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易失败的几个场景
在海珠区江南中街,有一位义务月老陈少东,多年来一直免费给社区的年轻人牵线搭桥,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很得街坊们的称道。
不过,虽然介绍对象是公益性质,但陈少东也不是谁都肯帮的。接受采访时,他就向记者坦承过自己的几大“不帮”——
父母为子女登记资料的,不帮。因为一方面,父母来登记,当事人未必知道,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相亲意愿,介绍了也是白搭;另一方面,没见过本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盲目介绍,对双方都不好。
不上进的,不帮。他觉得,介绍这样的男人,会耽误人家女孩子。
太邋遢的,不帮。因为在相亲这种讲眼缘的地方,把自己收拾好,意味着对彼此的尊重。
看了这篇新闻,我觉得东叔的几条原则还是很有道理的,它总结了一些失败的教训,如果能够规避开来,彼此都能少走许多弯路。
相亲,虽然是一项明显带着结婚目的的社交活动,但同时,它也是两个陌生人开始走近的起点。相比认识很久才产生的恋爱行为,相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些因素是特别容易招致失败的。
比如,开头三个月老是没时间见面——现在的中国,网络发达,人口流动很大,所以相亲对象跨市跨省很常见。就算在同一城市,有些工作太忙的人,平时半月一星期也难得见一面。当然,如果你们已经产生了很强烈的感情,这样的时空分隔也许还可以。但如果你们还是陌生人的话,老不见面,会导致感情很难建立起来。
因为,建立感情的前提,首先是要打破陌生感。两人相遇的时候,正常来说,陌生感是很重的。只有通过相处,感受对方的音容笑貌,对彼此的人格有了比较深的感受,亲密的感情才会开始流动。但对于认识头3个月没什么时间见面的情侣来说,一方面,光靠电话或网络联系,会让“音容笑貌”所带来的信息损失很多,导致你很难全面感受对方,所以有些人会发现,找话说特别困难,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另一方面,陌生感迟迟不能打破,人很容易感到挫败,认为“自己也许就是对那人没感觉了”,于是失败的机会就提高了。
此外,幻想一见钟情的人,往往会失望。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陌生人相见不会产生很亲密的感觉。所以,一见钟情常常是通过投射来完成的,“我”把内心对于配偶的希望投射到对方身上,坚信对方就是拥有这些特质,这就是投射下的“钟情”——很明显,这种钟情很容易被真实的对方形象所幻灭,到时,强大的失落感,就会开始冲击脆弱的相亲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