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李林

2018-0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李林,是一位从影四十多年的老演员,以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的反面人物形象而引人注目.     李林于1920年7月1日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李林,是一位从影四十多年的老演员,以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的反面人物形象而引人注目。     李林于1920年7月1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巴彦县,七岁时随家迁往哈尔滨市。

少年时代,李林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完一部电影,总要反复模仿影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并以此为乐事。1937年11月11日,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一年级读书的李林,得知“满洲映画协会演员训练所”招收学员的消息后,便前去投考,并被录取。

从此,李林怀着对电影表演艺术的挚爱,开始了银幕生涯。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林在“中制”管辖下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1946年,金山到“长影”拍摄进步影片《松花江上》,李林在该片中饰演了日本工头。1948年2月,李林来到北平,在这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并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

3月,到华北大学一部进行了短期学习。     1950年,李林参加了“长影”的《内蒙人民的胜利》的拍摄,饰演王爷手下的一个官吏。同年,又在成荫导演的影片《钢铁战士》中饰演了敌政工处长陈俊卿。

《钢铁战士》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我人民解放军某部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和通讯员小刘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李林在饰演陈俊卿时,较好地揭示了角色恶毒顽固、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反动本质,从反面陪衬了张志坚、老王、刘海泉等英雄形象。

《钢铁战士》公映后,在国内获得强烈反响,并于1951年在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和平奖。     李林在《钢铁战士》中饰演的陈俊卿给观众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导演们也比较赏识李林在扮演反面人物方面的才能,纷纷邀请他在影片中饰演各类反面人物。

于是,他又相继在《新农。近年来,又扮演了《黑三角》中的郎井田。

1981年他又在江苏、广东之间往返奔走,在《智截玉香笼》中扮演了海外走私大头目,在《苏小三》中扮演了日本宪兵队长中岛大佐等。     李林在进行反面人物塑造的艺术实践中,既有创作上的苦恼,也有探求中的欢悦。

他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到,虽然演的都是敌人,他们反人民是共同性,但一定要根据每个剧本的提示去找出每个人物身份、职业、经历、个性的不同点加以区别,分析清楚,再在自己脑海里去找这些人物的模特儿,找到可取之处借用到剧中人物身上去。

在伪满与国统区十余年的生活积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生活素材。但他决不以此为满足,每当接到一个新角色,他还是要认真采访,寻找新的材料丰富补充自己。

如拍《一贯害人道》时,就用半个多月时间天天去认真旁听对反动会道门的头目的审讯,观察体验了解内情,做创作准备;拍《地下尖兵》时,他对曾经是我地下党北京情报站长进行了采访,从中得到启发,才捕捉住了邹至甫这个人物的真实感觉,逐渐把握住了人物基调。

李林创作的特点是善于根据剧本的提示,精心地设计所扮演的每一个人物的外部造型,并努力去进行人物内心的刻画。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即使在饰演戏不多的角色时,他在表演上也兢兢业业,努力求新。

从不滥用小动作去哗众取宠、也不用表面的漫画式的丑化来给反面人物贴标签。总是努力去演个活生生的人。他认为敌人也有他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创作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个人的思想感情逻辑,揭示出他的内心活动,而不是简单化、脸谱化地演坏人,要让观众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中,通过人物的行动逐渐去认识他的全貌,他的本质,这样的创作才会准确、深刻。

演员扮演反面人物,应该用正确的观点先分析认识他,然后根据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按照“这一个”人物的性格、逻辑,去进行想象和假设,在体验的基础上,找到准确的体现人物的方式,合理地表现人物的所做所为。

    多年来,使他在创作中苦恼的是,有些剧本本身反面人物就描写得苍白,经常是雷同的、概念的。

敌人一出来就是横挎枪、吊着两只鸡,这些不是从生活中来,而是照抄别的影片的老套子,连刚懂事的孩子一看都知道是坏蛋出来了。

他苦恼他说,自己演的反派角色最后经常要声嘶力竭地喊:“给我顶住,顶住!”但总没顶住而垮台了。有的导演处理戏常常只注意情节的推进,不断地要求演员“表演”敌人的垂死挣扎状,结果出来的只是夸张过火的表演,在‘三突出’的创作方法充斥银幕时,数不清的清规成津,使得反面人物创造的道路更是越走越窄,阶级敌人要“远、小、黑”的创作格式,完全破坏了生活的真实和演员表演创作的真实。

他深有感触的是:演员创作的成功,要以好的剧本为基础,要有好的导演的密切合作与指导。

    是不是再改变一下戏路呢?李林有时也有演正面人物的想法,但演员创作的被动地位,包括自己几十年的创作在观众与导演们脑海中形成的观念,想改变它是很困难的。

同时他认为,演员不是万能的。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这如同一杆秤,能量多少就秤多少,可以把秤压到最大负荷,但不能折秤(导致创作的失败),演员是希望不断创造新角色的,但每人总有自己的特点与局限,擅长演某类角色,不善于演某种角色自己要心中有数,本色演员、类型演员,只要能演出人物性格,演出活生生的人也是极不容易的。

他并不满意自己以往的创作,决心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