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医院张育军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公立医院不能“等靠要”

2018-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问:您怎么看以药补医政策的产生和存在的利弊?答:以药补医是政府为了弥补医院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制定的一项扶

——对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

问:您怎么看以药补医政策的产生和存在的利弊?

答:以药补医是政府为了弥补医院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制定的一项扶持性政策,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医院建设费用、设备折旧、人力成本等均由国家投入,医疗服务价格要求不计人力成本也不计折旧费,因此价格通常低于平均物耗水平。

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对于医院财政拨款逐年减少,医疗服务价格仍维持原来较低水平,医院出现政策性亏损。于是国家对于公立医院设定了补偿方式,渠道有三:政府拨款、服务收入和以药补医。

以药补医政策在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补助有限情况下,一度对保障公立医院运行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看,这一政策产生了不少新问题,导致部分医疗机构运行和发展依赖药品收入,出现开大处方、多用药、用贵药等弊端,损害了医院和医生形象,一定程度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问:作为公立医院院长,您如何看待取消以药补医?

答:基于上述原因,现在是时候取消以药补医了。以药补医是政策而不是医院的经营利润,但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政策后,也会有巨大的收入缺口。

取消以药补医,不只是现有医疗体制下的简单补偿。怎么补,补多少合适?又是新的难题。我们期待一个能促进医务人员积极性、保证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出台。

问:如何确保取消以药补医后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筹资机制,筹资体系的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制定,都需要对各级公立医院进行精确的运营分析,了解医院的真实运营情况,也就是明确“一分钱怎么进医院又怎么出医院”。所以归根结底,是要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医院管理。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不能只是在被动的“等靠要”,等着政府的补偿机制出台,而要主动分析医院运营状况,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问:您认为公立医院应如何应对取消 以药补医?有没有好的经验可借鉴?

答:我想作为医院院长,都想知道“一分钱怎么进来又怎么出去”,但传统医院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很难解释清楚。200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聘请国际化专业团队对医院管理运营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梳理分析,在分析中发现一系列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中由于粗放、随意、经验性管理造成大量漏洞。

仅2006年,清理各项不正常开支后,节省开支2000多万元。2008年正式将企业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医院,全面实施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对全院门诊、住院、财务、物资、药品、高值耗材、诊断试剂、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实施全方位、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管理运营成本,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并且成为卫生部医院医疗资源精细化管理试点,为相关政府部门剖析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

问:您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关键是什么?您有何建议?

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顶层设计的“攻坚战”,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目前尚未有成功医改方案。我个人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中,有两大战略研究必须要做。

一是对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医疗服务需求进行分析。由于民众对医药卫生需求是多元化的,城乡之间,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同民众的看病需求也不同。单靠全国一盘棋,很难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看病实际需求。二是对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做“解剖麻雀”式的运营分析,从中归纳经验教训,明确医院发展症结所在,设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院经济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