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集团牛腾媳妇崔谨 华勤集团牛宜顺的创业故事 每一次抉择都谨慎对待
2009年11月,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牛宜顺首度问鼎山东首富。
两个月后,牛宜顺在与本刊记者的对话中坦陈,这一闪亮登场,多少还是让其本人有些不太适应,“很多人都在盯着你是不是快出事了”。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之前一直低调前行的牛宜顺本人及其家族全资控股的华勤集团来讲,这一事件都将成为一个重要转折,尤其在华勤集团旗下至少有三家公司正在运作上市的情况下。
牛宜顺,山东兖州华勤橡胶工业集团董事长,1955年出生,从1989年做乡镇企业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他全资控股的华勤集团目前已经与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合资企业,并且美国凯雷公司参与其中。
回顾其事业发展中的每一次关键性抉择,这个打井队队长出身的朴实的山东人,几乎每次都用尽了那个时代所能赋予改革者的最大改革空间,这使得他领dao下的企业成长和他个人财富的增加,在兖州、在济宁甚至在山东省都有点一骑绝尘的感觉。
此外,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如果华勤集团旗下的安能输送带公司今年下半年可以顺利实现在香港上市,可以想见的是,在牛宜顺个人财富再次冲高的同时,其一贯坚持的创富模式或将引发持续的争论。
记者注意到,牛宜顺一贯坚持的与外资合作的模式是,宁愿选择放弃控股权而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使得企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并通过上市完成自己的创富历程。而且,其合资对象中也包括饱受争论的凯雷这样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勇敢的民企老板
在华勤集团的宣传片中,充满动感、时尚、国际化的画面,其中唯一一段同期声就是牛宜顺在“同一首歌”走进华勤集团的录播现场上的致辞,用的是地道的山东话。
事实上,了解牛宜顺的人都知道,包括与大国政要和国际商界精英对话的时候,他都是一口山东话,说到情绪激动处,还会时不时冒出一句粗话。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的特色”。
记者在兖州采访的过程中,听到当地人士对其普遍的评价是,“牛老板的企业变大了,但他本人性格或许并没有太大改变”,“牛老板人不错”。
不过,也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很朴实的人,俨然就是一部鲜活的济宁地区的改革史。
直到1989年,牛宜顺和他的团队在形式上都没有超越山东兖州地区的一个打井队和锅炉安装队,只不过是之后被称为兖州银河橡塑公司。
1985年11月,牛宜顺接管了这个负债19万元的企业。3年后的1988年,国家收缩楼堂馆所的建设,这使得他们原来的主业受到很大挑战,他选择了输送带业务,开始是盯着为兖矿集团做配套。从这一选择开始,其先斩后奏的做事风格开始显现,也正是这次选择,才有了日后将可能成为他旗下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安能输送带公司。
更加经典的一战是,在1997年国家提出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下,有一次济宁市召集企业家开会,三天的会议,牛宜顺其它什么都没听进去,就听进去一句话——“个人可以对企业进行买断”。回来以后,他就开始正式向当地政府提出买断的想法。
“当时受极左的思想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泡个豆芽都可能被说成是资本主义。”牛宜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所以,在当时提出买断确实让包括当地官员在内的很多人感到吃惊。其中有其它厂的厂长朋友告诉牛宜顺,“在中国,就是你花钱买断,哪一天国家要是收回,还是照样收回,你钱也是白花”。
牛宜顺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希望获得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他就是两怕,“一怕提,二怕撤”。所谓“提”就是在你企业经营得不错的时候,“把你从企业的厂长提为一个副乡长,一个月几百块做去吧”;所谓“撤”就是被撤职,当时对牛宜顺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事情是,当地一个镇的镇长,晚上睡觉睡迷糊了,半夜将该镇下辖的11个厂的厂长给撤了9个,“我就是怕哪天我们的镇长也睡迷糊了,把我给撤了”。所以,在这样的畏惧下,他坚决提出要买断。
1997年9月30日,个人出资600万元,他一次性买断了银河橡塑镇属产权,当上了没有“官方”参与的民营企业老板。
正是在买断、变身为民营企业以后,牛宜顺才开始具有独立运作的自由,并为其与外资企业的自主合作打开便利之门。
“让出控股权”的合资模式
当意大利甲级联赛球队国际米兰的队服上第一次出现中文“倍耐力”的标志时,很多人曾经猜测,一定是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在中国东莞地区找到了合作伙伴,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意。
这家世界著名的轮胎生产企业确实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但不是在东莞,而是在山东兖州,与一家至今都不是很著名的民营企业。
牛宜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在华勤之前,曾与中国一家企业就合资计划进行了长达1年的谈判,最终分道扬镳。之后与华勤的谈判却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全部结束。
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除了华勤在决定上马轮胎生产线之前,牛宜顺就很明确的提出是冲着与国际著名轮胎企业合作去,生产线全是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华勤在合资中放弃了多数中方企业的底线——控股权。
牛宜顺给记者讲述当时的合资过程时称,倍耐力公司在提出与其合作的时候,当初提出希望可以获得合资公司55%的股份,对此,牛宜顺爽快的提出可以让出60%的股份
不仅如此,出让控股权似已成为华勤吸引外资的一种策略。之后在凯雷公司的推动下,与美国固特异公司合作的过程中,牛宜顺同样是很爽快的让出60%的股份。
那么,牛宜顺的底线在哪里呢?
“控股权并不是最关键的,而是说要优先考虑公司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到好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可以更大程度的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上支持,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才是最根本的。”牛宜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当然,除了通过合资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外,借助外力运作企业上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华勤在与美国固特异公司的合作中,正是得到了全球最大的私募投资基金、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凯雷集团推动,且凯雷公司亦是美国固特异公司的实际控制方。此次将要上市的安能输送带公司正是双方的合资公司。
牛宜顺告诉记者,安能的上市时间是在当初建立合资公司的时候就基本上确定的,目前的上市安排与当初预定的时间表没有出入,基本上是按照当时的规划进行的。
除此以外,华勤集团下属的诺华生物公司也在筹备在国内的创业板上市。另外一家生产钢丝绳的子公司也准备择机登陆创业板。
2009年3月,山东华勤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已经开始运作一些投资项目。
“以后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达到标准的就推向资本市场,不能上市的就寻找合作机会。”牛宜顺说。
在牛宜顺的商业哲学中,尽管他对控股权摆出开放态度,但是,每一个合资中,他都牢牢把控着人事权和决策权。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很多人想控股,无非是两个想法,一个是利润分的多一点,一个是更多话语权,那么,“我的看法就是如果可以通过放弃一些股权而换来企业更好的发展,尽管股权少点,但利润分的还是会增加,而话语权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协定来决定”。
“不管谁合作,我们都将人事权牢牢抓住,这也就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牛宜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孤独的华勤城堡
不过,纵然是在近两年经历的快速发展并且正式进军资本的情况下,牛宜顺本人也向本刊记者承认,与自己同时代的企业家相比,“单从进军资本市场来讲,自己已经迟了一步”。
造成这种局面的很多因素或许是牛宜顺本人所无法掌控的。
记者看到,位于兖州市和济宁市中间的华勤工业园区,占地3000亩,周边是大片的农田,除了一条日东高速(日照到东明)外,外部几乎没有什么大型的基础设施。而走进被命名为“凯旋门”的公司大门,马上给人感觉像进入了一个城堡,这个园区内的道路规划和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规划井井有条,有很多员工也是住在园区内。
牛宜顺对华勤工业园像个“封闭的城堡”的说法并不否认,而且,他很清楚,在兖州这个地方做企业,从商业环境来看,他并不能从周边获得太多外界资源的支持,相反,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还将直接面临着反哺周边环境的客观要求,这样无形中就加重自己企业运行的成本。所以,为了保证全力的发展企业,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就是园区化,然后通过一条高速公路通往市场。
而事实上,代表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工业园区在当地随处可见。
牛宜顺的另一个爱好是:好车。在公司内的一个说法是,牛宜顺所拥有的车如果变卖的话,价值将过亿,而那辆价值1298万的限量版迈巴赫齐柏林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
此外,牛宜顺很坦率的告诉记者,华勤集团是其百分之百控股的企业,他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企业可以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目前要做的就是子承父业,其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回到华勤集团并进入决策层。
所以,这家被烙上了强烈的个人色彩的民营企业,在创业20年开始尝试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从家族企业到公众企业,从传统产业向综合型现代企业集团的转型。牛宜顺本人也面临从“家长”向现代企业家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