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珺合伙的咨询公司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合伙人首次揭秘:跨国公司是怎么在中国投资的?

2017-07-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前,我国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转移和产业调整.怎样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一直是各地一直思考的问题.招商引资内参为大家选取世界著名

当前,我国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转移和产业调整。怎样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一直是各地一直思考的问题。招商引资内参为大家选取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合伙人叶珺撰写的文章,介绍了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开展投资。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首先通过两个案例谈一谈外商投资的选择是否发生了变化。第二个,外商投资在这样的变化情况下新的趋势是什么?第三个,新一代开发区的发展趋势,第四个,如何打造新一代开发区。

第一,诉求,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去招商,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些外资从成本为中心的考虑因素更多的转向更加多元化的因素,这些多元化的因素不仅有产业基础,服务、氛围,很重要是当地的市场,这个是真正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如果我们要去关注或者吸引这些外资企业,都要关注这些方面。

也就是说,开发区能不能提供这样大的市场。介绍两个案例,这两个公司都是委托罗兰贝格制订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也进行了选址,但是最后都没有投资。

这家公司是做高端户外运动用品的,他规模不小,也是在纽约上市,11年的收入67亿美元,是一个挺大的公司。这家公司在美国的财富五百强里面排130位。当时他在珠三角已经有一个工厂,但是这个工厂已经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成本的上升,包括人才等原因。

他的产品包括滑雪板、高尔夫产品,很高端,价格很贵,他的市场主要在欧美。这样的公司委托我们看,如果在珠三角的这个工厂不开了,是不是有可能搬迁到中国内地或者大陆区域的其他地方。

这个是我们给他们选择的六个大的维度,对于每个客户来讲,或者每一个投资商来讲,他的选择维度都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维度,权重30%的是官僚体制,这个是一家已经在中国经营了十来年左右的外国企业,在他考虑工厂搬迁的时候,他考虑最大的原因,比重占到30%是所谓的官僚体系,也有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现代化的生产,供应商的因素等。

但其实,通过这样的一个评估标准,这个是我们服务于他所用的标准,也是他所认可的。

对于在座各位其实是有一些启示,大家可以看到成本因素吗?基本看不到,但是这个看不到并不是他没有考虑,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因为成本必须结合其他的要素一起考虑。比较到最后,慢慢慢慢的,从海量的选择区域慢慢聚焦到两三个时候,成本还是很关键的。

但至少这个维度显现的是比较多样化的。初选以后,重庆、山东、湖南、安徽、福建这几个地方作为了一个潜在的投资地点,大家请想想,我选择具体的开发区和具体城市的时候,他怎么评估开发区的官僚体系,他就看大的城市,比如镇江,如果江苏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印象,那么镇江就会占到便宜,如果江苏的印象不好,那么镇江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他没有选择投资,他有几大原因,其一,缺少人才,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大家可能往往觉得这些这些只是平时大家冠冕堂皇的说一说,中国人才不够,这恰恰是他们的主要原因,中高端的人才缺乏,他高端的雪橇、滑雪板,学习大量的设计,需要大量的精细化的操作,这些人没有,需要跟客户很接近,判断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产品,设计的团队要经常飞回市场所在地,所以他觉得在中国是有问题的。

其二,成本因素。因为他的确知道这些,如果在一线城市,成本是高的惊人的,所以他不可能选择这些城市,而一旦脱离了北上广深,他缺乏引进人才的平台。

其三,工作环境相对不足。其四是远离客户。他的客户,在中国买得起的还是很少,更多是在欧美。他判断下来,就没有决定投资。第二个案例,这是一家德国的家族企业,他是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占据了70%到80%的市场份额,但是生产基地是在德国。

这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这个企业当时考虑是不是把厂建到中国,我们帮他选址,从31个省选择,他们选址时候的程序不比世界五百强简化,从31个省到7个省,然后到7个省里面的六个工业园区进入他最后的名单,然后选择最后的工业园区,我们从营运成本、人力资源、物流等等,以刚才类似的指标做评估,具体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比较B2B的市场企业,他的运营成本放在比较高的位置,最后也没有投资。

这个原因说起来大家可能会笑,其一,没有国际学校,他看的六个园区都不在上海北京,一旦跑到北京上海之外,他到中国以后需要派遣较多的外派员工,如果解决不了这些员工的子女教育成长环境,人家是不愿意来的。

其二,缺少教堂教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点,教堂教会没有,这些人很难在中国生活。希望通过这两个失败的案例,没有在中国成功投资的案例给大家一些启示。

第二,既然发生这样的一些变化,外商投资在这样的变化情况下新的趋势是什么?其一是更加严峻,如果展望未来五年十年,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其实还是抱有一些顾虑,尤其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发生了相对来说没有以前那么激进的鼓励以外,中国还鼓励本土企业创新,在没有给外资企业很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外商企业相比之前环境严峻了不少,这些导致了一些变化,整体来说,地区是植根更实,顺应产业升级,其二是更加广泛,这个广泛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变化,外商企业也在考虑这些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这种转移在加速。

其三,更加深的市场渗透,如果是面对终端消费者市场,包括耐克、阿迪这些,他们对于其他一些内陆地区的投资,非常关注当地市场的渗透,我们外商企业十年前,五年前,基本上关注中国的是一线二线城市,现在,尤其在消费者零售领域,如果不到二三线城市,这些市场都被中国的企业占据了。

其四,更加紧密,我们可以看到外资企业和国内的新增的投资,或者在原有投资上的升级,很多是和国内企业一块来做的,也就是伴随着大量的收购兼并,所以对开发区来讲,你本地有多少的资源,用这个跟外商企业一块来进行合作的投资,这可能是吸引外资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第三,针对这样的需求,很简单的讲讲我们对新一代开发区的认识。

我们认为从单一的产业集聚向功能复合的活力新城的发展,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单一的产业集聚,这三到五年来,大家都在讲产业要有主导产业,而不要什么都做,但其实这一点我是表现一定的怀疑态度,当你发展初期的时候,是需要产业拉动,但是当在一个成熟区域的时候,包括镇江这样的区域,如果不向功能复合的活力新城转变的话是不行的。其二,由功能主义向新都市主义转变,其三,由机械的安排转向自然式生长。

其实质是由单纯追求产业发展向追求产业、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转变,产业与产业的共生,人与产业的共生,人与城市的共生,这些问题不思考的话,最后吃亏的是我们自己。

第四,如何打造新一代开发区,从我们服务的开发区来讲,其一,主导的产业,虽然是主导,但是到底有几个,我们要把这个研究透彻,把产业链做一个研究,尤其对于招商人员来讲,如何更好的我这个区域之内的产业发展规划,这是第一步。其二是规划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其三是定位区域客群,不能再作为一个产业的集聚圈,所以这时候必须研究人。其四是测算开发投资,其五,预测区域经济,其六,优化业务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