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 是否为黄巢所杀
鲁迅先生曾赞誉皮日休的文章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可见,皮日休除却留下大量的优秀诗作,在文章写作方面也颇有一番造就。那么,皮日休究竟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呢?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于皮日休之死,自五代宋之后,说法不一。此见于《旧唐书》卷十九下《僖宗纪》、《新唐书》卷二二五下《黄巢传》。略言之,其说有三:
一说为黄巢所杀。《北梦琐言》卷2《皮日休献书》条载“日休官至国子博士,寓苏州与陆龟蒙为友……黄寇中遇害”。但未说明何时、何地因何缘故遇害,所言不详。欧阳修撰《新唐书》记黄巢与皮日休事,就排弃此说而不用。
其次是皮日休因巢败被诛说。此说实指皮日休在黄巢失败后为唐政权所杀害。此说早见于《该闻录》:“皮日休陷黄巢,为翰林学士,巢败被诛。”但此说措辞简略、含混。仅云“被诛”而无具体事实。
三是皮日休未死于黄巢及唐政权之手,而是卒官于割据江浙的钱鏐幕下。此说见于宋尹(师鲁)洙所作《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
总之,皮日休之死三说,因具体史料缺乏明确详细的记载,再加皮氏之孙的有意隐讳,遂致产生以上相互歧异的辩说。不过,忽视史料说日休死于黄巢之手或死于唐政权,以及说皮日休老死于钱鏐幕中,用作伪的孤证拿来说事,这是不足取的。
唐末进步思想家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众苦难,故而其作品具有十分显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讽刺黑暗现实,同情人民大众,曾自述:“赋者,古诗之流也。伤前王太佚作《忧赋》;虑民道难济作《河桥赋》;念下情不达作《霍山赋》;怜寒士道尘,作《桃花赋》。”他在鹿门隐居时作《隐书》六十篇,用“古”与“今”对比的形式揭示出封建地主阶级的暴政,说:“古杀人也怒,今之杀人也笑;古之用贤也为国,今之用贤也为家;古之酗也为酒,今之酗也为人;古之置吏也净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
他指出:“后世之君怪者,不在于妖祥,而在于政教也。”甚至敢于说:“金玉石,王者之用也”,由于王者贵金重玉,才使大家视金玉为宝,其实,真正值得珍贵的并不是金玉,而是粟与帛:“一民之饥须粟以饱之,一民之寒须帛以暖之,未闻黄金能疗饥,白玉能免寒也。”
作品列表
《皮日休集》
《文薮》
《胥台集》
《十原》
汴河怀古(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政治腐败,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被当作百花之王,其实是从皮日休这里传出去的。在这之前,就算有许许多多的爱牡丹之人,但也没有胆量就如此直接的将牡丹称为百花之王。当“佳名唤作百花王”这句诗被传开之后,大家竟然也没有反驳,就这样,牡丹花中之王的称号就算被认可了。
皮日休的这首《牡丹》读起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与他继承了元稹、白居易流派的诗风有很大的关系。这首《牡丹》的前两句先是对牡丹进行最直观的外貌描写,然后用一句话奠定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三四句则是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无双”和“第一”这两个词都很明显的显示出了牡丹的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皮日休先是称赞牡丹为花中之王,后又用“无双”等词,来突出牡丹绝代芳华的特点。完全表现出了自己是一个喜爱牡丹喜爱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也成功的超越了所有前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本诗是皮日休的一首七律诗,皮日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石榴的美丽色彩、形状和甘酸的味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歌先写了石榴成熟的时间是蝉在枝头高叫、深秋将要来临的时候,然后写石榴的颜色像流霞染红的紫罂粟,像黄蜡纸,美艳动人;石榴的形状又像瓠瓜,又像玉刻的冰壶。然后作者用典故,说明石榴的外表和味道,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籽的晶莹剔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读司马法》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作品。这是作者阅读古代兵书《司马法》而作的读后感。作者从书中内容联想到统治者的施政方针,以犀利的笔触抨击了晚唐的社会现实。这篇文章采用对比立论,语精意明,论证严密,虽篇幅短小,但文笔一气呵成,文势抑扬起伏,在写作手法上典型地体现了皮日休的散文特色。
读司马法
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唐虞尚仁,天下之民从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驱赤子于利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
由是编之为术。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法益切而害物益甚。呜呼!其亦不仁矣!
蚩蚩之类,不敢惜死者,上惧乎刑,次贪乎赏。民之于君,由子也,何异乎父欲杀其子,先绐以威,后啖以利哉?
孟子曰:“‘我善为阵,我善为战’,大罪也。”使后之君于民有是者,虽不得土,吾以为犹土焉。
对比立论是这篇文章谋篇构思的最大特点,作者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出发,主张君主尚仁,以得民心,同时也就反对征战而牺牲民命去夺取权力。立和破并举,是和非同提,取和舍共论,在尖锐对立和鲜明对比中使立论确凿坚实。全文以古今对比、正反对举的方式,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文中没有唠叨的说理和论证,而是以带有判断的语气单刀直人,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层次都给人留下简洁、干练的印象。
作者在文中涉及《司马法》一书的仅仅两句,但他却能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儒家思想传统都融入其内,紧扣题目,引出文章的主旨,尽情发挥。文势的抑扬起伏,也处理得很好,如他把以百姓的生命换取土地比作父欲杀子,将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使文章的情势达到最高潮,然后,又通过引用孟子的话道出自己的理想和向往仁政的心绪,使全文在平稳的充满信心的状态中结束,产生一种既跌宕起伏又舒缓流畅的效果。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
百锻成字,千炼为句。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文贵穷理,理贵言情。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
近贤则聪;近愚则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