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孙中山都没动手 蒋介石结果了他
唐绍仪为人正直,富有才干,他与袁世凯闹翻是因为他的思想倾向民主共和,这与他少时留学美国有很大的关系。而他与孙中山虽然在政治理念和实践方面存在分歧,但无可否认的是,唐绍仪始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唐绍仪的父亲唐巨川是上海颇具实力的茶叶出口商。他的族叔唐廷枢当过怡和洋行的买办,后来在李鸿章麾下办理洋务,经营和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著名企业,深为李鸿章所器重。生长在这样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家庭,唐绍仪的成长之路自然和一般官宦人家的子弟不同。1874年唐绍仪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
初回国的留学生都要去拜见李鸿章,由李鸿章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安排去处。唐绍仪戴着假辫子跪拜在李鸿章脚下,假辫子不慎滑落,唐惊恐万分,不过李鸿章倒没对他怎么样,安排他到天津海关工作,在大清当公务员,辫子还得重新留起,民主共和只能藏在心底。
1882年11月,李鸿章推荐德国驻天津前领事穆麟德赴朝鲜“襄办”外交及海关事务,李鸿章还向穆麟德推荐了唐绍仪及其他5名留美幼童作为助手。当年12月9日,唐绍仪随穆麟德到达仁川。此后,他在朝鲜一呆就是16年,在这里结交了也许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袁世凯。
1891年9月,袁因母亲病重请假回籍,直到1892年5月10日才假满回任。在这期间,经袁世凯推荐,唐绍仪代理袁的职务,长达7个多月,由此可见袁对唐的信任。在袁世凯的保举之下,唐绍仪升官也如同火箭,到1892年已经混到三品衔,仅次于“二品衔补用道”袁世凯,成为甲午战前清政府派往朝鲜的二号人物。
1901年,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在任期间,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津城区、收回秦皇岛口岸管理权等事务,成就斐然,令同僚们刮目相看。袁世凯亦上奏朝廷,称赞唐绍仪出色的表现和能力。
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
1906年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唐绍仪在西藏问题谈判中的成就,使他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
1911年10月,武昌军兴,11月,南北议和被提上日程。沪军都督陈其美请出了在上海赋闲的老牌外交家伍廷芳。12月5日,伍廷芳被任命为议和全权代表。袁世凯这边,自己信任且能够得上伍廷芳量级的只有唐绍仪,伍、唐二人都是广东人,一个留英一个留美,都有驻外使节的经历,都当过清朝的二品官,都是弱国外交中为数不多的“谈判专家”。
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国初年,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但是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竟以辞职相威胁。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遂于1912年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国军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唐绍仪与孙中山的交往始于南北和谈时期,二人一见如故。与袁世凯分道扬镳之后,唐绍仪只在天津短暂停留后,便移居上海,但并未脱离政坛,并很快与孙中山站在了一起。1912年8月,他加入了由同盟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5个党派组成的国民党。
1915年的护国运动中,他与孙中山共同反对袁世凯称帝,作为上海反帝派的中心人物,付出了相当的努力。袁世凯死后,他又和孙中山并肩作战,共同反对皖系军阀操控北京政府。1919年第二次南北和议时,唐绍仪担纲重任,作为南方议和总代表,在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始终高举护法大旗,并在次年应孙中山之命,成为二次护法运动的四总裁之一。
从1920年年底军政府重新建立,到1921年5月中华民国正式政府成立半年的时间里,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分歧日益凸显。唐绍仪企图组合稳健派的大政党,而孙中山三却提倡建立新的革命党。唐绍仪始终希望通过调和、平衡和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南北对峙这样的重大问题,孙中山则毫不迟疑地坚持革命斗争的道路。
更为重要的是,在对待国会的问题上,两人出现了严重的分歧。面对护法运动未能达成的目标,孙中山主张采用激进的手段建立革命政权,武力北伐,统一中国。唐绍仪则力主召集正式国会,通过“政党政治”与北洋军阀平分政权。
徐世昌出任北京政府大总统后,孙中山立即召开非常国会,选举非常大总统,出兵北伐。唐绍仪却依旧坚持只有联省自治才能获得全国统一,对于广州政府财政总长的任命,他称病拒不履职,并携带家眷返回唐家湾。唐绍仪与孙中山十年政治上的合作,终究因为彼此的政治理想不同而告终结。此后,两人依然保持着私人友谊,并未因此而致反目,可谓君子之交。