宝的名字,宝宝从场地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找爸爸。特别注意宝宝和爸爸的距离不要太远,以免宝宝感到困难,失去信心。

游戏3:踩小猫尾巴

主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力,引导宝宝能够大胆地行走。

要点:配合着音乐节奏,父母或教师自制拖地纸条当做小猫尾巴系在后腰上行走,引起宝宝的兴趣。宝宝用手抓或用脚踩“尾巴”;也可以让宝宝们互相追踩尾巴,注意要按音乐的节奏快慢行走。特别是在晴天时,父母可带着宝宝到户外,玩踩人影子游戏,看谁先踩到别人的影子,先踩到者为胜。

游戏4:捉蜻蜓

主要训练宝宝视觉追逐能力,练习宝宝四散行走,转换蹲下、站起动作。

要点:家长拿着纸蜻蜓逗引宝宝,让宝宝的视线追逐蜻蜓的落点。逗引宝宝追着蜻蜓走动,当蜻蜓落地时,让宝宝蹲下捉住它。为增加宝宝游戏兴趣,父母可以让宝宝拿着蜻蜓,父母反过来追逐宝宝。或者用气球做道具,父母手拿气球上下左右飞动,引逗宝宝去追、抱气球。类似的还有追光游戏,晚上利用手电筒的光线,引逗宝宝追光游戏。

游戏5:送小动物回家

主要是训练宝宝能独立稳步行走。

要点:引导宝宝用小推车装着小猫、小鸭、小狗、小熊等常见毛绒玩具送回家(用积木搭四间小房子,房子的上面贴有以上小动物图片,作为每个小动物的家)

游戏6:开大卡车

主要目标是学习绕障碍行走,发展宝宝平衡能力、平稳行走。

要点:用积木等搭建路障,教宝宝模仿家长或老师发出“嘀!嘀!”的声音,手拿塑料圈当做方向盘,和家长或老师一起开大卡车。家长或老师带领宝宝边开大卡车边通过各种障碍物,如钻拱形门、绕过纸砖、走过小路等。

游戏7:踩气球

主要目标是练习听指令行走,培养孩子感受音乐的能力。

要点:父母将气球吹大,绳子一头系着气球,一头由父母拉着走,宝宝跟在气球后面用脚踩,教师控制录音机,音量小表示拖着气球慢慢走,音量大则快走。在宝宝熟悉了听音乐节奏变化行走之后,还可以听音乐变换方向走。

尖足走路,由于肌肉紧张使部分肌肉运动时发生痉挛绷紧脚呈脚尖着地,脚后跟不能放平。这个问题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脑部疾病的可能或因为小孩子的平衡感不强,这样走路有利于寻找平衡。

建议你平时注意观察一下,如果在两周岁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建议你带孩子去医院的神经内科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如果神经系统没有异常,家长要有耐心的慢慢纠正孩子的的走路习惯,还要检查其鞋部是否舒适,鞋内有无异物,孩子平时站立是否双足跟落地等。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好多妈妈都在咨询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好?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最合适?市面上有卖婴儿学步鞋

软的防滑底,宝宝学走路是需要这样一双鞋子的。

下面就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这个问题来详细解答一下。

宝宝学走路是不是该穿旧鞋子呢?是不是旧鞋更舒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每个宝宝的脚形是完全不同的,穿过的鞋子会随着宝宝的脚形而变形。

所以如果让宝宝穿已经变形的旧鞋,宝宝肯定会感到不舒服。

何况宝宝双脚的骨骼还处于发育阶段,尚未定形,穿“二手鞋”无利于宝宝的脚的发育。

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很重要,所以,妈妈千万要拒绝“二手鞋”!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更需要足底和地面更紧密地接触,去感觉地面的软硬度和斜度,在感受

地面的反射过程中学会脚趾的配合活动,保持身体的平衡。最好是赤脚练习走路。

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呢?刚学会走路时的鞋子首选该是软底鞋,而不是硬底鞋。

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呢?给宝宝选鞋的标准是什么呢? 看面料:

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

优质软羊皮是首选,软牛皮次之,塑料和合成革最好放弃。

因为塑料和合成革透气性差,宝宝穿着会觉得闷和湿,不利于肌肤。

看鞋面:鞋面要柔软,最好是光面,不带装饰物,以免宝宝在行走时被牵绊,以致发生意外。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学走路穿什么鞋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妈妈们。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其实,走路就是宝宝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象征。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4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4. 注意安全

刚开始学走路时,宝宝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四处探索新事物。因此一定要格外留意,否则宝宝很容易碰撞、跌倒或滑倒等。为了让宝宝有一个更安全的行走空间,父母应该对家中环境来一个彻底的检查和处理。请注意以下几个重点,以便将发生意外的几率降至最低。

收拾地面

尽量维持地面的干净整洁,将电线、杂物等收拾好,以免宝宝不小心被绊倒,或是踩到尖锐的物品。

注意锐角

检查家中摆设是否有尖锐处或棱角,如果有这类的摆设,可以先暂时收起来。如果不能收起来,则可以在尖锐处或棱角上加装软垫。

铺设软垫

家中地面如果是比较光滑的材质,可以加装地垫或软垫,以防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不慎摔伤或滑倒。

地面平整

在宝宝学走路时,如果家中地面不够平整,宝宝就可能因重心不稳而跌倒。因此应仔细检查地面,尽量消除高低不平的情形。

避开易碎物

将容易碎裂或损坏的贵重物品收起来,以免宝宝受到吸引去碰撞物品而受伤,或是损坏家中的摆设。

列出救援电话

将紧急救援的电话号码贴在明显处或电话机旁,一旦宝宝不幸发生紧急状况,就可以立刻寻求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