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返乡置业潮引发的思考:在大城市挣钱然后回老家买房到底靠不靠谱
近日,国内知名二手房平台安居客发布了一则《2017-2018返乡置业报告》,根据次报告显示,59%的受访人群有返乡置业的意愿。这一结果随即在网上引发了新一轮的关于返乡置业的热议。那么在北上广拿高工资,然后回家乡买房子,这条路行得通吗?
在大城市赚钱,回小城市买房,真的美滋滋?
最近,国内28家知名房企公布了2018年1月份的销售业绩,合计为4131亿元,同比涨幅65%。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额刷新了同期历史纪录。其中,一二线城市销量相对平稳,三四线城市的房屋交易量则颇高。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春节期间,人们回到家乡,返乡置业的需求在积极释放。
如今这种推测有了数据的支持。根据安居客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近六成人有回家乡买房的意愿。一线城市的房价动辄数万元一平,很多“漂一族”在大城市买不起房,返乡置业的决定不难理解。
据报告显示,返乡置业的目的主要包括改善家人的居住条件,以后回乡发展,或者投资等。对于 “漂一族”来说,在家买房,让家人住的好一点,自己会心安;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未来回老家工作,过体面而轻松的生活,也是不少人的想法。
不能忽视的是,在老家买的房子升值的可能性相当大。据报道,有位“北漂”,2016年在老家的省会西安买了套房。当时,西安楼市还处于去库存的泥泞中,每平方米5000元-6000元。而现在,西安的房价快速上涨,均价已高于10000元/平方米。
因此,有人觉得回乡置业,以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在家乡买房,不仅满足了自己“安居”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套利”的方式。
买好了是置业,买不好就是给自己挖坑
但是话说的好,凡事都要考虑两面。很多时候,不是买到就赚到,回乡置业也有不少的风险。
首先,小城市的开发商不如大城市的开发商规范,因此出现纠纷的可能性不小。如今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如果自己买的楼盘出了问题,可能不知道,也很难及时处理,处理问题往来奔波,会付出高昂的维权成本(比如交通费用)和无止境的精力耗费。
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今很多人在家买房,改善家人居住条件,回乡发展的愿望背后,也对房子保值增值有期待。虽然回老家买房坐等升值的案例确实存在,但可能性有多大,是有疑问的。
近年来,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子,虽然清了不少库存,三四线城市的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累积差值的增速在逐渐放缓,但绝对值仍在逐年上升。很多小城市,供大于求是必然趋势。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就曾对房地产走势做出总结: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说白了房价终归是与人口密切相关的。尽管很多人正是因为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才考虑回老家置业,但这改变不了大城市的 “虹吸效应”依然发挥作用的事实。数据显示,三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口平均净增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年轻人正是购房主力军。在年轻人都往外走的地方,房子的升值前景并不乐观。
在大城市的 “虹吸效应”下,中小城市很能被继续掏空。也许有人会说,短期不能升值,我可以先出租啊。但小的地方租房市场不发达,就算租出去了,回报率也有限。
不少人在返乡置业时,首先想到的是以后会回乡发展,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离开大城市,意味着离开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大城市不是说离开就能离开,离开了还可能要回来。而回想买房虽可改善居和老人和孩子的居住条件,但想照料好他们,显然不是买一套房子就能解决的。
居长安大不易,但年轻人还是应努力“买住合一”
不少人觉得,大城市房子太贵,返乡置业虽然有风险,但也值得尝试,总比看着纸面财富缩水强。确实,在大城市控制人口的背景下,在大城市买房很难;租售同权,建设都市圈等措施,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基本也都清楚,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定居,都是件难事。古有居长安大不易的说法,而在发达国家,年轻人在大城市很早“安家”,也是少数。在全球各地首次购房者平均年龄的调查中,中国北京的青年以27岁的年龄排名第一,英国、美国人首次购房的年龄在35岁,德国和日本则在41岁左右。中国的年轻人不用那么着急。
如果是投资房产,开发商相对专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大城市依然是首选。这也是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经济学家马光远就说过:无论从购买力还是房地产的基本面而言,三四线城市都没有有力支撑。房子过多,很难去消化。就风险而言,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风险比一二线城市更大一些。
返不返乡置业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与小城市相比,大城市的工作环境相对公平,资源更为丰富,住房和子女入学等公共福利又是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对于普通的“漂一族”们来说,坚守大城市可能还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