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渤当导演思考中国特色“跨界乱象”

2017-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在刚刚闭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渤凭借<冰之下>一举夺得金爵影帝.这是他继电影<斗牛>之后,时隔8年再度出演文艺片.但与"顶级演员"相比,他的"导演"新身份却更加吸引眼球.今年5月,在"第十四届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天天影业负责人曾透露,黄渤执导的首部电影处女作<一出好戏>已经开拍.此次,在金爵奖后台的采访间中,黄渤本人亦对该消息进行了证实.并表示,"十分享受导戏的过程"

近日,在刚刚闭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渤凭借《冰之下》一举夺得金爵影帝。这是他继电影《斗牛》之后,时隔8年再度出演文艺片。但与“顶级演员”相比,他的“导演”新身份却更加吸引眼球。

今年5月,在“第十四届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上,天天影业负责人曾透露,黄渤执导的首部电影处女作《一出好戏》已经开拍。此次,在金爵奖后台的采访间中,黄渤本人亦对该消息进行了证实。并表示,“十分享受导戏的过程”。

“演而优则导”这在影视行业并不罕见。大到姜文、周星驰,小到于月仙(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谢大脚的饰演者)、卢庚戌(歌唱组合“水木年华”主唱),但凡混过“圈子”的人都有一个“电影梦”。只不过,有人是为了“圆梦”,有人为了“变现”。

而此次黄渤担任导演拍摄电影《一出好戏》,究竟是“哗众取宠”,还是“实力进阶”?中国导演的门槛又为何越来越低?

黄渤转型幕后早有迹可循?

据悉,黄渤首次担任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一出好戏》目前已在青岛开机,从路透照来看,演员王迅、于和伟已经出现在片场。该片剧本黄渤花了2年时间精心创作,黄渤也将主演该片,还会有王宝强、舒淇等老友的客串演出。

众所周知,黄渤是内地少有的集演技与票房号召力于一体的演员。曾主演的《疯狂的石头》、《心花路放》、《杀生》、《西游降魔篇》、《寻龙诀》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均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还是一个短片“导演”。

2012年,黄渤曾与刘烨、黄磊、吴秀波、王学兵、李光洁、张默,参与导演搜狐出品的“7电影”系列,拍摄了自编自导的短片《特殊服务》。同年,他又自编自导了一部微电影《2B青年的不醉人生》。

虽然这样的成绩算不上如何惊艳,但对黄渤今天转型导演可以说奠定了基础。谈及转型冲动,他本人表示“从演员到导演,与重复自己相比,更愿意跳出舒适圈。”虽然有难度和风险,但是为了对创作保持冲动与兴奋愿意尝试。

如果说拍摄短片还只是“玩票”,那近两年黄渤动作可以说已经令其转型导演有迹可循。去年6月,黄渤曾发起“HB+U”新导演助力计划,旨在借鉴好莱坞电影工业成熟体系,面向全社会选拔优秀新导演,打造优秀类型片。

与此同时,黄渤也开始介入电影项目开发和制作。去年9月,电影《西游记》系列第三部《西游记·女儿国》对外公布,黄渤加盟该片首度转型,成为操盘幕后的出品人之一。据了解,该系列此前两部电影《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票房均已破十亿。黄渤加盟不仅有投资,更将参与票房分成。

但布局上游毕竟是资本游戏,担任导演不仅考验经验和魄力,更考验内容创作。能不能有一个好故事供人演绎是前提,而导演会不会讲故事更是多数跨界导演面临的难题。从演员角度来看,黄渤值得期待,但从新人导演而言,黄渤还有待观望。

“跨界导演”成“票房毒药”?

一直以来,影视行业的“跨界导演”层出不穷。既有姜文、周星驰等行业先驱,也有徐静蕾、赵薇、陈建斌、徐峥等后起新秀,他们大多从演员转型而来,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扎实的行业基础,为观众贡献了许多经典之作。

即使有少量质量平平的片子产出,多数观众也愿意看在“情分”上买单。但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却近两年被打破,“跨界导演”开始出现明显的“高下分野”。越来越多的“外行人”蜂拥而至,带着粗糙甚至没有讲完的故事,一口气承包了烂片排行榜。

无论是郭敬明、韩寒、落落,还是吴京、文章、卢庚戌,亦或是蔡康永、何炅,都按捺不住,走在成为导演的路上。导演陈可辛曾经说过:“好的演员做导演,通常都不会太差。”但现实情况确是,很多人连自己的定位还没找准就想要一步登天。

这其中不乏演员、作家、主持人,甚至只要和电影相关的人就都被挖来做了导演。比如曾经的玉女歌手伊能静,转型做演员时就没有几部拿得出手的电影作品,如今却又从演员转型成导演,2015年一部《我是女王》豆瓣评分4.1,让观众再也不敢轻易对谁寄托希望。

观察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几部跨界导演作品:除却王宝强《大闹天竺》和韩寒《乘风破浪》借着春节档的势头票房突破5亿人民币,苏有朋的《嫌疑人X的献身》票房4亿人民币之外,剩下的电影无一不是票房口碑双扑街。

包括黄磊的《麻烦家族》票房3200万人民币,豆瓣评分4.7;蔡康永的《吃吃的爱》票房2700万人民币,豆瓣评分6.1;徐静蕾的《绑架者》票房9000万人民币,豆瓣评分4.9;黎明的《抢红》票房1600万人民币,豆瓣评分3.1。

尽管如此,从今年上影节曝光的片单中依然可以发现,接下来已经有十二部跨界导演的作品已经立项。包括梁家辉、秦海璐、蓝正龙、赵毅、李晓川、高晓攀、束奂、崔斯韦、孔二狗、易术,以及张艺谋的执行导演谢东燊,以及影评人藤井树。

导演门槛为何越来越低?

尽管跨界导演的实力不该一概而论,但当前大多数人的心态还都十分浮躁。且随着年轻观众的审美水平和分辨能力越来越高,“圈钱之作”已经很难攻克较高的票房成绩。贸然跨界带给投资方和跨界人的只能是资本和品牌的伤害。

但是,这种状态下为何依然有大批新的跨界导演层出不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曾指出,跨界执导的普遍盛行,归根结底,还是由市场的供需规律决定的,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张的步伐出现的。

新的观影群体和新的需求正在迅速出现,为电影产品的制造者——导演这一行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正是许多“跨界导演”涌入的契机。相比于专业出身的科班导演有限的产出速率,市场的需求却是“时不我待”的。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指出,中国大概至少需要200个以上成熟的导演,但事实上在市场上拿得出手的中国导演只有五六十个而已。面对“跨界导演”良莠不齐的成绩单,不少投资公司更没有耐心等年轻导演成长起来,因此在断层时期导演的选择上也会迫于无奈。

和力辰光董事长李力表示,“所有人都有跨界的可能,比如文艺片导演倘若跨界拍商业片,便比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导演的成功几率大得多。”他认为,一上来就给新人导演投资拍片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至少要先在片场干五六年,与整个电影体系有了一定的磨合以后才能出师。

言下之意,在年轻导演成长磨合的这几年,依然更愿意启用跨界导演。这正是当下多数跨界影视公司的心态。对于跨界导演来说,既然有人投钱给你拍片子的机会,那就不如尝试一把,万一成功了呢?即便最后成绩不佳,也可以回归本职工作,本专业的品牌并不会受损。

说到底,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还是出品公司。一边心态浮躁,一边心存侥幸,这样的双方在一起合作又能产出几个走心的作品呢?先前《小时代》、《后会无期》等跨界作品还能凭借明星人气实现高票房,但如今这种“圈钱”式的运作已经很难有人买单了。

如果用陈可辛的标准来说,作为一个好演员,黄渤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好导演。但愿越来越多人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