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日对TA指指点点 却把自己活成笑话
国民党时期,有一位将军,他的儿子很识相。怎么说呢,父亲在家里的地位如中天之日,从小就知道行事看着自己父亲的脸色,绝不会错。按照他父亲的意思,人生轨迹几点一线,知道自己的位置,做该做的事情。总的来说,少年时期已然面容坚毅,目光凝练,体量高大,威仪乍显。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别人家的孩子。而看起来嘛,不用多说不用介绍,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杆标枪,一名好军人。
后来国共合作,抗战胜利,这孩子一度内心汹涌,怎么就赢了?我想逃亡啊,去做摄影师,去做小吃摊。去过缤纷的,常人的生活。正如童年时期,眼神平静,看着秋千上,糖果铺里,小河小溪边的,其他孩子。姓甚名谁,大多数时候重要,有的时候不重要。
自80后那一代,似乎“后一代”就开始不怎靠谱了。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诸多名词。其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世纪,故而没必要早当家,于是无数个小皇帝登基。不知道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个补习班在哪里搭起台子,也不知道第一名“私塾先生”有没有持证上岗。总之,教育产业化的苗头开始汲取养分,到后来遍地开花,时至今日已然巨木参天。中国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类,一者恨不得黏在一块,衍生一堆妈宝男、家公主;一者可以极端到云游四海,无力养老的时候起诉自己孩子要求赡养。
大体来看,中国所有的家庭在这两级之内递增递减,其实都很不科学。于是小皇帝小公主们,配合上教育产业化,深造蜕变了一堆又一堆相似面孔。所有孩子分为别人家的和自己家的两大类而后固化。父母们盲目,永远觉得自己孩子还不够,这本是好事,学无止境嘛,然而扪心自问,多少家长有过5年,10年,终生计划?
有一句话这么说,都是为了你好。越南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断断续续打了一个世纪百多年战争。清廷被打得五劳七伤,顾不上宗主国的身份去管藩属国,越南边打边退逐渐就沦为法国殖民地,而后法国被希特勒闪电战抽晕了,日本人把越南变为殖民地。半个世纪过去了,和美国人打了一场表明战力的震惊世界的大仗,继而攻入红色高棉柬埔寨,致其垮台,可以说这是唯一的胜仗。再后来就是和我们中国打了,战争初期,我们曾一度攻入其首都河内,很快退出,边境战争很是一番纠缠。就这样,自1858年法国联合西班牙攻击西贡开始,到越南战争于1985年结束。越南经历了97年战争。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遍地走着因为战争伤残、目光狠戾呆滞的人。
后来迫切发展经济的越南政府喊出一句口号:牺牲一代少女,繁荣越南经济。说句题外话,越南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世界闻名的。多次、多年沦为殖民地,使其拥有数量众多的混血儿,庞大的基数普遍靓丽的外表,其实很多姑娘不比明星长的差。其中有这么一位“小姐”,“很混血很棒”,她从小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大家都在做这个,她也去了,很小就去了,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常说的“雏妓”。几年过去了,她没有像其他“小姐”那样仗着高收入(在当时其国内是超过大多数人的)和特殊经历去过挥霍的、堕落的生活,而是住进了越南少见的“高尚小区”,也区别于其他人扎在红灯区、贫民窟与黑帮、毒贩为伍。
甚至举高利贷,只是为了供养她的妹妹,给她玩具和文具。一个最贫穷国家最底层阶级的小女孩,没有遇到命中注定的枪支弹药,毒贩老鸨。这个小女孩有先天性疾病,肢体动能缺陷,因为混血不一定都是往好的;所以她的姐姐,除了负担当时越南没多少人能享受的生活环境、精品教育资源之外,尚要考虑去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尝试治愈妹妹这种先天缺陷。于是一个19岁的“小姐”,计算着她的职业生涯,以及她根本不懂的“最佳治愈时间”。
她的成长历程,应该没有人能告诉她,她为什么这么做,我们也无从得知她是怎么想要这么做的,如果不是不可思议,我也不想加这些废话。她的生活只有老板、钞票、漂客、灯红酒绿、各种可疑粉末,千禧年前后,越南大部分地方甚至没有像样的互联网。
是的,都是为了你好。前些年有个李某某,嗯,那位创造“轮流发生性关系”的那位。事实上,翻阅他的生活轨迹,他也处在一个“都是为了你好”的环境。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似乎是一段基因密码,所有的生物都有这么一个调调,不只是人类。有这么一个平凡家庭,男主人标准早期80后,在宗族文化尚完整的福建地区,他身为长孙的同时是老来得子的小儿子,自不必说,这在大家庭里是备受宠爱的。伴随着逃课打架的家道中落,二十多岁去过西南西北,到过北京上海,走过广州深圳,终究没能攒下什么钱。
08年后,改革开放,时代潮流喷涌的威能在人们面前不遮面纱,睥睨苍生。简单来说社会财富总量很厉害,物价很高昂。不得不说我国村里面的斗争还是很有看头的,这小伙儿的大家庭也是个典型的窝里横,加上其父在某个特殊时期出了些作风问题,进了劳改所,出来后有些神志不清,更是雪上加霜。娶了一个不看重物质生活,却在旁人几年目光里变得卑怯的姑娘。小伙儿娶妻之后有些奋发的意思,从事体力行业却也少见抱怨。生活在亲戚眼里似乎上了轨道,只是后来有些小插曲,他二姐的聘金被他拿去开了个学生街饰品店,一败涂地。
大姐是很传统很常见的,勤劳朴素的傻大姐,工作多年基本是全往家里贴,结果发现父母的生活半分没改变,倒是小弟越发不靠谱。月入5000要养家,大到一双儿女要读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小到家里用湿巾不见纸巾。对了,房子还是属于那位发了财,却一向不合的小叔分家分到的。于是诸多矛盾积累经年累月,爆发一点亲戚朋友合着按一点,过一段时间另一个又再爆发。一双儿女不见多大,对于钱的概念似是越加清晰。往往逗着逗着,小家伙总有经济账可以似是而非地翻着。
所以,教育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并不那么重要。很多孩子,受的是熏陶,土话来说也就是影响。很多人常对他们的孩子说,应该交什么朋友,跟什么人学什么,实际上这没有错,但太刻意的痕迹,本来就是在灌输一些奇怪的东西。经过孩子的消化提炼,究竟是何因果不得而知,但往往偏离预期。所以想着孩子懂事、能理解,这本身和下注有什么区别?段位最高的父亲,应该以不争以为争。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母亲,这和下一代教育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女生早恋很大的比例发生在缺乏父爱的情况下;迷恋男星、偶像成为脑残粉和家庭也很有关系,需要有人去作为情感宣泄。
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各种观念,同样有两种崇拜,一种崇拜偶像的能力、精神,一种很片面看他的精彩,境界差距多少;比如想成为“TA”,或者喜欢“成为TA”的力量,和傻不拉唧看着谁谁谁的光鲜牛逼,到底差在哪里?每个男人的成长都是看着另一个男人的背影走过去的,所以走在前头的这个男人很重要,早期一定是父亲,当父亲的背影不够强壮的时候才会被另一个身影取代;每个女孩的成长同样是在父亲的强壮厚实的臂弯守护下。当然了,特殊情况不能作为反向论点,比如全民崇拜领袖毛主席的时候,比如女孩遇上走到面前的白马王子的时候。
前者实际上还在定律之内,后者既有特定情况,也存在情感情绪发育完全,知道自己寻找的是什么的时候。所以,最高端的教育,是熏陶。言传身教,是一种境界,而不是套路。自己的强大、正直、明智、见识,即便是淤泥,也有青莲可以培育。这世间并不是黑白分明,你自己的能量,就是能量。至于开出的花朵,从来就每人能确定其型如何。更甚于,什么是正确引导,其实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孔子曰,有教无类。没什么人就是不能学习的,同时因材施教。相对起点只能把人带入相对终点,尤其在多元化的社会,不能够说你对TA的指指点点就是对的,引导重过一切教育。熏陶却是最高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