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为何不休? 究其责任到底在谁的身上
一幕幕的校园暴力事件像月的盈亏一样周而复始,甚至愈演愈烈,从大学到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他们的善良和正义被武力冲昏头脑?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和任性吗?
而学校,本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最美好的地方却出现了校园暴力频发的状况,这些不仅伤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暴力的行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这一懵懂的年纪,侵害的不只是他们的身体,对于心灵上的创伤,谁又能买单?
当校园暴力与学生发生关系,当施暴者、施暴对象都是该校园中的学生时,当种种暴力行为,如当脚踢、勒脖子、用工具打下体等行为发生在同舍友之间时,我们的学生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这就要回归到学生的家庭环境,我们知道家庭环境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但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影响确实是巨大的,家庭的教育观念以及道德水准将伴随孩子的一生,比如骄傲的家长带出的孩子必然身上有着一种优越感。
我们且不说这是不是正确的,而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件,这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气焰就一定是恼怒至极,其对于同伴采取的发泄行为刚开始可能只是较为轻微的伤害,而一旦轻车熟路,他就会觉得这是必然的,转而做出更加过分的行为,即我们所谓的校园暴力。
那么家庭观念千千万万,我们能协调过来的想必只是少数,而且家长的心思也只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性,要说决断的可能性也是甚微的。那么我们的社会能给予希望吗?
答案也是模糊的,社会的发展,导致的是学生的父母更为不遗余力地争取更高更好地生活水平,而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公园的环境设施是配备齐全的,但父母亲的陪伴却是少之有少的,我们的孩子成长需要的关注度渐渐也变成了成绩和排名,小小的肩膀每天都要背起偌大的书包。
要说他们无理取闹,实际上他们要比我们在这个知道的多得多,什么叫压力想必他们会用比喻句阐述地很好,所以,要杜绝校园暴力,更重要的是从家庭做起,用家庭的温暖来纠正孩子的精神“扭曲”,这才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