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匠师昌绪的徐水故事 5回徐水设10万奖学金
11月10日上午7时7分,两院院士师昌绪,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2011年1月14日,师昌绪获得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从保定徐水县走出去的老乡,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故乡又有着什么故事。带着一份缅怀,记者到师昌绪老家徐水县留村乡大营村走访。
11月13日,在大营村东北侧的村文化广场,两盆菊花和四盆绿萝在一尊雪浪石下随风摇曳。
村里党支部***李志明说,10日获悉师老去世的消息后,有村民自发在老人家亲笔题名的这块雪浪石下,献花哀悼。
在这个3000多人的村子里,师昌绪印记颇深。
天资并不聪明,因背?上总理遗嘱遭罚站
1918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在大营村一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家有旱田二三百亩,多达40多口人。父亲师克和是秀才,在县城教书,母亲来自破落官宦家庭,平时操持家务。
1925年,师昌绪到邻村荆塘铺读小学。一次放学回家,老师要求背诵课文《总理遗嘱》,师昌绪的堂哥很快背过跑出去玩,留下师昌绪背了很久也没背过。第二天一上课,绝大部分同学都背过了,磕磕巴巴半天没背过的师昌绪,被老师罚站。
这件事对家教甚严的师昌绪触动很大。在他的自传《在人生道路上》写道:天资并不聪明,必须加倍努力才能与别人同步,以后学习十分刻苦年终全县会考,考了个第一名。
对此,师昌绪63岁的侄子师兆仁回忆称:我父亲跟我说,小时候师昌绪沉默老实,但读书非常刻苦。经常一个人在最僻静的小院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还总是拒绝跟同伴出去玩耍。后来,小伙伴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老院子,意思是总憋在院子里看书,不出去玩。
诸事忍让包容,遭人迫害不计前嫌
在荆塘铺读了一年?学后,师昌绪转到徐水模范小学上二年级。当时老师规定,谁的桌子底下有纸团,就让谁打扫整个教室。
县城里的同学看不起师昌绪,经常故意把纸团扔到他的桌子底下。为此,师昌绪曾被老师罚扫教室一星期。自知打不过也吵不过的师昌绪就把这股气用在学习上,并很快成了班里最好的学生,经常被老师表扬。慢慢地,那些同学也不再欺负他,并成了他的朋友。
这种诸事忍让包容的性格,对师昌绪终身影响很大。
在***期间,一位老朋友的女儿分配到师昌绪研究室。然而为了入党,这个女孩竟撰写大字报污蔑师昌绪,导致他在***中被鞭打得皮开肉绽,一度想过自杀逃避,但最终熬了过来。***结束后,当这位老朋友的女儿需要提职提薪时,师昌绪却不计前嫌一样为她说好话。
游子心系故土,送技术设10万奖学金
1958年,师昌绪第一次静悄悄回到了徐水老家。当时大环境不太好,几乎没跟外人打招呼。侄子师兆仁这样说。此后,师昌绪每一次回徐水,都会引起轰动。
2006年,师昌绪因徐水一家企业技术需要,回到了徐水进行技术支持。2011年5月,师昌绪回到徐水老家,村里的文化广场在他的帮助下顺利建成,并张罗安装了LED路灯,村小学的照明灯,村口的LED显示屏。2012年5月,师昌绪再回老家,跟村小学孩子们座谈,叮嘱孩子们做事一定要先学会做人,要多学习科学知识报效祖国。当年11月份,师昌绪自掏10万元分别在徐水小学和大营村小学设立奖学金。
去年我们去看师老时,还能跟我们一同合影留念。今年再去的时候,医生说吐血吐得厉害,不能见人了。李志明说,最近几天他都在忙着参加11月16日的师老追悼会。应治丧委员会要求,他什么都没带,只有一副悼词。(□首席记者邸志永通讯员王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