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不是真正的茶 美食中的奇妙文化之旅
不要以为肉骨茶是真的茶,肉骨茶是汉族民间饮茶习俗,流行东南亚、闽地、南粤。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肉骨汤用新鲜排骨,加入各种佐料及药材熬成,可以边吃肉骨边饮茶。
肉骨茶,福建语:Bak-Kut-Teh ,风味享誉海内外,深受喜爱。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茶较重药材味。
肉骨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一道非常流行的佳肴,几乎在大部分餐馆中都能看的到,肉骨茶的是到当地必尝的一道美食。肉骨茶的做法需要用到许多中药,而市面上也拥有将中药做成的料包,可以在家非常方便的自己烹饪。
肉骨茶Bak-Kut-Teh (闽南语) 是一种流行於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食品,是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所以一般都习称肉骨茶。其中,以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巴生肉骨茶最为著名。
肉骨茶中主要原料是排骨,排骨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含有较多骨胶原和钙质,常食能起到补钙的功效。肉骨茶中含有较多的中药成分如枸杞,枸杞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常食能对视力很有好处。肉骨茶中不仅有肉类,同时还有各种药材滋补养生,常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机能。
骨肉茶的做法很简单,小编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做法,肉排洗净切块,大蒜剥开分成一粒粒,可以留下最后一层蒜皮。汤锅放肉排,倒入清水,水量最起码要没过肉排,煮开后把浮沫都撇干净,水蒸发过多或者撇去过多时可以加入刚煮开的热水。
转小火,加入肉骨茶料包。盖上锅盖煮40分钟左右。把蒜粒放进锅里,盖上盖子继续煮20分钟左右即可。喜欢蘸料的可以倒一小碟口味偏甜一些的酱油,将小红辣椒切成辣椒圈圈,蒜瓣切成碎末,放到酱油里。
肉骨茶的美味的关键就是调料包,跟泡面一样,味道来自调料包,肉骨茶调料包:党参20克、枸杞子8克、川穹3克、桂枝3克、当归2克、麦冬5克、陈皮1片、罗汉果1/4片、甘草2克、黑胡椒粒1/4小匙、小茴香1/4小匙、花椒1/4小匙、乌枣5颗、桂皮1片。调料:大蒜1整头、酱油30ml、白胡椒粉1小匙、白砂糖1勺、盐适量。
肉骨茶料包中的调料有些可在调料市场中买到,没有的可去中药店采买(均属于常用药材,价格便宜)。除了料包的配置,此菜可谓零失败菜品,适合初学者尝试并增加自信心。煮肉骨的汤一定要量大一些,一次加够,实在没加够的话也要注意添加开水。做好的肉骨茶配以凉油条食用可谓一绝,没有剩油条用米饭采用汤儿泡饭的手法也是不错。
相传华人初来南洋创业时,生活条件很差,由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风湿病。为了治病祛寒,先贤用了各种药材,包括当归、杞、党参等来煮药,但是,因忌讳而将药称为"茶"。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将猪骨放入了「茶汤」里,没想到这(茶汤)喝起来十分香浓美味,风味独特. 后来,人们特地调整煮茶的配料,经过不断地改进,就成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这是最有代表性的(苦力)论,这可说是流传最广也影响许多人将肉骨茶定位成庶民饮食的脚本。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多把南洋与卖猪仔划上等号;惯性思考的结果,这些被卖来南洋当苦力的先辈们,很自然便成了肉骨茶的创始者,或是参与其中以突显早期华人艰辛岁月的时代角色。据说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巴生,反正场景不外是港口就是码头。在清末时期,那时的华人为了离开动荡不安的国家,到来南洋谋生计。 那个时候,马来西亚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在马来西亚搜刮了许许多多的资源,需要运送回英国,于是便在巴生(距离首都吉隆坡30公里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码头。当时,不少华人因为知识水平不高,来到马来亚也只能以劳力换取薪酬,如当三轮车夫、在码头做苦力或采挖钖米,因此需要有很好的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