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主张 黄遵宪的美国民主观感
本文摘自《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周英杰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算起来,中国人谈论美国民主选举制度的各类文字可以说是洋洋大观、汗牛充栋了。如果仔细研究这些文本文件,我们不难发现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从这些文字中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有相当一部分都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那篇在中国早已脍炙人口的《竞选州长》如出一辙。
要而言之,就是对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采取讽刺、挖苦乃至无情批判和全面否定的态度,并总是念念不忘地告诫国人:美国式的所谓民主"选举",是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虚伪和没落的选举,充满了"黑金"、"阴谋"、"攻击"和"混乱",根本不足为天下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所艳羡和效法。
对于以上这样的一些论调,相信只要是了解些时事的国人早就听得耳朵都能磨出老茧子来了。但是,很多国人也许不清楚的是,这样的一种中国式的对于美国民主的态度,其实并不是解放后中美长期交恶的产物,而是一直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最早一个用汉字来记录美国选举情形的中国人,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普遍评价为具有开明进步思想的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
黄遵宪(1848 1905),字公度,广东省梅县人,为中国近代最早出使国外的外交家之一。从1870年代末期担任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到1894年担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在国外居住了10多年,可算是那个时期对于外部世界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少数中国人之一。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熟知当时世界情势的中国读书人,在1882年至1885年出任清政府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期间,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他所看到的美国式的民主选举制度,做出了极为负面的评价,并将之写在了一首叫做《纪事》的五言长诗之中。
就诗歌的文字而言,这首长期被埋没的长诗应当算是比较通俗晓畅的,它纪录的乃是诗人对于188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所见所感。
查,西历的1884年,正是号称"天朝大国"的大清朝的光绪十年。这一年对于正处在洋务运动中的大清朝来说,又是一个铭刻着动荡和耻辱的年月。在这年八月份发生在福建马尾的中法海战中,南洋海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是将十年后北洋海军惨败给日本联合舰队的一幕提前预演了一遍。
而对于正处在上升期的年轻的美国而言,则是又一个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年。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一年的美国总统最终候选人有两位:一位是时任总统、共和党人切斯特?阿瑟;另一位则是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最后,经过法定的选举程序,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获胜,成为美国的第22任总统。
作为彼时正在美国的黄遵宪自然是躬逢其盛,全程目睹了这个年轻国家选举总统的全过程。但作为从东方来的旁观者的他,看到的是什么呢?这从《纪事》的摘句中可以窥见一斑:
彼党讦此党,党魁乃下流。少作无赖贼,曾闻盗人牛。又闻挟某妓,好作狭邪游。聚赌叶子戏,巧术妙窃钩。面目如鬼蜮,衣冠如沐猴。隐匿数不尽,汝众能知否?是谁承余窍,竟欲粪佛头?颜甲十重铁,亦恐难遮羞。此党讦彼党,众口同一咻。
原来,这位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文化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读书人,看到的只是乱哄哄的两派候选人互相攻击、互相揭底的场面。这样的在太阳底下撕破脸皮的争斗场面,对于习惯了儒家礼法的黄遵宪而言,实在是一个莫大的刺激,也是他所万万不能接受的。这就难怪黄遵宪要在诗歌的结尾处,对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下这样的定论了
乌知选总统,所见乃怪事。怒挥同室戈,愤争传国玺。大则酿祸乱,小亦成击刺。寻常瓜蔓抄,逮捕遍官吏。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
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像美国这样的选举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大则酿成社会动乱,小则引起一系列刺杀事件,影响稳定大局,因此,"共和政体万不能施行于今日之吾国"。
这就是黄遵宪的美国民主观感。
从今天的视角看黄遵宪当年有感而发所写的这首诗歌,不能不说黄遵宪之所以能有这样一篇迹近讽刺漫画式的美国民主观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恰恰相反,试图让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四书五经之中,习惯了"君权神授"理论,并将其视为天经地义的中国读书人,在首次接触这种迥异于中土的政治活动时便大加赞扬,反倒是有些过于苛责古人了。
因此,纵然在以后的变法维新活动中,黄遵宪一跃而成为支持维新活动的开明官绅代表,但正如近代那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一样,他们在刚开始接触外部世界时,难免都要经历一个由排斥到适应再到接受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在对撞之后所必然出现的历史景观。
屈指算来,从黄遵宪出使美国留下《纪事》一诗到现在已经120多年了,这120多年用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说法就是,中国仍然穿行在"历史的三峡"之中。但幸运的是,历史并没有停滞,而是在不断地前进。即以对美国民主选举的态度为例,近年来我们可以说是取得了长足的飞跃。
从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所体现出来的崭新的"世界观",到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会见中外记者时关于"民主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的积极表态,完全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正在从当年黄遵宪式的狭隘、偏激、落后的世界观中走出来,转而以更加博大、开放、理性、平和、包容和学习的姿态迎接外部世界的挑战。
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隐隐感受到的是,一种雍容大度、海纳百川般的"大国心态",的确正在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一起孕育成熟,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