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作者罗广斌之死 《红岩》作者罗广斌的悲剧 和他所描写的人物原型
马鼎盛:"文革"时大抓"叛徒",无数冤狱遍于国中。刘少奇被诬为"大叛徒",薄一波等61人被诬为"叛徒集团",瞿秋白也被掘坟揪出,诬为"叛徒",连"无产阶级司令部"里的周恩来也因"伍豪事件"一再受到冲击。窃据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江青反党集团主犯康生,在临死前供认江青和张春桥是叛徒,真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大笑话!
长篇小说《红岩》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后,罗广斌作为主要作者,他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传奇,总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当作把柄紧抓不放。罗广斌长期的心情是压抑,被"文化大革命"的"造反精神"所蛊惑,于是他成为重庆最早的一批造反派。
1967年2月5日,红卫兵闯进家门抓走罗广斌,5天后他莫名其妙地坠楼身亡,时年42岁。著名小说是《大毒草》,《青春之歌》、《把一切献给党》、《欧阳海之歌》等等无一幸免,人妖颠倒的所谓"革命精神"流毒极广。
1961年,罗广斌与关押在渣滓洞的杨益言共同写出的小说《红岩》出版。但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条件下,小说将历史发生的地点与为抗战、反法西斯做出过贡献的中美合作所揉在了一起。
中美合作所同《红岩》这段历史严格说起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中美合作所和军统集中营同在歌乐山,地理位置上连在一起。中美合作所是1943年到1945年。最后按协议就自动终止了。最典型一件事情是抗战期间费巩教授到重庆来了以后突然失踪,当时美方也提出了抗议,在全国各地都进行检查,而唯独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军统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戴笠不让他们检查,所以说从这件事情可以说明,中美合作所和军统集中营是两个概念。
江姐、江竹筠,小萝卜头、宋振中,许云峰、许建业,人们对小说的喜爱早已模糊了墨写的小说与血写的历史之间的界限。而在小说之外,还有着数不清的不为人知的坚持与放弃。
国民党从重庆撤退监狱看守委托犯人找粮食
1949年11月中旬的时候,新世界监狱混乱,没有人给监狱送粮食。监狱看守给政治犯说哪位有关系,出去找点粮食。艾仲伦说我在新世界饭店有关系,我可以去找粮食。第一次回来,第二次又找粮食。遇见熟人,劝他不要回去,妻子也以肚中小孩相求,但想到狱中人要吃饭,难舍地将妻子手推开,扛着粮食回去,最后在1949年11月29日被屠杀。每年的11月29他女儿都回来喊说,父亲我知道你躺在里面,虽然我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
马鼎盛: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重庆地下党王朴被捕入狱,备受折磨。王朴家是江北县的大地主、大工商业主,但他却决定毁家救党。1947年,王朴向母亲金永华提出背叛资产阶级的要求:变卖家产,资助地下党购买枪枝弹药,造反闹革命。这年冬天,一桩最大的田产变卖在重庆完成。金永华把夫妻多年经营猪鬃买的田产卖掉1,400多石,只剩下200石祖坟田。
1949年10月28日,重庆解放前一个月,王朴和其余9名难友在大坪刑场同时蒙难,金永华说"儿子的鲜血,使我认识到人为什么活着,到了这一步,我就什么也不怕了!"一个地主婆,能冒着家破人亡的大风险,献出家财和亲身儿子的性命,支持共产党造反夺权,在革命成功之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不会因为金永华的奉献而改变。
《红岩》是在国内阶级斗争极度激化的产物,今天提倡和谐社会,海峡两岸的对峙也渐渐趋于缓和,我们对共产党在白区武装斗争,地下斗争和狱中斗争的历史,保存其历史面目,不但要还革命先烈本来面目,也同全民族一起反思有关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