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 填空 名词解释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关于<乐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性的论乐著作,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所作.原有23篇和24篇两种版本,现有11篇通过礼记,史记,

4.关于《乐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性的论乐著作,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所作。原有23篇和24篇两种版本,现有11篇通过礼记,史记,乐书保存下来。11篇可分为4类:《乐本》,《乐象》,《乐言》,是论音乐本源的;《乐化》,《乐施》是论音乐个人感化作用的;《乐论》,《乐礼》,《乐情》,是论音乐社会作用的;《宾牟贾》,《师乙》,《魏文侯》,是对孔子,师乙,子夏论乐的记录。

5.汉代俗乐:清商乐,百戏,鼓吹乐。曲牌来源于大曲,诸宫调,词调等。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6.宋代的说唱类型: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

7.元杂剧的形成:在宋金杂剧,院本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等民间音乐艺术成就,于金,元间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戏剧。原北方金院本和杂剧又因进一步发展而影响剧增,遂专称元杂剧,又称元曲。其结构是一本四折(幕),有时加一个楔子。其表演是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是一种以唱曲为主的戏曲,往往一个人主唱,属曲牌体形式。

8.十二平均率:是朱载育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

9.中国戏曲的发展:四大声腔体系:昆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10.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李叔同,沈心工,曾志忞。

11.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方式:传教士,新式乐队,音乐社团。

12.清代中叶的说唱音乐:没相关资料!!!!!!!!

13.元代关于声腔的《唱论》:是一部论述宋元戏曲歌唱方法,歌唱格调,节奏,宫调声情等内容的著作。由元代的燕南芝庵撰写,是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

14.唐代的音乐机构: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大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其中大乐署监管雅乐和燕乐,主管对音乐的训练和考核。鼓吹署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教坊是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独立出来的,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人才,由皇帝直接派专人来管理。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梨园的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15.八音分类法:金,石,土,木,丝,革,匏,竹。

16.六代之乐:黄帝时期的乐舞:《云门》。尧时期的《咸池》。舜时期的《大韶》。夏时期的《大夏》。商时期的《大濩(hu) 》。周时期的《大武》。

1.大司乐:是我国周朝时创立的音乐教育机构,主要职能是培养贵族子弟,并从民间选出有音乐天赋的少年(13~20岁)进行礼乐的教习,学制为7年。

2.巫乐:是商代形成的音乐文化,其特征是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商代巫风盛行,人们崇神尚鬼,各种占卜活动极为频繁,而巫是联系人神的桥梁,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在一些重大的祭祀仪式上表演。

3.郑卫之音: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它较多的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团结意识,因而是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加以排斥和否定。诗经,国风共160篇,郑,卫风有31篇,各国风诗多为短小歌谣,郑卫风中却有大段的分节歌,可见其音乐结构的复杂变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和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相反,维护并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乐记》里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郑卫之音便成了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4.楚声: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楚国民歌和一部分利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创作的总称,是战国时期秦汉间楚地的音乐,又称楚调或南音。在战国和西汉时期极盛行。屈原的九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在汉宫廷中流行,也流行于民间,后世将其保存在古琴曲当中。

5.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始于秦代。据汉书,礼乐志记载,乐府为汉武帝元鼎五年始设,是继周代大司乐之后在宫廷中建立的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教育机构。其职能为进行音乐舞蹈人才的音乐教习,进行民间音乐的收集,依曲填词,创作改编曲调,编配器乐伴奏等一系列的音乐实践。在其中有代表性,并对中国音乐构成产生深远影响的类型主要有相和歌,清商乐,鼓吹,百戏。

6.相和歌: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发展起来的。相和歌的范围很广,是对汉代时对一些音乐形式的泛指。作品经由乐府整理的民歌,加上丝竹乐器伴奏形成。伴奏一般有7种乐器组成: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演唱者自己击节演唱,以独唱为主。

7.百戏:又名散乐,是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它包括角觝(di),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在古文献和汉墓百戏画像石中,有很多百戏节目的记载和石刻,如:鱼龙曼延,东海黄公,跳丸剑等,这些节目的表演规模庞大,妙趣横生,常有歌手,鼓,钟,磬,箫,瑟,筑等为之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