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信诈骗案件 究竟是谁在泄露我们的信息

2017-1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电信诈骗这个话题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9月4日被电信诈骗骗光5000元学费,吉林工商学院一大二男生失联,最新消息,该大学生已经身亡:前几日清华大学一在职教师遭电信诈骗惨失1760万元:而在上个月,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花季少女不幸离世……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于手机.电话.网络等工具从事疯狂的诈骗活动.而且这些诈骗活动呈现高速增长蔓延态势,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痛定思痛!电信诈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最近电信诈骗这个话题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9月4日被电信诈骗骗光5000元学费,吉林工商学院一大二男生失联,最新消息,该大学生已经身亡;前几日清华大学一在职教师遭电信诈骗惨失1760万元;而在上个月,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花季少女不幸离世……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达,一些不法分子借助于手机、电话、网络等工具从事疯狂的诈骗活动。而且这些诈骗活动呈现高速增长蔓延态势,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痛定思痛!电信诈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普通老百姓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在基本上说要的电信诈骗活动中电话、网络和短信三种形式占据绝大多数,从数据上显示,2015年的调查显示将近7成的受害者是通过接听电话受骗的,占到69.71%,而通过网络和短信受骗分别占到了29.99%和0.3%。

同时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现在也从电话、手机短信群发器、电脑群发软件等发展到任意显号、任意改号软件等,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增强。这次的徐玉玉案件的主犯都在举例山东千里之外的福建,公开报道显示,在诈骗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候,福建的安溪县境内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达上百万条。

在最近的许多电信诈骗案例中,诈骗分子都可清晰获知受害人姓名、联系方式,甚至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码,显然电信诈骗已经趋向精准化,这也意味着用户信息被大规模泄露。

热门节目中奖、冒充房东转账、赌博诈骗是骗子最常用的手段。同时也有谎称“银行卡泄密”、亲友车祸的避险型诈骗等等。下面笔者简单举例说明这些欺骗的小手法:比如不少人经常接到这种短信“您在某地刷卡消费×××元,如有疑问,可致电××号码咨询。”用户回电后,会逐渐陷入转账陷阱。

或者以中奖为由骗取所得税、公证费的“中奖”诈骗;也有早分子制作一些‘钓鱼’网站,通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冒充领导和熟人诈骗的也不再少数……总之犯罪分子总是能想出五花八门的招式。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电信诈骗也在不断花样翻新,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通常情况下,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很细,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帐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而且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

同时这些犯罪群体不断蔓延扩散,作案过程多区域活动,犯罪分子大跨度流窜。这里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通常在这些犯罪分子中台湾籍和福建安溪籍是电信诈骗犯罪主力军。而湖北武汉、湖南娄底、广东茂名、广西南宁、海南儋州籍是电信诈骗犯罪的常发地区。

2015年数据统计显示,40岁以上的中老年更容易受骗,占总受骗人数的62%,而50岁以上的受骗认识占总受骗人数达到了36%。而这其中女性更容易受骗。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高度重视情绪和情感的满足。尤其是骗子几句甜言蜜语之后,老人会失去防备心理,更易信任他人的这种心理特质就会暴露无遗。而往往会被各种骗子所利用,高龄者已成为被欺诈的重要人群。

公安部数据显示, 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国通讯信息诈骗分别发案约17万起、30万起,40万起年均增长迅猛。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更是将近50万起,让人瞠目结舌。

随着案件数量的激增,电信诈骗所涉金额也在不断攀升,每年因为这种诈骗白白损失个人财富的,全国的金额加起来已达到100个亿。很多是老年人的养老钱,因为几十万、上百万被一卷而空弄到家破人亡,老百姓不仅遭受了财产损失、精神崩溃,家庭和睦也受到摧残。

马克思在资本论说:“10%的利润可以让人疯狂,50%的利润可以让人不顾一切,100%的利润可以让人挺而走险,300%的利润,可以践踏人间一切法律。”电信诈骗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低成本高汇报的犯罪活动,诈骗的手法很简单,很容易传播、仿效。犯罪分子随便买几个短信群发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骗了好几万块钱。

徐玉玉案元凶找到了,但是他们好像又不是真正的元凶,试问,谁把徐玉玉的个人信息泄露了?要不骗子怎么能非常精准的假冒教育局领导行骗呢?

这就需要我们从源头抓起,深究是谁泄密?平时我们QQ或微信聊天、电子邮件、网络购物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快递单、保险单、火车票、酒店住宿、航班搭乘、信用卡办理、移动电话号码办理、各类学校注册信息、房屋中介,都是个人信息泄密的高发地。而倒卖信息者往往可以获取暴利,而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而这些有谁来监管?这些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更应该从系统入手,谁泄密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无论是企业和员工对泄密者的处罚也应该落到实处,让违规者没有生存的空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姜奇平曾指出:“运营商为追逐利益而疏于监管难辞其咎。”也有一些运营商针对一些“改号”软件的诈骗,称“监管成本太高,不愿投入这笔钱”。

同时除了运营商,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行政部门负起这个责任,而且好像到现在遇到这种问题都不知道该有谁来监管。徐玉玉案件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破案和媒体的跟进分不开的,公安部门能这么快解决的问题,平时为什么漏洞这么多呢?实名制是不是应该全部普及呢?

有好事了大家一起上,出事了都怕担责任。为什么改革非要倒逼呢?我们都有碰到一些电信诈骗的事件,但是只有出了大事大家才出来讨论两句,过两天又忘掉了昨天的疼痛。

为什么此类案件还是特别的多呢?这里面除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犯罪的宣传要更加及时,更加有效,更加扩大宣传系统化。是不是每个家庭都要下发一个防骗手册呢?是不是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天也要普及到这种常识呢?好像我们做的还很不够。

往往抓住这些犯罪分子之后,处理上偏轻,抓到以后判的几年刑很快就给放出来了。而因为电信诈骗低成本高回报,出来之后又从操就业的不再少数。对待这种对社会有很大危害的犯罪分子,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让其不敢再挑战法律的准绳,如何识别电信诈骗?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个电信诈骗的伎俩,希望你牢记在心,才不至于造成财产损失。手机的短信链接不要打开;没有显示来电号码或者号码比较诡异的一般都有问题;千万不要谈论自己的卡号和密码。

一句话:不要想有占便宜的心,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所有信息,实在拿不准就挂掉打110。

同时尤其是涉世不深或者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掌握一些信息,公安机关、媒体都会不时地发布一些防骗技巧,一定要多留意多看,提升自己的防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