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聂海胜(航天英雄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2017-10-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聂海胜被在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成功飞天十五天.徐青著的<梦想成真聂海胜(航天英雄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收录了聂海胜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的故事,表达了其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徐青著的

聂海胜被在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成功飞天十五天。徐青著的《梦想成真聂海胜(航天英雄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收录了聂海胜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的故事,表达了其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徐青著的《梦想成真聂海胜(航天英雄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分为序篇、小学篇、初中篇、高中篇、启示篇五个部分,收录了聂海胜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的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典型故事,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农家少年形像,一个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有智慧、有志气、有理想的人物形像。

徐青,本名徐青松,湖北枣阳人。1980年开始在《解放军报》、原武汉军区《战斗报》、《湖北日报》、《河南日报》等军内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在部队10年有20多篇报告文学、通讯故事、散文发表。代表作品有《姑娘怎能不爱他》、《为战士的明天着想》、《搞部队建设少不了唱黑脸的》(与人合作)、《军营包公》等。

从部队转业后,不断有作品在《中国国防报》、《湖北日报》、《报告文学》、《散文选刊》、《襄阳日报》等报刊发表,主要作品有《理想之歌》、《向黄土岗挑战的年轻人》、《古镇新曲》、《海胜参军》、《***人来带这个头》、《师长的军礼》等。

共计创作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已出版人物散文集《风景这边》、风景散文集《襄阳美》。

序言写在前面序篇

我们的“海胜小学”

严父慈母

开学第一课

长大想当兵

小小数学王

老爷宫的碑数得清

和老强重归于好

藏猫高手

听刘兰芳说《岳飞传》

变憋气为争气

同学们选出的班长

检讨该由我来写,

边境响起枪炮声的时候,

大鱼送给老师吃

乡情似海

鬼没有了

考入枣阳的“清华”

从零开始

物理课代表

课余打工仔

掰手腕第一

同学脚崴之后

田径场上

姐弟情深

心中有孔明

黑夜接同学

谁是雷锋

相约不言败

闪光的团徽

光荣参军

解读聂海胜感悟荣辱观

偶然在必然之中

讲故事就讲聂海胜

航天英雄聂海胜的青少年时期,有许多生动感人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的家乡湖北枣阳,也在更大范围的襄阳城乡,广泛地流传着。从聂海胜第一次进入太空成功返回时起,8年来受到聂海胜故事的感染,一些青少年朋友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获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个人成为英雄,也许有偶然性的因素,譬如说产生英雄壮举的这件事情,恰恰让这个人碰上了。但是,像岳飞那样的英雄,就不是凭一时之勇,凭一次偶然机会,获得名垂青史的成功。朋友们都知道,岳飞有个好母亲,在他小时候,就经常听母亲讲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正是接受了来自母亲的谆谆教诲,自幼刻苦努力,逐渐进入了敢当英雄的境界,逐渐锻炼了能当英雄的本事,才能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

在我们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太空的能有几人?聂海胜的运气真好。他的出生地枣阳,东汉时期出过一个皇帝,一个被历史公认的好皇帝刘秀。刘秀是一个靠自己打拼获得成功的英雄。出生枣阳的聂海胜,得天独厚地最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个英雄的光辉。

这就是聂海胜的好运气。一个农民的儿子,拾粪捡柴,牧牛刈草,下地干活,上学跑路,为了省鞋经常打赤脚。于是海胜有了好身体,有了铁脚板,有了什么苦都能吃的好习惯。海胜的父母心里明白,再穷也要让儿子读书,唯有读书才能改变穷家的命运。于是海胜发愤读书,成为学校的数学王。上帝把贫穷带来的好运气无偿地给予了聂海胜。海胜从小受当兵的堂兄的影响,立志好好学习,长大了当飞行员。

果然,在例行征兵时,他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学员。果然,在选拔航天员时,他成为了千里挑一的航天员。他用1400多小时的安全飞行实践,赢得了这一次的好运气,一次伟大的好运气。

好运连连的聂海胜,在第一次太空之旅的8年之后,在他已经49岁的年龄上,戴着将军的军衔,作为神舟十号的领班,再次进入太空。2013年6月11日,一个令我们华夏民族无比激动的日子,一个令我们湖北人、襄阳人、枣阳人无比激动的日子,在遥远的太空,又多了一颗新星——那是聂海胜和他的战友乘坐的神舟十号!

正是在这个美好的日子,徐青先生把他的故事集《梦想成真聂海胜》书稿,发送到我的电子邮箱。此前,我用十多天的时间细读过打印稿,我被聂海胜艰辛的童年故事所深深感染。

徐青是枣阳人,有过从军的经历,曾经是部队的笔杆子,转业又回到枣阳工作。他对枣阳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以及农村的生活状况,都了如指掌。他写聂海胜,写枣阳农村,驾轻就熟。作品对聂海胜的刻画字字含情,看得出他是在十分激动的心情下写出这本故事集的。

他选取的39个故事,精彩地呈现聂海胜入伍之前的生活画面,解读一位英雄成功的密码。英雄所以成为英雄,从聂海胜的成长轨迹看,其实密码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一种对于家国的担当精神,并且不懈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梦想成真聂海胜——

聂海胜将军,站在当今科技的最前沿,是振兴中华的排头兵,是为国增光的大英雄,无疑是青少年崇拜的最为时尚的偶像。

梦想成真聂海胜——

聂海胜小时候经历的烦恼比同龄人多,比现在的青少年朋友多很多。有吃饭穿衣的困难,有多次面临辍学的危机,有学英语跟不上的尴尬。他都快乐地挺过来了。

梦想成真聂海胜——

一个农村娃当上飞行员,一个士兵当上将军。

读故事集《梦想成真聂海胜》,我脑子里产生一个经久不息的意象:在鄂北的乡村小路上,一双赤脚在奔跑着,奔跑着,从小学跑到初中,从初中跑到高中。这双赤脚奔跑的意象,今天化作身着航天服的伟岸身躯,在大西北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沉着镇定地再次向太空出发。

2013年6月11日

写在神舟十号进入太空之时

《梦想成真聂海胜》,经过千锤百炼,即将出版面世了。2006年春节前后,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久旱干涸的黄土地喜降祥瑞,漫天瑞雪连下了三场。海胜飞天成功,大地瑞雪飘舞,这一年的春节,枣阳的千家万户沉浸在喜悦之中。

2006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上午,我接到枣阳市委宣传部的通知,部长段永建同志要我过去和他见面,部里要安排我写聂海胜。我一到场,段部长就对我说:“你这一段时间,将其他工作全部放下,集中时间和精力专门写聂海胜。

”在场的副部长陈胜、李明和卢世成等同志,也对我完成这一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段部长明确对我说,由我独立负责完成书稿,由文明办负责后勤保障,4月中旬拿出书稿,务必在4月底5月初到北京和聂海胜见面请他看稿审定。

领导们的重视支持,对我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鼓励很大。经过认真准备,第二天下午我就开始了摸线索的工作。在我摸线索的初期,宣传部的李明和徐梅启同志、杨垱镇的宣传委员王运红同志还陪同过我。

在摸到一些线索并与聂海胜通过几次电话的基础上,我列出了采访提纲和采访路线图,还列出聂海胜从出生到参军这段时间的年谱。海胜同志很谦虚也很谨慎,开始他坚决不同意写这本书。他对我说,他们作为国家培养的航天员,驾飞船上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所能做到的,他的战友们都能做到。

他还对我说,真正值得写的、应该宣传的,是他们身后无数的科技工作者。我进一步对他说,写这本书宣传他是一个方面,用他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影响和教育青少年朋友,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才是更重要的。

在取得聂海胜单位同意的基础上,我开始着手采写工作,后来聂海胜同志虽然也同意了,但从始至终他没向我介绍一件他自己的事。采写一开始,我们还达成了一个共识,一定要使作品100%真实和100%客观。

凭转业前在部队多年担任师新闻干事的经验,我明白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工作的重点在采访、在深入生活,采访和构思破题比写作更为重要。在宣传部的一次小规模会议上,当段部长要我发言时,我对大家说:“要写革命书,首先要做革命人,要用海胜的精神写海胜。”我下决心要在采访上下工夫,作品初稿完成前我先后采访了490多人次(含电话采访),初稿完成送给大家审阅时,又采访了100多人次(含电话采访)。

聂海胜的亲友及乡邻聂云定、聂云杰、徐贵所、-聂长远、聂海远、聂道勤、张群山,聂海胜的小学老师徐大田,童年伙伴聂金玉、聂永福、樊华强、樊华忠、樊富华,初中校长化学老师杜本武,初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玉兰,初中学校团组织工作负责人程金凤,初中同学孙显军、邹温合、杜随成、杜先槐、杜先甫、杜晓敏,高中校长关东友,高中学校团委***尹昌祥,高中班主任化学老师赵天智,物理老师李少华,高中同学钟爱军、高玉改、杜宏、金邦才、史天东、刘为众、a华忠、杜锐、周越颖、肖居成、李军等向我提供素材的100多人审阅了作品。

他们或当面或电话,分别向我提供了很多十分宝贵的写作素材和意见。

有的还到枣阳市委家属院,找到我家里向我介绍聂海胜。在写作期间,宣传部长段永建同志虽然很忙,却不时与我有电话和短信交流,听我谈采写感慨、创作思路,关心督促我的写作进度,就是个别我一时拿不准的标题,他也帮我参谋提出建议。

我基本上是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时间段的先后顺序完成的。我完成一部分他就及时审阅一部分,他还三次主持召开小规模的会议,对我的创作进度和作品质量,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2006年4月11日下午,他还专门请来湖北省作家协会副***段明贵先生,在枣阳福隆宾馆对我的作品进行讨论。讨论的头天,李明同志就将我的作品拿去交给段明贵先生,为作品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段明贵先生首先肯定了我的创作思路,对我的写作风格、表现手法给予了表扬,对我重点截取海胜开始上学到参军这一段时间的写法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我了解到的很多聂海胜鲜为人知的写作素材,在采访上的深入细致给予高度赞扬,对已完成的作品也提出不少宝贵意见。

最后他以商量的口吻向我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条:鉴于书名的字数太多可否把书名改为《少年聂海胜》。书名由《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改为《少年聂海胜》,字数减少了意思却没变我觉得好,我表示完全同意。

第二条建议:“可否把某某写的几篇糅到你的书稿中?”由于我没见到某某的稿子,事前没在一起进行讨论,我怕作品出现两张皮,影响出书进度。我认为用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作品,署三个人名字或署单位的名称发表,既可避免作品出现两张皮又简单省事节省时间。

经过领导商量,段部长当即拍板通过我的作品,并要求我抓紧把最后两篇完成,过两天一起到北京和海胜见面。从1978年入伍当兵在团里当报道员开始,对采写故事和纪实文学,虽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不少作品在军内外报刊和广播电台发表,但我清楚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处在眼不高手却低的位置,加上时间过于仓促,当时我完成的初稿显得十分粗糙,甚至还存在很多错别字。

领导和专家们的表扬肯定,是对我最终完成作品的鼓励和促进。2006年2月初到4月中旬,我完成了《写在前面》、《我们的“海胜小学”》、《开学第一课》等35篇初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气完成三十多篇共计十余万字的作品,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少。

当时我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完全进入到角色之中。如果说后来完成的作品感动了很多人,首先是我自己被感动了。在写小学部分、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时,我掉过多次眼泪。在写海胜父亲去世的那一篇初稿时,是上午九点多钟,我坐在阳台上写着写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从眼眶里滚了出来。

市委老院打字室在大门口,人来来往往比较多,打字员小齐对我说,她每打出一篇人们就争相传看一篇。她的女儿当时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后都要先到打字室看有没有新打出来的故事,如果有。

她总是要把聂海胜的故事看完后再去做作业。在对初稿进行修改送审的同时,6月15日之前,我又创作完成了《严父慈母》、《藏猫高手》、《考验》、《姐弟情深》、《谁是雷锋》等六篇,将《海胜想当兵》改为《长大想当兵》,《是人民养育了我》改为《乡情似海》,《小学老师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改为《同学脚崴之后》,《中学校长当时哭了》改为《黑夜接同学》,《两个蹭书的学生》改为《蹭书》,《与命运抗争的高中生》改为《相约不言败》,《参军前夕》改为《光荣参军》,同时写出了《解读聂海胜感悟荣辱观——一次没见到本人的采写》,加到一起形成了第二稿。

《梦想成真聂海胜》由四十余个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真实故事组成,当时的《襄樊日报》以连载的形式刊发了其中的一部分。本书在创作完成的过程中,除得到聂海胜的乡邻、同学和老师们的极大关心帮助外,还得到枣阳市委宣传部和枣阳市文联的支持重视,更得到枣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时得到了上级宣传和文联部门的关心支持,襄阳市文联、湖北省文联、中国文联都做过具体工作。聂海胜同志所在单位也给予了关心支持。中国青年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和《襄樊日报》的先生和朋友们,也提出过宝贵意见。

更要表示感谢的是,作家刘富道先生,记者孙继炼、黄宏贵、汤华明先生,为这本书的最终完成,倾注了热情和劳动。特别要表示感谢的是,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程小武先生,是他们慧眼识珠,一眼看中并下定决心要出版这部文学作品,并为作品的发行做了很多工作。对于关心本书的领导、作家、记者、同仁和朋友们,在此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能够及时完成,书中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部分故事能够在《襄樊日报》连载,并最终在全国优秀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顺利出版,是很多人帮助和倾注热情的结果。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和基层文联干部,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

没有聂海胜的优美人生,没有聂海胜的乡邻、同学、老师们对我创作这一作品的极大热情,就没有这本书。如果说,在中国文学作品的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小花《梦想成真聂海胜》,在人类文学史上又多了一部励志的小书《梦想成真聂海胜》,我从内心里说,成绩属于党和人民,荣誉属于祖国和家乡。

本书临出版之前,我对作品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本书定稿后,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书中涉及襄阳地名的仍用襄樊。聂海胜的同学,有的离开学校后改了名字,书中一律采用学生时期的名字。

另外,本书选用了部分资料照片、聂海胜同志及家人的生活照片,在此谨向照片的原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作品时间跨度大,距离原写作时间较长,作者虽竭尽全力,仍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期待着您的指正。徐青2014年7月

聂海胜从上育红班到小学五年级,开学的第一课,不是学语文,也不是学数学,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和泥巴,脱土坯,捡砖头,先给老师垒讲台,再给自己垒课桌和凳子。这事现在讲起来,不仅城里小朋友没听说过,就连农村小朋友也大都没听说过,最起码在枣阳的农村二十多年前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聂海胜直到上初中,虽说不垒讲台和课桌了,但凳子还是他们自己动手用土坯和泥巴垒的。

农村的娃上学晚,海胜到7岁时才开始上育红班。徐庄村头窑上的那两间破茅草屋,就是海胜的启蒙学校。

上学的那天早上,天空刚现出玫瑰色的彩霞,海胜就早早起床了,穿上妈妈早给他准备好的新衣裳,在自家院里跑出蹦进,等着大他两岁的五姐聂道勤带他去上学。

其实,海胜的新衣裳,是妈妈用姐姐们的旧衣服给他改制的,只是浆洗折叠得干净整齐些而已。

一墙之隔的花婶家的小花猫,不知是看他今天显得格外精神,还是提醒他今天不要穿新衣裳,跟着他咪咪地叫个不停。

果然,五姐起床后很认真地对他说:“新衣裳今天不能穿,这几天要脱土坯,要和泥巴,带劳动工具就行了。”

此时的海胜最听五姐的话,因为上学报名时要数的100个数,就是五姐教给他的。他立即换上旧衣服,拿起一个小脸盆跟着五姐出门了。

学校——即窑上那两间没有门窗的茅草屋,聂海胜并不陌生。

一路上,聂海胜一直跑在五姐的前面,满脸喜气洋洋。

知道自己已是学校的学生了,这天的小海胜表现得格外听话懂事,站在那儿既不乱跑,也不与小朋友们嬉笑,专注着老师的安排。

小海胜憋红着脸背完100个数后,仍规规矩矩地站在老师面前。

7岁的小海胜,看上去又黑又瘦,但个头不算矮,一双亮闪闪的眼睛显得很有神气。

慈母般的周玉凤老师喜欢每一个来上学的小朋友,她拉起小海胜的手问道:“上学头一天,大家都穿新衣裳了,你怎么没穿,妈妈没给你准备吗?”

“准备了,五姐说不能穿,开学头几天要和泥巴,垒课桌。”小海胜认真地回答着周老师的问话。

看着小海胜满脸小大人般庄重的样子,周老师笑了。

对垒课桌学校是这样安排的: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低年级的同学们干,育红班的同学可先在一边看,也可先回家等课桌垒好了再来上学。

聂海胜,一个还未满7岁的儿童,既没在一边站着看,也没有先回家,而是主动地上前帮姐姐端水、提泥巴。大同学们干了几天,他跟着干了几天,直到把讲台、课桌和凳子全部垒好。自己动手,创造自己的学习条件,是聂海胜上学的第一课。

当时,窑屋就是他和伙伴们的乐园。他曾多次在窑屋里跟村里的大娃们一起捉迷藏、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打仗。打起仗来,满屋子乱爬乱钻,从屋内打到屋外。刚从屋后的窗子爬出,一转身又钻进房下面的窑洞里了,不一会又从窑顶上拱出来,玩起来把一切都忘记了。常常是看到天上出星星了,才知道回家。窑屋,成了海胜童年的乐园。在这里上学,海胜并不觉得委屈。

转眼,海胜该上小学三年级了。

开学了,海胜和同学们一起像过去一样,先垒讲台,再垒课桌和凳子。这时,他已是垒讲台和课桌的老手了。只见他很熟练地一边干一边给同学们讲,讲台该垒多高,应该几块砖起脚,课桌怎样抹光,凳子比课桌矮多少。重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他还尝试把牛屎掺黄泥巴拌匀,糊在课桌和凳子面上。桌面和凳子不仅平滑光洁,而且还隔潮,有利于健康。牛屎干涸后,一点臭味也没有。这一做法,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推广。

这天,刚开始干活,一个同学不小心将铁锨把碰到海胜头上了,他两眼直冒金花,疼得蹲在了地上,头上当即起了个包。

碰他的那位同学,过去玩“牛亡牛顶战”顶输了曾和海胜他们打过架。和海胜要好的老玉、老强等几个伙伴,围过来要找那个同学算账。

一看要打架,那位同学的小伙伴们也不示弱,当即都站到了前面,挥起拳头摆好了阵势。海胜急忙站在大家的中间,拦住他的伙伴们说:“都别动手,算了算了,我看他也不是有意的。”那位同学也一脸愧疚地连声对海胜说:“对不起海胜,真的对不起,我的确没有看到。”

一场一触即发的群架,由于海胜的宽容,当即平息了。海胜还和大家商量好,不许让老师知道这事。海胜怕老师知道这事,让他回家休息,他不能和大家一起垒课桌了。

后来,周老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和蔼可亲的周老师把同学们召集在一起,先是表扬聂海胜能吃苦爱劳动,课桌垒得又快又光。接着,又表扬聂海胜主动制止了一场打架事件,对同学讲团结讲友爱。

那个年代,城市里的小朋友们学习条件好,学校里桌子凳子和体育设施齐全,一开学就可以上课读书。聂海胜童年的学校,连起码的桌子凳子都没有,各种体育设施就更谈不上了。

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