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人专祠 探访古人的伟大历程

2018-0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侯祠(汉昭烈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

武侯祠(汉昭烈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立的祠在华夏有多处,其中较有名的是北京文天祥祠。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遭囚禁和就义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现存大门、前殿、后殿。

祠堂坐南,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堂屋内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贵文物。后院尚存一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被囚禁期间亲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树身象征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伫立堂前,凭吊英灵,我们更能深刻地体味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那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医圣祠,位于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中华"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1988年南阳医圣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医圣张仲景祭祀”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南阳医圣祠坐北朝南,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大门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门前,气势宏伟,博大雄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馆藏器具文物104件(套),古籍书刊文献1万余册,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曾多次拨款对南阳医圣祠进行修葺,现为南阳市区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之一。

范成大祠位于市郊石湖行春桥畔茶磨屿下,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一新的范成大祠背山面湖,东向,有祠门、享堂两进,左右以廊相连,中为庭院。祠门额"范文穆公祠",面阔三间,硬山顶。享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8米,硬山顶。堂内悬"寿栎堂"匾,有范成大塑像。左右壁间嵌明代石刻田园诗碑七方,诗、书、刻俱佳,堪称珍品。

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历年久远,早已湮没。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卢雍于石湖茶磨山北、行春桥南建范文穆公祠,以纪念范成大。次年,将范成大手书《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摹刻石碑,嵌于祠壁。万历四十年(1612年)参议范允临重建。崇祯十二年(1639年)巡抚张国维修。清乾隆间宫廷画家、苏州人徐杨所作《盛世滋长图》中,绘有祠宇全貌,依山临湖,规模颇宏。嘉庆三年(1798年)范来宗有修。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堂现有三层殿阁。正门是胡耀邦题写的匾额,进入正殿的蹬道,使人一步步仰视韩愈塑像前进,令人肃然起敬。塑像为经考证确定的韩愈塑像(过去多将唐代韩熙载错当成了韩愈),周围为历代韩祠碑刻和韩愈笔迹。饶有趣味的是“传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种读法。庭园有碑廊,保存现代名人评价韩愈的书法碑刻。回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着“韩文公祠”四个字,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辟建近百米碑廊。

韩侯祀祠位于江苏淮安市镇淮楼东约200多米处。韩侯词是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祠。韩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胜古迹。韩侯祀祠始建年代不详,但唐代已有诗文记述韩侯祠,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祠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推官曹于对重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县令徐恕重修。韩侯祠原建有大殿、中殿、前殿,以及其他一些附设建筑。

祠庙坐北朝南,东西宽约23米,南北长约130米。前为大门,门上挂“汉韩侯祠”匾额,中殿是穿堂,道中立一石刻碑记,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内设神台,帷幕佛龛,韩信坐像置于龛中,两山墙内嵌韩信事迹和明、清名人题词石刻。主殿后有一座3间两层楼房,楼前有株大银杏,两侧各有蝴蝶厅一个,楼后是小花园。后殿中供韩信塑像,祠内挂着几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粹;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杜公祠位于西安以南的长安区,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祠堂。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

杜公祠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约12公里,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临樊川,祠内花草茂盛、环境幽雅,是一处游览胜地。展室墙壁上有《唐书·杜甫传》、《杜甫年谱》、“杜甫足迹图”、“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长安行迹图”等。现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为杜甫纪念馆。杜甫和少陵颇有渊源,他曾长期居住在少陵附近,又因远祖杜预本是长安人,所以自称“少陵” 、“少陵布衣” 、“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诗集也以《少陵集》命名。

屈原祠位于秭归县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占地面积约30亩,为纪念屈原而建。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屈原祠以屈原文化为统领,是三峡库区能够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结合起来的重点区域。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屈原祠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屈原祠是为纪念屈原而修建的,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县乐平里,是中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他曾在古代楚国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后因奸臣排挤而被放逐江南,当楚国被秦兵攻破时,他愤而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而死。其《离骚》、《九章》、《九歌》等诗篇,声贯古今,名扬中外,195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其祠堂对研究屈原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杨家祠堂,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坐北向南,门前有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守护在祠堂。祠门以南,有三间楼台,名为“颂德楼”,这里是杨氏族人祭祠祖先的祭台。沿石阶而上,抬头即可见到祠门上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两厢有描述杨家将战绩的连环壁画,陈列着杨家将史迹展览和相关文物。后院是祠堂的主体部分,有正殿五间,正中是杨继业夫妇的塑像,两侧是杨门八子像。此外还有许多石碑,都是历朝历代褒扬杨门忠烈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