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生平及作品介绍 明初大儒的苦学生涯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宋濂苦学的故事素来为人所称道,但是世人对其文史哲方面的成就却知之甚少,作为明初的大儒,宋濂不仅文采风流,而且潜心研究佛道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也有不小的贡献.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宋濂散文,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最为出色.其传记小品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宋濂写景散文佳

宋濂苦学的故事素来为人所称道,但是世人对其文史哲方面的成就却知之甚少,作为明初的大儒,宋濂不仅文采风流,而且潜心研究佛道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也有不小的贡献。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散文,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最为出色。其传记小品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宋濂写景散文佳作亦不少,如《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秀丽清新;《桃花涧修禊诗序》、《看松庵记》等皆文笔简洁,写景状物都较生动、自然。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尝与客饮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宋濂苦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还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

宋濂著作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诸子辩》、《龙门子凝道记》二十四篇、《潜溪内外集》三十卷、《銮坡集》二十五卷、《萝山吟稿》二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芝园集》四十五卷、《洪武圣政记》二卷、《朝京稿》五卷 等。还著有《篇海类编》20卷,《洪武正韵》16卷。他曾主编《元史》210卷。除《洪武圣政记》一向单行及《元史》集体所撰外,其它作品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亦称《宋文宪公全集》或《宋学士文集》)七十五卷。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宋濂因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享年七十二岁。临终时,正坐敛手而逝,当时夔州的官员都前来赠赙哭祭。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

明宪宗成化(1465—1487年)年间,蜀王朱申凿曾至宋濂墓前祭拜。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因四川巡抚马俊为宋濂上奏申诉,孝宗经礼部商议后下诏恢复宋濂的官职,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明武宗正德年间(1491年—1521年),宋濂获追谥为“文宪”。

张继之:是子天分非凡,当令从名师,即有成尔。

王夫之:宋濂中华之士,与闻君子之教,佐兴王以复中华者也,非有崔浩族诛之恐。而修蒙古之史,隐其恶,扬其美,其兴也,若列之汉、唐、宋开国之君而有余休;其亡也,则若无罪于天下而不幸以亡也。濓史成,而天下之直道永绝于人心矣。濂其能无媿于浩乎?浩以赤族而不恤,濂以曲徇虞集、危素而为蒙古掩其腥秽,使后王无所惩以厚其防,后人无所魏以洁其身。人之度量相越,有如此哉!后之作者,虽欲正之,无征而正之,濂之罪,延于终古矣。

朱瞻基: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沈、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有重名。

李贽:余观上之曲宴公,尝叹曰:“纯臣哉尔濂!今四夷皆知卿名,卿自爱!”呜呼,危哉斯叹!芒刺真若在背,而公又尚不知,何也?已告老而归,仍请岁岁入朝,欲以醉学士而奉鱼水,此其意不过为子孙宗族世世光宠计耳,爱子孙之念太殷也。孙慎估势作威,坐法自累,则公实累之矣;且并累公,则亦公之自累,非孙慎能累公也。使既归而即杜门作浦江叟,不令一人隶于仕籍,孙辈亦何由而犯法乎?盖公徒知温室之树不可对,而不知杀身之祸固隐于鱼水而不在于温树也。俗儒亦知止足之戒,徒守古语以为法程,七十余岁,死葬夔峡,哀哉!

纪昀:濂文雍容浑穆,如天闲良骥,鱼鱼雅雅,自中节度。

宋濂名言

1、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2、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3、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4、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5、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6、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7、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8、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9、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10、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11、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12、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13、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14、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15、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16、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17、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18、教育人材,为根本计。

19、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宋濂名言名句。

20、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2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