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平法院 古交市人民法院庭长张学平 以为民情怀做人法官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维护古交和谐稳定的第一线,在古交市人民法院审判的主战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用最美的心灵走进百姓千家万户,用最真诚的微

在维护古交和谐稳定的第一线,在古交市人民法院审判的主战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用最美的心灵走进百姓千家万户,用最真诚的微笑面对数以千计的当事人,化解了一起起纠纷、打动了剑拨弩张的原被告,他就是被称为“平民法官”的古交市人民法院古交法庭庭长张学平。

身体力行送温暖1994年12月,张学平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古交市人民法院,光荣地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经过3年法警、书记员锻炼,先后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11年就任古交法庭庭长至今,独立办理案件有15个年头了,办结的民商事案件超过1500余件。

在审判一线,张学平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实清廉、一心为民。多年来,他始终高度重视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规定,特别是积极参加各种警示教育活动和改进司法作风教育活动,通过深刻剖析思想,自查自纠,找准问题,立行立改。他坚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有一次,一件案件的判决结果让原告方非常满意,事后,该原告找到他,一定要请他吃饭以表达感激之情。对此,他当场婉言拒绝,并告诉当事人,公正司法是人民法官的天职,更是人民法官的责任,如果要感谢,最应该感谢的是法律的公正和司法的关爱。

张学平经常说,作为法官在考虑法律正义的同时也应该有慈悲救人之心,以无情的目光对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2013年他办理过一起赡养案件,原告是一对70多岁带病的老人,因未生育收养了一子,但儿子离异后长期不回家,还把孩子留给老人,老人生活艰难,无奈起诉要求儿子承担赡养义务,否则断绝关系。

受理案件后他多方打听其儿子的下落,但过了3个多月还是杳无音讯,案件进入僵局。眼看中秋到了,他想到了老人的孤独,他以儿子的身份看望了老人。

他说,最让他不能忘怀的是老人的笑容,他意识到作为法官具有慈善的良知也是对公平正义的诠释。后来,他通过当地居委会发动群众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儿子,对其进行了教育,老人的儿子当面向老人认了错,老人也原谅了儿子,以老人撤诉结案。这仅仅是他办理的无数案件中的一个,由于他经常工作在群众中,被群众称为“平民法官”。

助民实现正义梦张学平始终坚持提前到岗,最晚下班,无论家中有什么事,都坚持以工作为重,从未请过一次假,从未耽误一点工作,而且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赶工作。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他经常一天开好几个庭,还要阅卷、写判决,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但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如果白天没时间写判决书就经常晚上加班写。工作很辛苦,家人和同事经常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但怀着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对当事人权益高度负责的态度,他选择了坚持。

在他心中,优质高效地审理好每一件案件,让当事人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永远是第一位的,因而他经常会在下了班还苦苦思索案件的审理方法。虽然有时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但当案件稳妥审结,张学平的疲惫感便顿然消失,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也许是他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

2008年冬天,母亲突然病重,经常住院,张学平想请假去照顾母亲,但法院案多人少矛,当时一个月定了21个开庭,他只能忙里偷闲照顾母亲,坚持在办案一线,常常穿行在田间地头,为化解一个个矛盾而四处奔走。可是母亲没有给他留太多的时间,突然离世,给他造成了终身遗憾。他说:“我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陪母亲说话的时间太少了。”他就是这样一心扑在工作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法官。

张学平工作以来多次送法下乡,巡回审理案件,阳光服务,零距离服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为了让当事人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坚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为民司法的炽热感情,主动挑重担,积极办难案,在案件质量上,做到严把“四关”,不办“三案”,实现“三无”,确保了司法公正。

即对每一个案件,都做到严格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并且坚决不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所办案件无一错案、超审限案件。

在办案效率上,把握“两快”即“快审、快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积极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了80%,以高效办案更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好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在工作方法上,牢牢把握“调解优先”的原则,既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又最大限度维护和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2013年他承办的一起医患纠纷案,因医院行腰间盘手术无意给20多岁的原告穿透了马尾神经,病人下肢无法站起、大小便失禁,医院在北京给病人已看了4年多,但治疗效果甚微,病人家属情绪激化,院方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但诉前双方一直未能协商处理。

受理案件后,他没有就案办案,反复研究了病历,上北京多次询问专家,称基本没有治疗价值,现在仅仅是康复治疗,奇迹只能靠自己锻炼实现。为此先后做原、被告工作20余次,晓之以理,最终感化了原告,同意出院解决,被告也做出了让步,同意在经济上让步,案件调解结案。

他说,“只要心里装着群众,与当事人交心,每一个案子的审理,都有一个温暖的入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心为民孺子牛多年来,张学平虽然解决了数以千计的纠纷,化解了不少矛盾,但有时候也感觉力不从心,他知道光靠法院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只能时刻要求自己开好每一次庭,做好每一次接待,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办好每一起案件,认真履行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

尤其在基层法庭工作,他认为更加应该腿勤快、嘴勤快,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就是他的工作作风,这就是他一心为民的“孺子牛”精神。他说,既然你选择了这个神圣职业,就应该爱这个职业。他经常讲,多年的审判实践及与数以千计当事人的接触,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为民、务实、清廉、公正是法官的生命所在。

张学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互相学习时,提出法官要身体力行践行“三风”。张学平认为:法官个人在业务上必须娴熟,要行踏实之风。一个没有深厚法学理论功底的法官很难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一个不具有娴熟法律专业知识和审判技能的法官很难高效率地处理案件;一个没有良好定向思维的法官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裁决。

如此,法官必须冷静自持,不张扬,不愤激,在正义与邪恶,对与错之间做到泾渭分明,不偏不倚,不盈不损。

法官在态度上必须谦虚,要行朴实之风。他说,社会权力的配置让法官享有最终的决定权,但是如果因为享有这样的权力就自命不凡,也会摧毁司法本来薄弱的权威。作为法官应该谦虚面对法官所拥有的权力。这种谦虚要求法官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倾听,让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理由;要懂得包容,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司法的尊重和关心。

法官在品格上必须高尚,要行廉洁之风。他说,当事人信服法律,而不是屈服于法律的首要条件应该是信任法官。作为法官“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作为新时代法官,就让我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法官多一份尊严、为法院多一些公信、为法律多一点权威。

张学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他和老百姓在一起的身影。他所办的数千案件当事人无一上访、申诉、缠诉,这在全市乃至全省法院系统也是不多见的,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法官的为民情怀。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用无声的语言宣告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邢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