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个美到极致的古镇 人文与情怀最后的沉淀

2017-08-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和平——最具特色的千年城堡式古镇人的情感总是需要寄托的或人或景,要么恋爱,要么旅游.今天盘点国内10原生态古镇,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心灵总是需要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去升华.和平镇位于闽西北邵武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和平古称“禾坪”,是一座古城堡.和平镇建置始于唐朝,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

和平——最具特色的千年城堡式古镇

人的情感总是需要寄托的或人或景,要么恋爱,要么旅游。今天盘点国内10原生态古镇,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心灵总是需要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去升华。

和平镇位于闽西北邵武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和平古称“禾坪”,是一座古城堡。和平镇建置始于唐朝,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设和平分县。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一些大户人家时常遭山贼土匪强扰和掠夺,在黄氏族裔黄显岐、黄若岐首倡下,修建和平城堡。城堡周长360丈,占地0.43平方公里。和平城堡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

城堡辟有四大门、四小门,并在门上建谯楼,用于瞭望。和平古镇不乏豪门巨宅和有价值的建筑。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国家级的旅游资源。

黄姚——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一本千年的诗集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县城东北部40公里。始建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

由于镇上方圆几十里最初只有两户居民,一户姓黄,一户姓姚,繁衍至元末,此地已有黄、姚、邹、莫、曾、邓、吴、古八姓,所有姓氏中以黄和姚最多,故名“黄姚”,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还是一个有9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并以“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而享誉区内外。

古镇相当精致,精致得宛如江南小镇般典雅清幽,古朴挚淳。三条溪河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于流水的动态自然的结合,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其独特的景致与江南众多水乡不尽相同,古屋,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

镇内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

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是一个天然的山水园林古镇。

同里--东方小威尼斯

同里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在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被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她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正积极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里,旧时亦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400多年来的文化遗址、遗物、遗迹、遗风犹存,随处可见深宅大院、园林小筑。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

周庄——世界最具魅力水乡

古镇周庄,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古称泽国,周庄古称摇城,原系春秋时吴国太子摇的封地。周庄原来叫贞丰里,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居民有感周氏的仁义,便把贞丰里改为周庄。

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到了明代,镇廓扩大,向西发展至后港街福洪桥和中市街普庆桥一带,并迁肆于后港街。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栅一带渐成列肆,商业中心又从后港街迁至中市街。这时已衍为江南大镇,但仍叫贞丰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为周庄镇。

周庄是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环抱。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开了历代兵焚战乱,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裔所建的沈厅、明初中山王徐达后裔所建的张厅,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九百余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古镇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西塘历史悠久,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

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且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下去。

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2001年西塘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乌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一名就由此而来。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中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也有“乌青镇”的称呼。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

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涞滩——重庆小丽江

涞滩古镇历史悠久,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由于古寨依渠江、傍鹫峰,上溯广安、渠县,下达合川、北碚、重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涞滩古镇就逐渐商贾云集、街市兴旺,战略、战术地位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

涞滩,建镇于宋代,现存古寨建于咸丰年间,占地0.25平方公里,距今已200多年,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墙高7米,宽2.5米。

为了防范太平军入川和李蓝起义,同治年间又进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维修,建成了环绕着整个古寨的石头砌成的防御设施,直至今天依然坚固。古镇内400余间明清时期的小青瓦房高低错落,200余米的青石小巷古朴典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的原始风貌。清代建筑文昌宫保存完好,古戏楼外栏木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古镇滨临渠江,自然风光优美,明清民居高低错落,老街小巷古朴典雅,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和顺——华侨之乡的南亚第一镇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

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始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纯汉族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的保留了中国明清汉族文化的特色,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在这里,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谱和宗族活动流传至今。七大寺庙,佛道儒共存。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

黔城——滇黔门户的湘西第一古镇

黔城古镇地处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区,沅水河畔,距怀化市40公里,离洪江古商城24公里。据《黔阳县志》记载:黔城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城县,唐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1080年)改为黔阳县,因县治在黔水之北得名。一直是黔阳县县治所在地,现为洪江市治所在地。

黔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古城总面积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