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新作献礼话剧110周年探讨现代人“自控力”
“我想要探讨的是‘自觉性与自控力’这个现代人想拥有却又忽视的人生课题,同时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谈及“民国艺术之父”李叔同或说“一代高僧大德”弘一法师,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如是说。
田沁鑫编导的话剧《聆听弘一》4日晚在保利剧院完成北京首演。该剧采取“戏中戏中戏”的结构,用虚构的广播剧为壳,引出了对出家的李叔同、红尘中的弘一法师一生的讲述。
剧中,当代网络播客做了一档节目,“穿梭”至“八·一三”事变后的中国,那时新生的广播事业在上海租界里畸形而蓬勃地发展,主人公为一档名为“聆听弘一”的广播剧而奔走忙碌……
李叔同(1880—1942)是民国时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1907年与留日同学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剧,成为中国话剧创始人之一,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尊称为弘一法师。
剧中,李叔同虽在民国广播人口中不断被提及,并被电影明星装扮演绎,但他的具体形象始终未在舞台上出现,仅以修行的剪影或肖像,在颇具先锋气质的多媒体影像构建的一个个场景中与观众谋面。
“我不希望把戏做成传记,所以采用‘聆听’的方式——由广播剧演员带出弘一法师的诗、与亲友的书信、朋友回忆他的话,以及他的佛法主张。”田沁鑫说,“此外,我实在不知道他跟媳妇怎么说话,跟同事们怎么说话。我只能看到一些回忆录,还有他自己留下的六卷文集。我想让剧中人说的都是他说过的话,这样大家不会妄言法师,或者我打妄语去编撰法师。”
话剧《聆听弘一》虽然满台都是广播电台的办公环境,却是时空穿梭并置:两名当代主播坐在舞台左边进行直播,民国时期的电台故事则在一旁发展。随着声波的输出,人物在错落展开的当下与民国两个时空跳进跳出,讲述着李叔同关于艺术、爱情、文化、自觉、出世与入世等跨时空的话题。
在田沁鑫看来,李叔同和弘一法师就像是两个人:前者是民国时期的艺术天才,多情多思,敏感热烈,后者以戒为师,无上清凉。
“小时候害怕看弘一法师圆寂时候躺在床上的那张照片,配有他圆寂前写的四个字‘悲欣交集’。不是害怕这几个字,而是怕书面介绍的‘绝笔’,是将要离开人世的人写的字。”田沁鑫说,“上了戏剧学院才知道中国的第一部话剧叫《茶花女》,其中玛格丽特的扮演者是照片上的这位和尚,他是中国话剧创始人,也是中国第一个开设裸体课堂的画家,也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创者。”
田沁鑫说,该剧志在用新颖的创意,发现弘一法师精神的当下意义,并由他带出“自觉”和“自控”的概念。“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一切都被碎片化,比如我自己,就老刷手机,很难控制,更不要说心性了,全是虚妄的念头,这部戏的现实意义,就是以戒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