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春晚再红 词曲作者原是甘孜音乐人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拉……”10天前的央视春晚上,几位歌手刚刚唱完《卓玛》,这首歌的词曲作者、甘孜州歌舞团的真知和秋加措就接到了各方打来的祝贺电话。“我们甘孜的歌又上春晚了。”24日,在成都康定酒店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几十位刚刚度过春节假期的“甘孜文化人”兴奋点全部集中在《卓玛》上。
在秋加措的记忆里,上2010年春晚,已是《卓玛》第5次在央视大型节目中出现,但他的名字却是第一次以曲作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卓玛》并非新歌,音碟、网络下载、电台播放、卡拉OK点播,《卓玛》被传唱流行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但很少有人知道《卓玛》的词曲作者真知和秋加措是甘孜本土音乐人,甘孜文化界也没有因为这首歌被热唱而意识到它的价值。
曾经有人问真知:“这首歌是写给自己心爱人的吗?”真知说:“也对,也不对。”《卓玛》不是写给某一个人的歌,而是真知对所有雪域高原妇女的赞美。从小生活在高原上的真知说:“一杯水、一壶茶,是母亲和姐妹们做的每一件小事,把我们塑造成山一样的男人,歌词就是我最真实的表达。
”2001年,真知把自己的歌词交给年长的秋加措老师看。“我觉得写得很好,是一个藏族人的真情实感。”秋加措很快谱了曲,歌曲在康定歌手中悄悄传开了,也被外来的采风者带出了甘孜。
此后,把《卓玛》纳入自己演唱曲目的有亚东、孙楠及无数歌手,但词曲作者却被忽略了,甚至在公开场合中变成了别人名下的作品。为此,秋加措还和某电视台打过官司。但没想到《卓玛》现身春晚,“好歌是挡不住的!”
“味精很香,但装在味精瓶里反而闻不到。甘孜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秋加措的《卓玛》唱红后,先后有多家音乐公司与他签约,一些大企业请他写歌,开价都是数万元。有些企业更聪明,只需要把公司网页与《卓玛》的音频视频地址链接上,公司的点击率就大幅上升。“但州里却没有利用好《卓玛》的名气。”座谈会上,大家反思的正是这个问题,“我们的歌曲被别人唱红了半边天,经济价值可观,却没有给甘孜带来更多的效益。”
四川音乐制作人陈川认为,“写出一首好听的歌曲,词曲作者已经完成了他们使命,如何完成传播,打造成产业需要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座谈会上大家发出了“好好打造《卓玛》品牌”的呼声。“甘孜州目前还没有一个扎得下根的演出平台,好音乐外流是很正常的。
”郎尼阿彬现在是云南迪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音乐制作人,曾经也是活跃在甘孜的乐手和歌手。“别人唱红我们的歌,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品牌效应依然是自己的。”郎尼阿彬认为找回“卓玛”是可能的。
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秀彬在座谈会上表示:“完全来得及。甘孜有的是人才,有的是创作的源泉,现在大家知道《卓玛》的来源地,正好成为一个知名品牌。别人做得早,做得好,所有的方式都可以借鉴。毕竟资源和文化优势本身是不能复制的。”
《康定情歌》曾让康定城在全球知名,如今《卓玛》再度红遍大江南北,给了甘孜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一个破题之机。记者从甘孜州委宣传部获悉,底蕴深厚的藏民族文化资源是该州文化文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的源泉,打造甘孜文化产业的最新举措即将推出,《卓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牌。(黄里 陈建兵)
“经过半个世纪的历史积淀,藏民族文化艺术这朵雪域奇葩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当她拥有更多的机会向全世界展示神秘面纱下的美丽时,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无不为之倾倒。”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歌手德西用诗一般的语言感慨地说。
格萨尔藏剧团,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一个由30多名普通农牧民组成的艺术团,正是这个纯民间性质的业余艺术团,把散发着藏民族浓郁风情的舞台搭在了西方国家,让像青藏高原蓝天白云一样纯净博大的艺术之美,翩翩飞进西方人的心里。
色达县文化旅游局办公室主任殷小林告诉记者:格萨尔藏剧团曾应邀赴波兰、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在第37届扎柯庞勒国际山丘民俗节上,曾一口气捧回6个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