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为什么这样红,接地气才能老少咸宜
婊姐今天要为大家安利一档非常年轻的节目,到底有多年轻呢?
不多,也就上下五千年(骄傲脸.jpg)
它就是央视全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上线两期,评分最高时有9.5分,现在也高达9.3分。
看过前两期,我发现这个节目就是大众版《百家讲坛》+高配版《鉴宝》+高配版《演员的诞生》。
节目共10期,每期90分钟,由故宫博物馆领衔中国九大博物馆,每集节目聚焦一家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一共27件国家级文物,在27位国宝守护人的推荐下,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
九位博物馆的馆长现场坐阵,比如故宫博物院的馆长单霁翔,前段时间就因为段子手的属性,刷爆过朋友圈。
关于他的好玩的段子有很多,比如他刚刚成为馆长时,有媒体问他:新上任,你有哪三把火?
他说:自己一把火也没有,因为故宫最怕火。
守护人是从影帝级人物梁家辉、段奕宏到实力偶像派王凯、雷佳音再到流量小生易烊千玺,再加上被演员事业耽误的主持人张国立。
舞美技术也不再是乡村非主流,每当介绍一件国宝,身后的舞台均会3D呈现国宝的全景,随着守护人的讲述,背景也会随之变化,壕气十足。
央视制作的这档节目,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看B站上一言不合就被弹幕糊一脸的效果,央视大大做到了。
除了有全国九大博物馆的专业点评,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网络上传播很广,由明星们演绎的国宝前生小剧场。
比起一本正经地讲述一件国宝的历史年代、背后故事,这种戏说式的解说更加的接地气,让观众很有兴趣看下去。
第一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推荐的“瓷母”这件国宝,就由王凯饰演乾隆皇帝,来演绎国宝的前生故事。
乾隆皇帝自称“诗书画三绝”的“十全老人”,相传他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竟然超过了《全唐诗》的总数。
在《晓说》里矮大紧老师还讲过:乾隆皇帝提过字的书画,都贬值,而宋徽宗赵佶提过字的书画,都升值。
全国人民都知道,乾隆皇帝这位熊孩子的审美相当农家乐,和他爸爸雍正的“性冷淡风”形成了强烈对比。
央视就抓住了这个“黑点”,对乾隆皇帝进行了全方位的官方吐槽。
乾隆皇帝要做一个集历代之大成的瓷器,而且要有17种花色,被督陶官唐英劝阻。
唐英:大哥!7种花色,会不会太非主流了?!
乾隆非常自信地表示:你们不懂,就是要过!就是要创造时尚!
要是王羲之、黄公望这样的艺术大家在此,肯定能体会我的赤诚。
唐英嘀咕道:要说他们知道,您把人家的作品都弄成那样了,都得气活过来。
哈哈哈哈,乾隆在网络有几个外号,比如弹幕师祖,题字狂魔,点赞狂魔。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就被后人统称为“三希帖”。
王献之的《中秋贴》,人家一共才写了30多个字,被乾隆咔咔咔盖了80多个章。
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你知道被乾隆一共题了多少字,盖了多少印?
现在一统计,妈呀,七十多则题记,盖了几十枚收藏印章。从开始的对于书法的见解,到后来关于民生的感慨,乾隆都写在上面;这哥们是当自个笔记本用呢?
被批注过后的《快雪时晴帖》现在长这样了,看见中间那么大的“神”字吗?那就是乾隆题的。
难怪王羲之吐槽他:
你这个盖章狂魔!我的《快雪时晴帖》被你盖了多少大章,盖章就算了还题字!!
在睡梦中,乾隆给两位艺术大师看他瓷瓶的图纸。
乾隆:您看我这瓷瓶的造型,真的不好看吗?
黄公望:不好意思,老夫欣赏不来。
王羲之:你家里人知道吗?熊孩子!
亲爸爸雍正都被气活了,跑来教育自己的熊儿子!
于是我们的乾隆宝宝委屈了,难过了,生气了。
但最终在乾隆的坚持下,这款17种花色的城乡结合部大花瓶还是造了出来。
哼,宝宝就是要过!!!
虽然看起来浮夸而且花哨,有点最炫民族风的花瓶,但其实集成了大清多种最好的陶瓷工艺和题材。
是中国瓷器技术流顶峰,所以这个花瓶也被称为“瓷母”。
如果说王凯的小剧场走喜剧风,那么第二期节目在介绍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时,王刚老师表演的小剧场就走历史谋权风了。
王刚老师,这位一言不合就拿锤子敲碎假文物资深业余鉴宝人;来参加这档节目,不禁让观众们捏一把汗,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掏出自己的小锤锤,打你胸口。
大家都多虑了,王刚老师被特许近距离接触编钟的时候,靠近时捂着鼻子,走路时轻手轻脚,因为生怕自己的呼吸的气息,破坏了文物。
他和张国立同时出现在这个节目的舞台上,让婊姐以为俩人走错了片场。
两个人在舞台上打情骂俏,仿佛又看到了和珅和纪晓岚的CP情啊!
张国立傲娇地表示自己不仅去过博物馆看过曾侯乙编钟,还去复制厂干过活,亲手磨过编钟。
王刚立马不愿意了,连环发问,一副幸灾乐祸看热闹的表情:
总重量多少啊?分几类?多少个音啊?
听着老搭档居然能对(tai)答(ci)如(ting)流(shu),秒变和珅震惊脸.jpg,也是相当可爱了。
说回正题,王刚在演绎曾侯乙编钟的前世时,编剧的文案功底直接让我们献上自己的膝盖!
曾侯乙,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当时楚国的楚惠王在吞并周边小国之后,一时摸不清曾国的底细,只能以交流音乐之名来打探曾国底细。
一上来就是一个下马威,楚王表明来意“本王亲自来给你送钟啊”,警告意味十足。
被楚王质疑偷偷拿编钟的材料,去制造军备企图不轨时,曾侯乙不卑不亢。
被楚惠王质疑有一统诸侯逆反之心,曾侯乙只不慌不忙展示编钟的“一钟双音”。
两音一正一侧,共存于一钟之上,互不干扰,和谐共存,钟尚能如此,国与国又何尝不能呢?。
到第二期为止,看过了六位演员的演绎,发现这不仅是颜值狗的福利,更是声控宝宝们的福利啊!
王凯自不必多说,磁性低音炮的嗓音和他的修长手指一样出名。
张国立,婊姐对他的印象一直还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皇上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跟和大人斗嘴的纪晓岚。
谁知他的主持功力和嗓音条件竟然如此逆天,每次听他为小剧场开场时,简直是一种享受。
当他和专业主持人撒贝宁站在一起,两个播音腔的相遇,闭上眼睛听,就是一节专业的播音课。
北大还行撒贝宁,毕业多年,课堂上学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还是脱口而出,学霸就是学霸,保送北大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婊姐同样毕业多年,十位上的加减乘除就要打开手机计算器了,就更别说解个一元二次方程了
刚拿完东京影帝的老段段奕宏,当他饰演的越王勾践剑的剑魂,抑扬顿挫地说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我的王,我看见了你的心,愿千年轮转,越地长歌不散,我 ,翘首以盼!
那种震撼与感动,是配音演员无法给予的。
一场成功的表演,演员的演技台词是一方面,配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古色古香的古典音乐,不仅让演员们更快地进入表演氛围,也把我们观众带入了一场视听盛宴。
看弹幕的时候刷到一条“这是一档闭着眼睛也能听懂台词的综艺”,耳朵怀孕了是什么感受,你去听一听就造了。
当然,国宝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探索历史的史实资料,也有古代人民一再刷新我们想象力的上限。
上好的珠宝不是用来戴的,上好的阿胶不是用来吃的,上好的宝石不是用来做珠宝的,这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在古人眼里,全部都是作画的原材料。
于是,我们这些现代的穷人必须珍惜一点一滴,张国立和李晨非常默契地去捡掉在地上的碎末,也是相当耿直了。
是古人对于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一幅画,即使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也要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原图的十分之一。
但最深层次的,还是对我们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
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梁家辉,用非常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石鼓的故事。
石鼓留下的文字,成为方言众多的中国人交流的基石,梁家辉也希望用这种方式,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字,牢记自己的根。
在彩排时,他为了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在导演都说ok的情况下,坚持再来一遍,因为自己有两个字说歪了。
梁金生先生,从曾祖父开始,世代为故宫工作。
在抗战期间保护文物南移,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和他的兄弟就在南移的过程中相继出生,他们的名字就是文物南移路线图。
他在7年的时间里,他清点,校对了故宫的186万件文物。
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面对着越来越难找的颜料,面对着电视观众们鞠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帮助他寻找材料。
谭军,创造了编钟击锤的音乐人,一直坚持培养编钟古乐演奏的大学老师,带领着90后甚至00后们传播编钟民乐。
在今世,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宝们,也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王刚对着守护人深鞠一躬,说着“看到你们,乙,就放心了”的时候,都泪目了。
近几年来,在这个以话题爆点取胜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还是成为了黑马,受到各个年龄层次观众们的喜爱,也说明文化类的综艺节目,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价值。
这次的《国家宝藏》,虽然还仅仅处于对国宝的浅层知识传播,也有一些专业bug,一些不合时宜的抒情,也有浓浓的央视范儿,但良心十足,瑕不掩瑜。
婊姐愿意推荐给身边的你们,并为他们的诚意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