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十二皇帝的年号都富有哪些内涵
清太祖爱新觉罗 • 努尔哈赤是是清王朝的开创者,精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努尔哈赤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辽东部,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天聪十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 • 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
皇太极前后在位十七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皇太极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清世祖爱新觉罗 • 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实现了清人入主中原的愿望。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皇帝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是其年号。顺治七年,福临亲政后,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他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年,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顺治十六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顺治”这一年号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爱新觉罗 • 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十八年即位,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康熙帝可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清世宗爱新觉罗 • 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因为有传言说,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清高宗爱新觉罗 • 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十三年即位,年号“乾隆”。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可以说,在康熙时期,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清仁宗爱新觉罗 • 颙琰,原名永琰,是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六十年被封为皇太子,次年即位,年号“嘉庆”。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在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颙琰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 • 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同时,他还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是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二十五年即位,年号“道光”。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
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旻宁驾崩,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zhǔ)是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称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他是清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手中握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道光三十年即皇位,年号“咸丰”。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宗教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