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硕士出租婚房被骗事件引发的思考:为何在实名制时代骗子依旧难以对付

2017-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个黄金周,一篇题为<浙大硕士被农民智商碾压,出租婚房竟被一夜搬空>的文章在网上炸开了锅,这个事件说的是是一家互联网短租公司防范实名制漏洞不利,结果让用户婚房遭遇重大失窃.这让不少人再次联想起了之前的大学生受骗案,因为两者都是因为网站审核不力酿成祸端.现代人向往享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便利服务,却往往被有心算无心.擅长钻漏洞的各种骗子给盯上.有没有办法应付这种状况?一对浙大硕士新婚夫妇,不久前刚刚装修好婚房,由于暂时还住不上,于是决定将房子短租出去赚点零花钱.通过"蚂蚁短租&q

这个黄金周,一篇题为《浙大硕士被农民智商碾压,出租婚房竟被一夜搬空》的文章在网上炸开了锅,这个事件说的是是一家互联网短租公司防范实名制漏洞不利,结果让用户婚房遭遇重大失窃。这让不少人再次联想起了之前的大学生受骗案,因为两者都是因为网站审核不力酿成祸端。现代人向往享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便利服务,却往往被有心算无心、擅长钻漏洞的各种骗子给盯上。有没有办法应付这种状况?

一对浙大硕士新婚夫妇,不久前刚刚装修好婚房,由于暂时还住不上,于是决定将房子短租出去赚点零花钱。通过“蚂蚁短租”这个手机APP,他们像招待自家亲戚那样,招待了自称来杭州“蜜月游”的蚂蚁短租用户“郝阿胶”和她的男伴。结果这对看起来“诚意满满”、不断发视频展示他们“把房间爱护的很好”的租户,把房内所有能搬走的东西打包,叫了快递公司一起运走,目前下落不明。被盗窃的夫妇发现,嫌疑人在“蚂蚁短租”使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都是假的。(据公号“酷玩实验室”)

“互联网+”时代,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改变所有人的认知,只要有一部连上4G的智能手机,衣食住行什么都能办得到。人们沉浸于各种便利的O2O服务之中,并形成了依赖。许多人已经不愿意再花太多时间、精力去甄别某项服务是否真实可靠,价格是否公道实惠——一切都交给平台,相信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实体服务平台商们,能够利用大数据匹配、征信等机制来提供小作坊时代所达不到服务水准。这对浙大的新婚硕士夫妇,看起来就是对互联网服务非常信任的用户,完全没有想到,某些互联网服务高大上的广告词和精美UI背后,防范机制不堪一击,被骗子们轻易钻了漏洞。

这正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尖锐矛盾。守法良民不会整天想着去堵各种科技的漏洞——比如很多安全机构反复呼吁不要使用“123456”这样的密码,但许多人的密码依然非常简单,因为复杂了记不住——但心怀不轨的犯罪分子却会钻研高科技,把各种漏洞烂熟于心,让守法良民变得形同透明。招聘网站上出现假的公司,婚恋网站上的热门交友对象隐瞒婚史,都是很好的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所谓“网络可信身份”,指的不仅仅是“实名制”——就算一个与你打交道的网络对象身份证信息是真的,他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有没有婚史,有没有负债,联系方式是不是真的,究竟是不是他自己宣称的职业,都是“网络可信身份”这一概念所涵盖的。

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让人们既能够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服务,又能给予打交道的对象充分信任,而且互动过程还不过多侵犯互相之间的隐私,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使命。早在2011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就发布了《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来应对这个问题。

如前所述,守法良民应对善于钻漏洞的骗子,是很困难的。说那对浙大夫妇被乡下窃贼“智商碾压”只是调侃,因为他们很难去甄别“郝阿胶”和她的男伴究竟是窃贼还是真的用户。这个责任只能落在平台服务商的身上。然而很遗憾,“蚂蚁短租”的甄别机制形同虚设,使用百度到的假身份证号码和假名字,就能轻易预订成功。

照理说,短租服务平台,买卖双方是C2C的关系,身份信息核实照理说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何这家公司如此疏忽呢?理由其实不难理解。O2O市场竞争从来就是充满血雨腥风,扩大供应商和用户规模,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是第一位的,过高的审核门槛,势必会影响用户的增长。如果在安全风险方面过于注重,可能会因为成本太高根本就做不起来,而中国的初创企业可以说是特别强调“野蛮生长”,提升服务的品质,往往都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去补课。前不久引发争议的Boss直聘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论者指出,之所以实体服务平台放宽对入驻企业的审核,是因为平台只有获得足够多的“老板”,才能吸引更多的求职者,这种双边对接的模式才能真正有效运转。世纪佳缘之所以引发争议,恐怕也是因为如果要做到对实体服务平台用户进行足够精准的审查,会大幅度提高运营成本。

这并不是中国的互联网实体服务平台特有的问题。Airbnb这样的国外短租业务龙头,以及许多国家的婚恋交友网站,招聘网站,都面临着用户或供应商信息审核的难题,时有一些不法分子会钻漏洞。但目前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平台方很少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付出代价。如法制晚报记者整理就发现,从2008年至今,没有一起刑事案件的判决书的当事人是网络招聘平台,招聘平台从未因含有虚假招聘内容而坐上被告席。也有人列出过“世纪佳缘”因虚假信息而招致的维权事件,受害人几无胜诉,某律师曾以“悲哀”来形容婚恋网站维权现状。

并不是没有法律法规去管束这些平台。比如《就业促进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提供虚假就业信息”、“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属于职业中介机构禁止实施的行为;又比如《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征婚当事人到婚姻介绍机构或者媒体登记征婚时,应当提供本人身份、职业、学历等证明;征婚当事人有婚姻史的,还应当提供离婚或者丧偶证明。”“婚姻介绍机构或者媒体对征婚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婚姻介绍机构或者媒体发现征婚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的,应当拒绝接受和发布征婚信息。”至于短租业务,虽然本身处在法律灰色地带,一些短租平台的经营者还曾被公安机关因非法经营的理由查处过,但住宿登记的有关规定按理说也适用于短租服务的平台。

问题在于,指望有关行政部门去查处互联网实体服务平台身份信息审核不力的问题,有点不太现实。因为执法资源有限,行政查处动力不足,除非出现一些比较恶性的事件,会给现状带来比较大的变化,但是O2O的业务范围很广。不可能指望每个业务方向都来一次重大恶性事件来改变行业规则。那么,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是,要让用户有办法对平台审核不力造成的侵权行为进行反制,发起能让平台感到肉痛的诉讼,这需要市场给用户提供足够且专业的法律服务。有网友就提到,中国目前就缺乏这种提供维权服务的项目,如果有项目能让各个事件的受害者把问题委托给专业的律师,让律师专门去处理这类问题,平台服务商就会感受到压力,从而推动审核问题的解决。

就像一些婚恋网站,收取了高额的会员服务费,那就不仅仅是要负善意审查义务,而是该对会员的目标婚恋对象进行实质性审查,考察其婚史,就算民政局不提供查询,也该要求会员自身进行上传并进行核查。如果做不到,那就应该做好吃官司的准备。

当然,司法和立法机关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事情可做。国外在这方面有很不错的例子。比如2016年4月,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检察机关对Uber提出诉讼,指控Uber对专车司机背景审查的虚假描述,检方认为,Uber的背景审查机制存在漏洞,并没有像出租车公司一样对司机进行指纹认证和面试工作,以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Uber与检方达成和解,需要在60天内先支付1000万美元的罚款。旧金山地方检察官特意指出,该案给所有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提醒,在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不要忽视保护消费者的法律。又比如2016年6月,纽约州议会通过一个新法案,如果市民发布了违反短期租赁条约的租赁广告,将会受到最高为 7500 美元的罚款处罚,这迫使Airbnb推出新举措,加强了对房东信息的核查。(据知乎用户“奥丁的右眼”)

从技术角度来说,平台服务商是有办法更好地解决各种漏洞的,比如引入更多信用机制(如芝麻信用等),比如引入基于用户画像机制的风控技术,来作为实名制登记的补充。关键在于让他们感受到压力。这也需要全社会更加重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