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陈炎 山东大学陈炎:孔子一生主要的贡献就是以仁事理
据凤凰网消息,山东大学副校长、儒家文明协同创作中心主任陈炎5月9日参加了在兰陵召开的"荀子思想与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并发言,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感谢孔子基金会王大千理事长邀请山东大学共同举办本次会议,作为主办单位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兰陵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知道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的意识形态,我们山东可以说是儒学的发祥地,孔子是我们山东曲阜人,孔子之后儒分为八,但是最有影响的一个是孟子,一个是荀子。孟子也是我们山东人,荀子虽然不是出生在山东,但是一生主要在山东工作。
刚才大千理事长说了荀子当时在齐国做的事,用现在的话就是首席科学家,做了三个社会科学院的院长。所以荀子的门生非常多,对山东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晚年曾经做过兰陵令,也就是我们薛峰县长的前任。因此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荀子思想与依法治国"学术研讨会非常有意义。
为什么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只有孟子和荀子影响最大呢?我个人认为因为他们都提出了独特的人性论的假设,并且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治国理政的方略。大家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这个在哲学上,在分析哲角度来看是形而上的,是没有办法被证实的。
所以孔子从来没有说过人性是什么,孔子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是性善还是性恶没有办法证实。孔子一生主要的贡献就是以仁事理,用仁学思想解释周礼的合法性。而孔子的"仁"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人伦的情感,用这种情感解释周礼的合法性其实就够用了。因为周礼本来就是靠分封制度,靠血缘关系建立的一种宗法制度。所以孔子这样做就可以了。
但是到了孟子时代,已经到了战国的中期了,这个时候过去的诸侯分封的状态已经被打破了,不同的国家在相互之间厮杀,甚至同姓的国家也是互相兼并。所以这个时候孟子就不能用建立在亲子血缘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来维护周礼了。所以必须找到一种更深的人性的工具,所以孟子就从孩子掉井救还是不救的角度来论证人的本性是善的。
大家知道举例只能说明问题,不能证明问题,但是孟子为什么从这个例子当中证明人性善呢,因为他想必须用人性善为仁义礼智找到根。所以我们这套学问不是别的,就是唤醒你的良知。孟子这套思想背后就是以德治国的方略。
但是荀子已经到战国晚期了,那个时候互相厮杀就更多了,暗斗变成明争了,所以那个时候荀子认为走这条路已经不行了,必须找一个新的道路。因此他做了一个新的人性假设,就是人性是恶的,当然他也是通过举例的方法证明。
他为什么证明人性是恶的呢,他说证明人性是是恶的才需要用礼法来约束我们,如果人性是善的就不需要礼法了。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要争。所以他有一套理论,就是因为我们人性当中有的那种对利益的追逐,所以有必要建立礼法约束,而且荀子的礼已经很接近于法了,无论是礼还是法,都是对人的约束,无非礼是伦理约束,是一种船约束,而法是一种硬约束。
所以荀子可以堪称从儒家向法家过度的思想家,他说仁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王,王法在他这里都有了。因此荀子两个最重要的学生,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可以说在秦国的统一大业当中按照他们的思想来做的。
所以荀子作为思想家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中国古代就是儒墨道法四家,除了墨家在汉代中衰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儒墨道这几家都被统治阶级在反复的运用,比如说法家,秦朝统一是靠法家的思想来统一的,可以说没有法家的思想秦国不能统一,但是到了汉初的时候,法家思想被黄老取代了,黄老思想讲究的是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法家、道家、儒家,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代的人也在重复我们的历史,只不过是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大家想一想,建国以后毛泽东是喜欢法家的,邓小平改革开放、联产承包、政府放权在某种意义上是靠道家的。到了1964年以后中央集权,开始以德治国;现在发现光靠以德治国不行,还要依法治国。
所以中国历史上这些优秀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都会被新时代的从政者不断的应用;所以我们今天在荀子工作和去世的地方举行荀子思想和依法治国的学术研讨会,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我相信对通过荀子问题的研讨可以加深对我们治国理政方略的理解,并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更新的历史形态下发扬我们的法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