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人体异地转运 遗体被装入-196℃液氮罐
据报道,2018年6月1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离别探望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72岁罹患肺癌的志愿者刘爱慧被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人体低温保存专家阿伦?德雷克对记者说,与该研究院实施的“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展文莲情况不同。刘爱慧一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ICU病房进行救治,若想实现生前转院,涉及捐献程序、病情稳定、出入院条件和家属接受等复杂因素。经过专家深入讨论,决定志愿者临床死亡后应用“ECMO”技术进行异地转运。
阿伦?德雷克称,异地转运对实施计划提出了更高的条件。主治医生的经验预测、响应团队的密切协作、医院病房的全面配合、仪器设备的齐全准备、转运时间的有效控制和其它意外情况的及时应对等,都需要严密的计划和准确的实施,容不得一点差错。据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宣传中心主任李庆平介绍,6月17日凌晨,刘爱慧主管医生在泰安市宣布病人临床死亡,银丰临床响应专家就在医院的ICU病房展开一次特殊的手术。
临床专家迅速向其体内注射各种药物并采取降温措施,进行人工心肺支持以维持病人的血液循环,通过股动静脉建立“ECMO”体外循环。李庆平说,凌晨3:30分,在生命支持系统的保护下,捐献志愿者被转移到救护车上,并赶赴济南。经过50多个小时的努力,专家先后进行了血液置换、冷冻保护剂灌注和程序降温等步骤,于19日下午将志愿者转移到-196℃的液氮罐中。
“人走了,如果对科学、医学有贡献有好处,才更有意义。不管什么事儿,总得有人走在前面,不然科学是不会发展的。”刘爱慧的丈夫周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失去了她我很悲痛,同时我也佩服她,崇敬她,更想念她。”“您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但因为脑放疗的原因,你有时也忘事,我还是提醒您一下”,刘爱慧的小儿子为了不让母亲忘却现在的记忆,写下期盼唤醒母亲未来记忆的信,信中写道,“家里一切如常,您的手机,我一直交着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