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洁:演员这个职业最不能离开的就是生活本身
李光洁发现,当他开始对“洁叔”这个称呼习以为常时,就是找到了当下环境中最舒服的状态。
几年前,他是那个媒体眼中不苟言笑且爱较真儿的演员,更不可能参加综艺节目;现在,他爱卖萌、讲段子,还成为了时尚型男的代表,且不断做出新的尝试。李光洁不想用“突破”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而是说:“以前我对从事的工作过于紧张,现在是更放松了。”
娱乐圈本来就给人一种时刻准备、不能松懈的感觉,在这种几乎每个人都处于紧绷状态的时候,李光洁的放松显得更为难得。他觉得以前的问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不是很能放得开,从小受传统教育,舞台就是神圣的,不可以在上面打打闹闹开玩笑。”时间倒退五年,他自己都不相信有一天会参加《跨界歌王》。
李光洁站在舞台中间,是一个演员正在以歌手的身份接受评判。这是他给自己做出的调整和改变,“大势所趋,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也必须要去接受。”他也说不好这是进步还是退步,但多少有些妥协的成分,只是让自己知道,原来这样也是可以的。
回顾 2016 年,李光洁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事情,正是两个第一次。除了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以外,第一次演大反派是另一件事。电影《使徒行者》里,他饰演的杀人如麻的大毒枭的戏份并不多,但却特别出彩。李光洁觉得,这和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是分不开的,“我总是在想这样一个人,他在讲杀人事情的时候,不会是那么抑扬顿挫的,因为杀人本身就是他的生活,他习惯了。”以一种稀松平常的状态来描述杀人,才更能衬托出角色的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这就像北京人在说堵车和雾霾的时候,不是义愤填膺的样子,而是一种调侃的语气。
在李光洁看来,演员这个职业最不能离开的就是生活本身。“你不觉得一个演员,每天就是从一个剧组到另一个剧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吗?我们在戏里演的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个人,是每天吃五谷杂粮去菜市场买菜挤地铁的人,没有生活感受怎么去扮演角色呢?”
热爱生活,就是李光洁给自己下的定义。“温饱解决之后,想的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他有很多爱好,摄影、潜水、旅行、科技产品,这些都是他区分工作和生活的分界线。就像本次拍摄的时候,李光洁在换场间隙一直在和摄影师讨论摄影技巧,相机和镜头的型号也说得头头是道。他对很多事属于慢热型,却对新型科技产品极为敏锐。“市场上出了什么新的电子产品、智能吸尘器啊,我都想快点能用到。”
李光洁最近沉迷的东西是耳机和播放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线材、接头。“有时候觉得耳机音源效果不是特别好,就开始买无损音质的播放器,然后发现又需要买解码器,后来看到线材也很讲究,买完又觉得插头也应该随之换掉。”李光洁说,越深入研究一样东西越发现其中无限的奥妙,越感兴趣则越会“掉坑儿”,而这正是他认为的热爱生活的表现。
不过,热爱生活与认真工作并不是矛盾的事情。放松下来的李光洁,对表演和艺术的追求依然都在,他希望起码一年能接一部给人以启迪的作品,以找到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电视剧《林海雪原》算是符合他接戏标准的一部剧,杨子荣将成为 2017 年李光洁与观众见面的第一个角色。他在东北拍了五个多月,每天穿着三十多斤的貂皮戏服在零下 30 度的温度里演。极寒条件下的表演不容易,演好一个被翻拍过无数次的经典角色更不容易。“凭什么你演的杨子荣就能脱颖而出被记住?”这是李光洁给自己设置的问题。
“表演方式既不能脱离熟悉这些角色的父辈的观众,还要让年轻的观众能接受。”李光洁说,他在一些经典桥段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上采用了更加尊重传统的方式,原著小说中有但是文艺作品没有表现过的情况,尽量要用一些现代观众能接受的方式。
对于播出之后的效果,李光洁一直挺忐忑的,但他开始懂得“只要尽心尽力,有些事不必强求”的道理。对于被拿来比较也有强大的内心,“我不怕,因为一直拍戏都会演一些被翻拍很多遍的作品:像杜拉拉、山楂树,我习惯这种比较了。”
他很满意现在的这种状态,“不用非得数一数二,也不用倒数第一第二”。这让他少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有戏拍,有时间休息,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敢停下来,能想去哪吃饭就去哪吃饭。”至少,在李光洁眼里,没有什么比现在更好更放松的了。不会因为所谓的名和利而苦恼,不会因为岁月带来的痕迹而发愁,欣然地去接受一切变化,遵循自己拍戏和生活的节奏,他说:“生活就是要把自己哄开心了,这辈子才活得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