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尽职奉献的故事
她是一个“外乡人”,也是一个山南人。她将年幼的女儿和家中老人交给丈夫照顾,从荆楚大地走进雪域高原。她重开手术,极力传、帮、带,急切地希望教出一批高徒,把精湛的医术留在高原,她的丹心仁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无私奉献、尽责履职的敬业精神,感受到了藏汉民族血脉相连的鱼水情深。 ——题记
我叫李春燕,来自湖南省岳阳楼区人民医院,今年3月25日进藏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现在是桑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一名主治医师。
当时报名的时候,离不开老公的支持,老公以前也是学医的,非常支持我,但是公公婆婆却坚决的反对,不过最终还是被我和老公说服了。他们反对也主要是因为孩子比较小,只有九岁,没人照顾,而且我一个人到这里来,他们也是有些不放心。
现在老公因为工作忙,小孩就放老师家里做作业,平时公公婆婆照顾。来的时候孩子也舍不得我,一直送到机场。进藏以后,我每天都会给孩子打电话。刚来的时候,感觉县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内地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产房的情况凌乱不堪,消毒程序不规范,手术室也没有开启……看到这些,我的心情还是比较着急的,假设现在来了一个孕产妇我怎么去给她处理,怎么去给她接生,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我们可能连工作都不能开展。
一上班,我就和妇产科同事一起调整,对产房进行重新布置,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用了两天时间把产房整理出来。第四天,就来了一个孕产妇,通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最终确保了母子平安。那次以后,我们的工作也逐渐规范起来了。
到现在,我已经接生了二十几个宝宝,做了包括子宫全切、卵巢囊肿、宫外孕、剖腹产在内的7台手术,这也是差不多近十年来桑日县第一次开展这些手术。
做手术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子宫全切,在妇产科也算是大手术,由于当地妇产科医疗队伍比较薄弱,手术开展缺少人手,配台的又是一名外科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只好自己一个人,围着患者两边跑,这边做完那边跑,在内地可能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完,那台手术我们做了三个小时,值得庆幸的是病人恢复挺好的。
前两天的一个晚上,白堆乡夏间村有一个急诊,雨很大,路又远,我们只好边赶路边联系产妇一方,进行指导,虽然我们赶到的时候,产妇已顺利生产,等把产妇和新生儿接回县城,安置妥当,已经凌晨两点多了,但我却没有睡意,感觉迷茫、压抑,我一直在想自己应该怎么去培养一批村医,让她们不仅知道怎样建卡、怎样筛查高危孕产妇,还可以独立处理一些突发状况,做产后护理,最大限度的降低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现在,我正在对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带了四个村医做徒弟。每天我带着他们先查房、坐门诊,然后讲课,晚上回去以后针对她们白天遇到的一些症状,将临床与讲课相结合制作一些课件。为了把课件做得更加丰富有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我特地向同来的电视台援藏同事请教,现在我做课件也有一定的水平了。
她们都很聪明,也非常的勤奋好学,经常中午也不休息,自己练习上午我教的内容,这也让我感到很高兴。
我经常对她们说,有事给我打电话,不管是白天晚上,还是休息日,只要有不懂的,不要怕打扰我,尽管打我的电话,我都没有问题,随喊随到。所以不管是有什么情况,甚至是半夜一两点钟,只要她们打电话,我都会认真解释,如果是临床问题,我也会到医院走一趟,这样不管是我们还是家属都会放心。
我同来的一些援藏同事,经常和我开玩笑说,“李医生,你怎么那么忙啊,不如留下来做一个藏族妈妈吧。”不管是医院、医院里的同事还是当地藏族群众他们都很友善,他们越对我好,我也觉得压力大,也希望能够为他们做些事情。
有时候走在街上,会碰到以前的患者,他们都会热情的打招呼,亲热的喊我老师。有个患者的妈妈,每次我去查房,为宝宝洗澡,做一些护理,告诉他们怎样去喂奶,她都“吐其啦!吐其啦!”的感谢我们,临出院的时候还要送我很多的藏鸡蛋。
藏族同胞的这种热情淳朴,让我很感动。我也经常把电话留给患者,告诉她们以后只要有什么事情,或者不懂的,还可以继续找我。
昨天接到老公的电话,说我的婆婆出了一个小车祸,造成压缩性骨折,可能需要做手术,家里的老人孩子便没有人照顾了,现在没办法,只好请了一个人照顾她。不过好在孩子很懂事,还在电话里安慰我,家里又有老公撑着,虽然有些牵挂,但还是挺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